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分业和混业经营问题的研究,并不是近几年随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加入WTO问题的提出才开始的。早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中期,曾对这一问题作过大量的研究、论证。当时一些专家学者就欧洲大陆综合性银行、美日等国专业化银行的利弊,以及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形成的历史背景进行过认真探讨。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共识是,选择分业还是混业经营的道路,要根据三条标准进行综合考虑。一要考虑规模经济问题,选择分业还是混业经营的道路,要根据三条标准进行综合考虑。一要考虑规模经济问题,如果选择综合化经营,自然化业务范围广,经济效益也高;二要考虑会不会产生“利益相反”,即一家银行既发放贷款又组织公司发债,如企业经营不好,很可能通过发债筹资偿还银行贷款,这就产生了通过牺牲公众利益来保护企业自身利益的问题;三是要考虑业务多样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即银行资产中股票、债比重较大,一旦证券价格下跌,银行将面临支付风险。当时,制定《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美国及仿效美国模式的日本,在80年代中期已蠢蠢欲动,冲破该法的桎梏,逐步采取金融自由化措施,不断推出打混业经营“擦边球”的金融商品。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发展已成趋势.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所面临的国外金融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将混业经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分业经营模式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面对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国金融业若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势必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混业经营应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行“金融控股公司”试点,逐步完成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战略性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强 《现代财经》2002,22(6):22-25
国际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反映了国际银行业防范风险能力的增强和逐利,适应了增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而我国的银行业则处于防范风险能力不强但却迫切需要增强盈利能力的两难困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战略性改革,为我国银证业将来不可避免的混业经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贾丽平 《生产力研究》2003,(1):104-105,118
本文通过银行经营体制的界定 ,将两种经营体制的优劣特点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分析了现代银行经营体制变迁的条件基础 ,并重点讨论了当前在银行经营体制方面的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6.
匡晖  涂月圆 《时代经贸》2012,(22):156-15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世界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但是,就目前我国银行经营模式来看,仍然是以分业经营为主,但已经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家也对银行的混业经营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所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讨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实施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并就如何加强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对外承诺开放的日益临近(2006年底完全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还将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从西方金融中介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来看,中介与市场之间的功能边界已越来越模糊、钝化,这为双方互相铆合走向混业经营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和平台。我们似乎从中可以找到以资借鉴的东西,来指导国有银行的改革,实行混业经营,取得改革实效。  相似文献   

9.
陈先勇 《经济管理》2002,(22):92-96
为提升金融业的竞争能力,2001年台湾地区陆续推出了《信托业法》、《金融机构合并法》和《金融控股公司法》等,彻底打破了分业经营的格局。随后,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掀起了一场重组的热潮,至2001年底,台湾地区已批准14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在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完善法规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金融控股公司下设子公司并内设“防火墙”的形式,实现其资产负债的多样化,以提高其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其改革的思路及实践经验,对大陆金融业的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国际金融业与国内金融业现状,分析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恰当时机、有利条件及合适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股票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股票市场与商业银行体系同属于金融体系,两者是一个水脉的两个湖泊,其关联度极高,都属于高风险的区域行业,无论哪一方发生危机都可能会诱发对方的行业性危机,从而放大危机效应。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与商业银行危机的关联性,主张商业银行应因势利导,防范与化解商业银行可能发生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苑德军 《经济导刊》2002,(12):12-15
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在银行资金入市的问题上,我们已经数次浸湿了自己的鞋子。就在人们将要忘却2001年大规模查处违规银行资金对股市造成的“痛”的时候,200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抛出了一份报告报告依据央行的研究课题——《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而出),该报告提出,股市将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报告又引起学界和业界对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赞成者认为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风险可以控制.反对者则担忧银行资金的大规模入市又会助长股市的泡沫 从甘坐冷板凳在学校钻研学术到亲历资本市场体味证券人生,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范德军光生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改造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主体,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市场兼容性,是直接关系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国民银行业参与开放式、国际化金融竞争的战略性问题。因此,能不能通过走股份制改造的道路,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已成为国内金融关注的焦点。但是,在整个改革和调整过程中,我们不仅对股份制方式的治理结构改革可能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有较充分的估计,同时还要站在战略调整的高度,用现代经济方法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发展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如何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提升竞争力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在借鉴西方银行再造经验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实施再造是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模型研究发现,大股东(国家)和中小股东(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约束关系;投资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额外收益是吸引其他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因素,但会导致帕累托无效;减少此额外收益能提高市场效率,并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避免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改造失效,必须深入分析部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失效的原因。其制度方面的原因是忽略了改制的三个条件:(1)代理人的“非政府化”;(2)股权同质化,减少“搭便车”行为;(3)有效控制代理人的“寻租”行为。其操作方面的原因是:改革的指导思想,股市定位出现偏差和对股东“应急出口”建设的忽视。国有独资银行的改制应克服这些缺陷,并考虑稳定国有独资银行,发展其他商业银行,实行“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经济与管理》2005,19(4):71-74
2003年底,中国政府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资本金,以提高两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风险抗御能力,同时这一举措也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力度最大的改革已经开始。本文认为,“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公开上市”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改造商业银行的基本思路,第一个环节侧重“输血”,后两个环节重在“造血”,期待在引入外资的前提下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这种机制完全有可能在国有商业银行今后的改革中被移植和复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使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足的发展,有必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深入改革,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不同经济成份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银行变革,为商业银行的运营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