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能源具有来源丰富、高效转化等显著优势,在工业、交通等领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未来市场潜力为预测目标,设置乐观情景、基准情景与保守情景三种情景,构建基于麻雀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SSA-SVR)的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潜力的智能预测模型,对北京市2022—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多情景的预测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SSA-SVR智能预测模型能够克服单一模型参数选择较为敏感的问题,通过参数优化,有效预测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潜力;(2)在乐观情景下,技术进步因素对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潜力影响程度最大,在保守情景下,基础条件可作为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磊 《时代经贸》2011,(5):62-66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4,(5):71-71
氢燃料成北京车展一大看点 2014年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车118台、概念车71台、新能源车79台亮相,从新年情况来看,氢燃料电池车走向量产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流行趋势之一。氮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氯进行发电,纯氯被注入罐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产生水,  相似文献   

4.
能源和环境问题正在向常规能源汽车提出严峻的挑战.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5.
朱磊 《时代经贸》2011,(3):62-66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车118台、概念车71台、新能源车79台亮相,从新车情况来看,氢燃料电池车走向量产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流行趋势之一。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氢进行发电,纯氢被注入罐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产生水,这一过程同时也能产生电,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燃料电池在氢能源产业中的地位,不亚于内燃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谁掌握了燃料电池的技术,谁就有可能率先脱离这一轮石油大战,领跑未来的新能源世纪.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3,(12):70-70
氢燃料汽车亮相美国车展作为未来新型交通工具,氢燃料电池汽车向电动汽车发起了强劲挑战。在近期举行的美国洛杉矶车展上,三家汽车制造商发布了氢燃料电池车型,最早可于明年春季公开发售。与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里程更长,可与传统的汽油车相媲美,并且能够快速加注氢燃料。专家表示,此前阻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已被业界克服。然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氢燃料加注站数量稀少且建设成本高昂。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生态明珠矢久岛居然被本田汽车公司当成了试车场。这一消息乍听颇令人不安:汽车是释放温室气体的元凶之一,矢久岛如何能受得了汽车尾气的糟蹋?不过别担心,本田公司要实验的是氢燃料电池车。  相似文献   

10.
自丰田发布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于2015年上市的消息以来,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一轮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孰是孰非的热议,国内舆论也不乏对中国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战略取向的质疑。第一,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终极环保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且一次加氢续驶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相当于汽油车,一直以来被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由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储氢装置等技术和成本、寿命问题,以及加氢站建设和成本问题在短时期难以攻克。相比动力电池技术已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球上化石燃料在可遇见的将来面临枯竭,且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情况下,世界在寻求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俄罗斯部分科学家将研究氢能源和其载体——氢燃料电池作为这项工作的重点。2003年12月9日俄罗斯科学院与诺里尔斯克矿山冶金有限公司就共同研制开发氢能和燃料电池,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俄科学院下属的约20家相关研究院所将参与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韩国政府于2019年1月正式发布了《氢经济路线图》,该计划以氢燃料电池和氢动能汽车为核心,力求改变韩国能源结构,将韩国打造成世界最高水平的氢经济领先国家。本文将结合韩国近年氢能源发展状况,分析韩国在氢能源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氢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燃料电池以氢离子与空气中的氧反应释放出电能,不产生二氧化碳,而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所以被认为是理想的下一代清洁能源。燃料电池根据电解质之不同,可分为固体高分子、磷酸、熔融碳酸盐、固体氧化物等类型;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移动型和定置型。移动型用于为汽车、手机、手提电脑等终端供电。定置型用于家庭及企业等的  相似文献   

14.
张雅 《经济月刊》2009,(8):21-22
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对于燃料电池汽车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氢燃料能通过几种途径得到:有些车辆直接携带着纯氢燃料,另外一些车辆有可能装有燃料重整器,能将烃类燃料转化为富氢气体。而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能源短缺问题及极端灾害气候频繁发生,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氢能源涉及供热、电力等领域,尤其在交通动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在目前全球能源变革中占据关键位置。早在1974年,日本即颁布“新能源发展计划(阳光计划)”,实施氢燃料电池技术国家战略。特别是在2014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早量产出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未来”),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及超长续航,实现了历史性能源变革,改变了汽车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度重视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发展,全面推进氢能社会早日实现。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推出的“燃料电池·氢”专项基于日本氢能基础战略和绿色增长战略等政策,为提升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创新研发、普及和规模化应用开发了相关课题。对“燃料电池·氢”专项背景和政策逻辑进行分析,厘清其主要研究领域和技术路线布局,结合专项目标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燃料电池·氢”专项的研究布局和创新管理经验可为中国氢能技术创新发展和战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来各国政府加强了在氢和燃料电池上的研发投入,研发投资已经显著地增加,每年约达10亿美元。投资均匀地分布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三个地区:亚太、欧洲和北美。燃料电池吸收的投资超过了总额的一半。其余投资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氢的技术上,包括非燃料电池技术,如燃氢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等。  相似文献   

18.
氢能源是即将耗尽的碳(氢)能源的最佳替代。氢能源分布广泛,取之不尽,没有污染,安全可靠。氢能源是21世纪全球能源的新革命,而氢经济是21世纪全球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和必然选择。建立氢经济社会,将使数千年的人类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氢作为能源,它燃烧后的副产品是水,对大气没有任何污染,因此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但是氢作为能源必须解决两大技术:(1)工业规模、低成本制氢。90年代随着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等重整制氢技术,已可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高纯度氢。(2)氢气的储存与运输这一最关键的问题,因为氢弹的分子量小,因此单位体积的氢所能供应的能量低,在日常所使用的贮藏方式中,液氢液化时消耗30%能量,而高压氢压缩时也消耗25%以上能量,其氢比能量在2.5%以下(单位容器贮氢重量),同时液氢与高压氢在运输时受震或以意外事故时会引起强烈爆炸,因此使氢作为燃料的现实受阻,虽然80年代以来在内燃机上使用氢作为燃料进行试验,均取得良好环保的效果与经济效益,但都因为贮氢比能量低及贮存运输危险而未能实现,固态贮氢技术使用能吸收氢的材料贮存氢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因为贮氢合金的贮氢量长期以来徘徊在1.2-1.7%范围内,体积与重量过大,以致在汽车上使用失去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能源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早在70年代人们就预言,有朝一日人类会将氢气作为能源开发;也有人预言,使用极其普遍的天然气可从水中产生。然而迄今为止,无人否认,氢能源是目前最干净的能源,燃烧最完全,并且还可再生。这种能源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产生巨大的效益。而电化学反应器的研制成功也为我们研制这种能源形式创造了条件。氢能源的潜在商用价值不可低估。 氢能源带来惊人的效益 实际上,氢能源几乎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现今地球上任何一种能源带来的问题。无论是在家中或办公室,氢能源将替代其他任何一种能源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