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曾是全国第一产棉大省,历史上年产量曾达到3500万担;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有棉花企业500多家,职工12万人,在棉花经营基础上,山东供销社发展了59处纺织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棉农和供销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政策的调整,农业科技的滞后和经营体制及企业机制的不适应,致使山东棉花生产大起大落,由年产3500万担跌到300万担,大部分棉花企业逐步陷入困境,沉淀资金138亿元,棉花生产和经营出现的困难,成为长期困扰山东的突出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重了山东省在棉花生产经营上的疑虑。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新的形势,省供销社认为棉花仍为山东的重要农产品,棉花经营仍是山东供销社的第一大行业,而且供销社的纺织已居山东纺织行业的首位。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供销社重要的传统经营业务。河南是产棉、用棉大省之一,正常生产年度,我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H0万亩左右,单产60公斤,可用棉花资源量约为60万吨。自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供销社棉花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场配置资源新形势下,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决定生产,生产制约购销,我省棉花产业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目前,包袱大、负担重、效益低已成为供销社的顽症,而税赋高、资金紧又使供销社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在此困难形势下,供销社如何生存和发展,永清县供销社找到了一条复苏之路,这就是实施"内方外圆"战略,搞活供销经济。内方——深化内部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永清县供销社有独立核算企业30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6个,他们也曾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效益最好的1984年利税曾达到500多万元。1989年以来,由于市场疲软,棉花减产,企业后劲不足等原因,销售、利润几项经济指标逐年下滑,潜亏包袱越来越重。到1993年底企业仅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2800万元,而银行贷款高达6000万元,有潜亏包袱4660万元,30个企业中有26个亏损,1993年亏损额达249万元,全系统已经资不抵债。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新组建的县社领导班子没有吓倒,他们首先在系统内部查找原因,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全系统重新焕发  相似文献   

4.
自湖北省棉花企业从1996年开始出现行业性亏损以来,不少供销社棉花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然而,潜江市棉花总公司在农发行潜江市分行的鼎力支持下,通过改革改制、强化管理、拓展市场,实现了从“老大难”到“龙头”的跨越,呈现出“人气旺、企业兴、购销忙、效益高”的良好势头。至2002年,公司连续三年实现了棉花库存和贷款“双结零”,创利税3600余万元,成为湖北省棉花系统第一家“无亏损、无挤占、无欠税、无欠息”企业,被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评为 AAA 级信用企业。  相似文献   

5.
一、政策性资金进入棉纺织行业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自1999年棉花市场放开以来,棉花收购市场打破了供销社棉花企业垄断经营的局面,各种所有制企业、各类资本开始进入棉花收购领域。作为棉花最终使用者的棉纺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购符合自己生产要求的棉花也主动积  相似文献   

6.
当前,供销社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亏损面大,亏损金额多。据安国市供销社调查,全市30个企业单位1993年有15个亏损,亏损金额177万元。去年上半年亏损金额虽然下降到18万元,但在16个亏损单位中有9个面临破产的边缘。为什么有些企业长期不能扭亏?一是经营机制不到位。有些企业领导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期望着优惠政策出台保饭碗,而没有意识到,改革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面对市场竞争束手无策,使企业长期失去生机和活力,造成企业亏损。二是盲目经营,大批量购进日用工业品。有的企业在不  相似文献   

