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经历凤凰涅槃--关于国有企业退出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退,是为了更好地进,退,是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进入2009年以来,在经济学界、舆论界掀起了一股质疑,批评"国进民退"的热浪.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旧体制的复辟,有的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有的认为不存在"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等等,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3.
任洪斌 《英才》2012,(9):90-91
有相当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论。持批评态度的学者专家认为,"国进民退"是一股汹涌的潮流,是"一场新的国有化运动";也有专家认为,"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并不存在。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负责人,笔者亲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与发展壮大,也目睹了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再次在江苏扬帆启航。 近口,江苏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先后下发国食改革的意见与细则,掀开了江苏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幕。 回望江苏国企改革30余年的历史.国有资本的进退可谓关键。何时进、何时退?因何进,因何退?未来是进还是退?各界声音可谓一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倪燕 《政策与管理》2008,(24):60-61
过去他们在长久的顺境下不断进攻,乃至让公司战略向冒进演变,今天转而后退一步;过去他们在进中取胜,今天转而退中求进。2008年,有的企业把公司的关键词由“进”更换为“退”,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是进是退,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国有经济投资规模,强化基础工业建设,"国进民退"趋势日益明显。本文立足"国进民退"现状,探讨"国进民退"趋势形成的原因,研究国进民退的合理性以及弊端,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光进铜退”是实现网络以“宽带+光纤”替代“窄带+铜线”转变的具体实施体现,PON技术凭借组网灵活,管理功能、业务支撑能力强等优势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和应用。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近年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引入PON技术进行“光进铜退”建设,打造信息高速公路。文章主要探讨光进铜退的建设思路,通过铜缆场景的分析,提出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社会对国企改革的呼声很高。当前,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国退民进;另一种是国进民退。而无论孰进孰退,事实上都已不是国企改革层面的问题,其本质应该是国资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腾讯思享会的夏季论坛一向关注度很高。不仅因为到会的都是经济、政治、社会、政法等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社会精英,而且主题鲜明,观点犀利。今年主题是"进与退"——中国再出发。由此联想到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中的"进与退",从此再出发的问题,借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进与退"是个非常有哲理的命题。处在大变革的时代,无论国家、企业、个人,在面对发展方向、战略定位、职业成长等诸多问题时,往往需要在进与退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及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此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导致了经济转型背离了市场化方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倒退。本文从"国进民退"的概念出发,深入讨论了我国存在"国进民退"可能,并找出了存在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为确保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国进民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及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此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导致了经济转型背离了市场化方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倒退。本文从"国进民退"的概念出发,深入讨论了我国存在"国进民退"可能,并找出了存在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为确保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国进民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健 《现代企业》2005,(4):51-52
价格战是与我国的经济转型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近几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狭路相逢智胜,企业要想在价格战中掌握主动权,争得市场也争得利润,则应施以相应策略,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确保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去年冬季以来,厉以宁先生频繁参加各种会议和调研,在多种场合谈论"国进民退"背景下民企的困境和出路."两会"结束后,厉以宁先生在家接受了记者专访. 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舞台 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大家都很关心"国进民退"的话题.其实经济紧缩的时候,民营企业受到宏观调控的现象比国企明显,从而会出现退缩.但不能认为"国进民退"是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是毛泽东总结出的游击战指导方针,这就是一种"斗鸡博弈"。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对方的行为,而且双方都是这样的选择。那么,最后的"纳什均衡"究竟会出现在哪一点?到底是谁进攻谁撤退呢?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不宜笼统提“国退民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几年,一些地方在推进企业改革中提出“国退民进”的思路。这里的“国”和“民”,自然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缩写”。“国退民进”的含义,从字面上看,是指国有经济要“退”,民营经济要“进”。民营经济的“进”,或干脆说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概争议不大,至少,持疑义者已微乎其微了。因为民营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舜 《经济界》2000,(3):60-61
国企改革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去年9月召开了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企改革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其中提出了“有过有退”的方针,各级党政部门都在组织贯彻。去年我们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同志在对国有企业“进”与“退”的认识上还有不少模糊和分歧之处,并有一定的普遍性,若不及早解决必将影响国企改革的进程,特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一、要全面理解“进”与“退”的内涵国有企业的“进”与“退”,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如规模的扩大和缩小、资金投入的…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工作会议上指出,各地要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盘考虑和安排国有经济的“进”与“退”,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决不能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解为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也不能理解为中央“进”、地方“退”。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篇《“进”的学问》,言之有理。由此联想到“退”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退”对某些产业、行业、企业来说,更为紧迫和重要,其“退”的学问更为新鲜和深奥。“退”是痛苦的,但又是迫不得已的。极为可喜的是,通过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的学习,工业系统、尤其是陷入困境的一些产业,已深感“退”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多退少进”,“国退民进”,理直气壮地退。为什么要“退”?因为传统产业布局面过宽过广,  相似文献   

19.
张刚  戴喆民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11,(16):54+56-54,56
统计数字不能直接说明国进民退。比如,深航不行了,国航来收购,要看深航为什么自己站不住?它拿民航业务去套地方政府资源。你非要套上"国进民退",我觉得是把事弄大了  相似文献   

20.
潘虹秀 《英才》2007,(4):46-47
有评论家认为:在新一轮的地产宏观调控中,“国退民进”、“土退洋进”的趋势将更明显,将引发地产业新一轮洗牌,大者恒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