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贵州是我国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侗族习惯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款约法"是侗族习惯法的典型表现形式,至今仍为侗族地区的广大民众严格遵守。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侗族习惯法在组织生产、增进友谊、维护治安、保护生态等四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习惯"和"法"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习惯"法理解为:经国家承认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进行社会管理的行为规范。习惯法中有很多和人权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础相似或相同的。本文就将对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和人权相一致的一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俊生 《魅力中国》2014,(13):296-296
在中国出现文化多元、民族多元、权威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习惯法也应该在民族纠纷的解决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们与国家法的适用往往产生冲突,甚至是背离。因此,如何处理好国家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对于民族纠纷的适用问题,将对构建中共十八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立巳于探求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的平衡点。通过分析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来解决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在看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后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副作用,贫富差距、诚信问题、腐败问题、资源浪费、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失衡种种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羁绊经济发展的锁链,本文选取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法律调整方面讨论该地区环境保护的解决思路,发现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以及民间习惯法都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同时,将国家法与习惯法相融合是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晓波 《北方经济》2015,(3):76-78
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宗教道德、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影响,逐渐形成了符合民族自身实际的习惯法,它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对少数民族群体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尽管习惯法是符合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内生秩序,它也不可避免地像很多历史性产物一样具有合理性和时滞性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民族地区的习惯法承担了维系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传递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等满足少数民族传统需要的重要角色,延续了少数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另一方面,习惯法保护或调整民族地区以家庭、家族、家支乃至村落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反对或不支持个人成为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并独立拥有财产或自由支配财产,这无疑对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发展产了很强的制约性作用。因此,在研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习惯法“双刃剑”角色对现代产权制度建构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习惯法这种本土的法律资源日渐被外来的西方法律文化所侵蚀,少数民族习惯法究竟还有没有现实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以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为个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是新石牌立得最多、保留得最完整的村寨之一。全村有7个自然屯,其中4个屯立有新石牌。尽管各屯的石牌组织已经名存实亡,但新石牌在调整村民的社会关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红兵 《魅力中国》2010,(35):157-157,152
本文以苗族为视角,通过对苗族历史渊源的追索,探求苗族刑事习惯法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总结西部少数民族刑事法律思想的变迁。认为对于少数民族的刑事习惯法要取舍得当。  相似文献   

8.
杨文硕  谭正 《特区经济》2011,(9):264-265
温州一起民间金融个案表明,当地熟人社区中的民间金融合约关系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区成员依照习惯法立约、履约,由此积累经济资源、拓展人际信任网络和获得社会合法性,违反者则会遭受来自习惯法的群体性强制和惩罚,基层政府不能完全依法调整民间金融活动,并有限默认了习惯法的存在。习惯法本身在实践过程中也经历了小农互助、商业营利、政治嵌入三类逻辑的演化更替。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习惯法的地位越来越被边缘化、被淡化,但在司法实践中习惯法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文章认为,习惯法可以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以此起到完善、发展我国法律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洲国家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前殖民时期,对于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主要靠部族习惯.到了殖民时期,殖民当局根据本国殖民的需要,将大量英美法和大陆法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引入非洲.非洲国家独立后,对原本适用于殖民时期的婚姻家庭法律没有一概废除,许多非洲国家采取的政策是将原本适用于殖民地的婚姻家庭法律保留并适用于独立后的国家.由于非洲国家本土习惯法的大量适用,使其解决习惯法和既存婚姻家庭法的工作举步维艰.部分国家在试图统一习惯法和既存婚姻家庭法时出现了过激的政策,导致部族矛盾激化,危及统治和地区安定.因此,合理解决非洲习惯法和西方法的冲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民族习惯法在防范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中,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可以弥补国家法的缺陷、威慑性侵行为人、指引社会成员远离性侵犯罪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强民间社会控制力,降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率,能够协同国家制定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1956年民主改革完成以前,彝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充斥了彝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等级内婚”、“同族内婚”、“姑舅表亲先婚、姨表亲不婚”、“转房婚”和家庭“父权制”等一系列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彝族婚姻的缔结和解除程序,都对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这种影响作用于婚姻家庭司法实践,我国司法应当坚持合法性原则,同时还应当兼顾彝族固有的婚姻家庭习惯法。  相似文献   

13.
普通法是普通法法系中重要的枝干,它的形成实现了习惯法的统一,从此判例法传统也随之形成,影响了英国宪政的发展,引司法向理性治理的方向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有宪法而缺乏宪政经历的国家,国家和政府在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从法律实施的角度来说,它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这种法系整合习惯法和民间法的能力,恰恰是我国今天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与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由外来原始族群经分化而形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成为各具特色的民族主体.因具有相同的族源等原因而使两个民族的习惯法及其价值具有诸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民法适用中彝族民事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彝族民事习惯法在民法适用中的构建与完善对策。一方面,国家法要对习惯法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习惯法应向国家法渗透。以实现民族地区国家法与习惯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民族道德教育的历史.从明代开始,在壮族民间,就逐步开始形成了具有行为约束力的乡规民约和习惯法.在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以德治国",进一步强化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今天,对清末壮族"习惯法"的简况作一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民族道德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7.
蒋玮 《发展》2014,(2):87-87,91
在推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当中,国家法势必进入原来民族习惯法的作用领域,两者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张力。对此,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作用方式应当从原有的替代型规则交往模式转向规则共治的交往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兼容性的立法工作、灵活性的司法工作、区域性的规则共治以及多元性的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每个地区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事习惯。清末民初广河县民众所认可的物权民事习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习惯法。这些民事习惯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维持着民间社会交往秩序。它是国家立法的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宗教习俗、村规民约和习惯法中饱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他们把自然界中某些动植物当成有灵魂的神加以崇拜,从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这种生态伦理观念的影响,他们自觉地保护自己周围的生态环境,并且把它们当作自己的精神粮食。这种生态伦理观念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龙正凤 《黑河学刊》2015,(1):142-144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中有抢婚、早婚、举行苗族传统结婚仪式代替婚姻登记等婚姻传统,长期以来影响着苗族青年男女的婚姻观、婚恋方式、择偶途径等,但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大量新生代苗族农民工进入城市,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交流方式、婚恋交往途径呈多样化,婚配对象出现跨地域等的特点,传统的苗族婚姻习惯法对新生代苗族农民工的婚恋影响悄然弱化,因此探讨苗族传统婚姻习惯法对新生代苗族农民工婚恋影响弱化的表现和原因,对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婚姻习俗,引导苗族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