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是国家和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主体,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承载者.中国公民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中介的良性互动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的大环境下,公民权利的实现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公民权利是公民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同时公民权利的保护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只有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安定且和谐有序的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社会。它尊重公民资格,保障公民权利,认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内涵。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的形式来保证公共权力在全体公民的同意、监督和制约下规范地运行,并最终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权利理论与正义理论的梳理,着力论证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步觉醒对当前实现社会正义的积极影响,强调在权利本位的指引下,包括政府、国家、社会、集体、公民都要认真对待权利,为权利而斗争,理性维权的背后是对“利维坦”的束缚,而对权力的约束与自我制衡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机制,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仅仅是正义实现的起步和前提,但意识的觉醒正如蝴蝶振翅,在当前权力严重腐败,“官本位”思想积深,个人权利保障与维稳大局不断冲突的中国,有必要探讨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将如何引起社会正义的风暴.  相似文献   

4.
公民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公民权利意识逐步觉醒。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赋予公民更多言论自由的空间,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达成共识的孵化器。什么是公民的表达权?实现公民表达权的价值何在?国家如何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公民表达权的实现?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有助于加深对公民表达权这一宪法权利的认识,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在现代社会中,迁徙自由不仅包括公民自主选择居住地的自由,而且也包括享受当地居民待遇的权利,禁止地方政府对移居公民采取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区别待遇。在中国,宪法中的迁徙自由条款与社会现实存在反差。  相似文献   

6.
公民的基本旅游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权利认识上的模糊,使得旅游界和广大公众难以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旅游领域的许多问题与此密切相关。对"公民基本旅游权利"的概念给以初步的揭示和解读,根据中国宪法公民权的相关规定,从"宪法公民权利"中分离出"公民旅游权",分析了这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为公众更好地行使这一权利,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为旅游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属于公民范畴,是社会成员,同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当然也是平等权利和社会财富的享有者。国家、社会和广大民众不应因其存在生理缺陷而不予平等对待,甚至产生偏见和歧视。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除了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同健全人一样的公民权利以外,还应享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特殊扶助的权利。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地实现,通过法律规制和政策导向,使他们切实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同享受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这不仅仅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和要求,更是政府和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论述了权利与权力的基础理论;其次阐述了权利本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最后提出法治是实现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平衡的均衡点,应该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使公民和企业的自由权利得到恢复和保障,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9.
李静 《现代经济》2004,3(5):28-31
问题的提出 所谓社区维权,是指对社区业主(即房屋的所有权人)所享有的权利的维护.在此需要阐明两个概念:公民权利和业主权利.公民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公民的自主地位、利益、自由和权能.  相似文献   

10.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宗旨,生存权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最基本的人权。行政救助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生存权,监督国家与政府履行职责,有效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然而,无救济就无权利,赋予公民权利的社会制度,没有必要的救济手段,权利也只是一纸空文。正确界定行政救助合法性审查范围,规范行政救助司法救济的裁判方式以及执行制度,是保障公民享有行政救助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