7.
巨野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县供销社系统现有13处棉花加工厂,具有年收购、加工皮棉120万担的能力。自1998年以来,我们针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上下紧紧围绕抓棉花质量这个核心,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禹城市供销社因企制宜,大力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导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收到较好效果。一、解放思想、坚定改革信心禹城市供销社有16处直属企业。其中5处棉花加工厂、3处供销商厦、8处市直公司。前几年,企业内部推行了多种经营责任制形式,不同程度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但始终未涉及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进行以产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深层次改革,转换机制,才能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长盛不衰。二、因企制宜,确立改革方式1、兼并托管,增强合力。对一些规模小、人员少、资金少、经营困难、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或管理不善的企业,由实力强、经营状况好的大企业兼并或托管。日杂公司、再生资源公司经营亏损,包袱沉重。天驶汽修集团兼并这两个公司后,扩大了集团总公司的维修规模,还启动了停产多年的纸箱厂,并利用原闲置仓储设施增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全省供销社系统出现较大亏损,尤其是基层社亏损更为严重。据财务报表提供,截止1996年8月底,全省供销社系统亏损金额21471万元,其中2547个基层社有760个亏损,亏损面为29.84%,亏损金额达3784万元。形成大面积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新的经济形势,经营策略赶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经营方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经营管理粗放,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丢掉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光荣传统。三是干部职工素质较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四是经营机制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多年来垄断市场的局面已被彻底打破,跨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棉花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传统的、单一品种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供销社系统棉花经营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渠道,如何彻底解决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供销社的主营业务?如何巩固、提升棉花经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纵观供销社的发展史,供销社企业的效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五"计划以前,是供销社企业效益稳步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供销社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既无较大的发展步伐,也未出现过大面积亏损。第二阶段是"七五"期间,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供销社企业改革从"恢复三性"开始,逐步实施了推行五项改革措施,实现了六个突破的效果,企业效益逐年上升,曾连续几年超历史最好水平。第三阶段是"八五"初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由少数企业滑坡发展到多数企业滑坡,从少数企业亏损发展到全县供销社系统亏损,在低谷中越陷越深,经济包袱越来越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服务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到部分供销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说高青县供销社组建的棉花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深受棉农的欢迎。为弄个究竟,近日,记者走进了高青县供销社主任焦继华的办公室。焦继华向记者介绍说: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是在坚持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其宗旨是为社员服务,为棉农服务,为棉花生产服务。棉花专业合作社以县棉麻公司为龙头,下属5家油棉企业、7家基层供销社,包含了32个棉花生产专业村、5000多家农户。自1996年成立以来,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全县棉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经营后,各地新上了一大批新棉花企业,供销社原有棉花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市场占有份额逐年下降。我们围绕“如何巩固供销社棉花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1999年度开始,国家正式放开棉花收购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对棉花生产和经营实行自由调控。针对浙江作为“产棉小省、用棉大省”,是棉花销区主要省份的实际,我们对棉花企业面临的困难、出路及如何切实有效利用信贷手段帮助棉花企业努力拓展棉花购销业务、摆脱经营困境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对销区农发行如何加强棉花调销贷款的发放和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一、当前销区棉花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历史包袱沉重。一是历史沉积的未弥补亏损数额巨大。1999年底进行的全省(含宁波)供销社财务挂账清理核查结果显示,截至1999年8月底,浙江省供销社棉花企业账面资产23.2亿元,实际净资产18.1亿元,未弥补损失及亏损占到账面资产的22%。  相似文献   

15.
广平县城关供销社,是全县基层社中一个没有棉花,以日用工业品和饮食服务等综合经营为主的基层社。三年来,他们围绕市场内挖外拓,综合开发,使企业逐步走出低谷,迈上了一条稳步发展之路。城关供销社在改革前是县社系统的"老大难"单位。一是亏损多。91年底,县社对该社审计时已形成亏损140余万元。二是冗员多。当时全社在册干部职工107人,其中行管人员32人,副主任就有8人。三是遗留问题多。旧库存、挂帐资金达50余万元,经营萎缩,效益滑坡,亏损严重,已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1992年以来,他们通过对责任制不断完善提高,内挖外拓,灵活经营,使企业逐步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一、精练队伍,消肿去冗。针对多年形成的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省供销社系统的企业效益下滑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有不少市、地、县供销社企业利润汇总亏损,甚至个别企业已濒临崩溃,形势异常严峻。下面就影响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谈一点浅见。一、原因第一,政策性亏损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致使供销社企业的资金得不到及时回笼,严重影响了供销社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性任务占用资金和政策性亏损占用资金难以收回得到补偿,占款利息由企业支付,造成企业负担更重。这是供销社企业的一个大包袱,严重地影响了供销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景县供销社立足农资、棉花两大主营业务,把健全服务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当成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兴办农资棉花等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系统共建成棉花生产专业社29个、农资经营专业社27个,发展社员4万多户,吸收股金120万元.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荣获市社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企业和"三星级企业",被省社授予"全县基层无亏损"称号.1999年至2001年,分别被省社授予"全省二十强县联社"和"改革与发展三级强社"称号.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是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由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涉及到棉花生产、经营、消费等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给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如棉花资源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棉花收购资金供应仍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棉花收储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目前经营亏损仍在发生,加大了信贷资金的风险;供销社棉花经营机制尚未理顺,棉花经营环节多,经营成本高以及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棉花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棉花购销价格由市  相似文献   

19.
2004棉花年度以来,农发行棉花贷款对象的范围明显扩大,贷款支持领域从棉花流通向生产和加工领域延伸。客户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供销社棉花企业逐步发展到各种所有制企业,从流通企业发展到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大型棉花企业集团。因此,有人提出农发行的封闭管理  相似文献   

20.
牟定县供销合作社始建于1952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鼎盛时期有9个基层社,职工达500多人。80年代末期,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牟定供销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蕴育形成的单一经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生产经营步履维艰。1998年底,牟定供销系统累计亏损35万元,当年亏损17.5万元,13个独立核算企业就有8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历年累计亏损挂帐135万元,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包袱沉重,干部职工情绪低落,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