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共同遗嘱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尚没有关于共同遗嘱的明文规定。在理论界,学者对共同遗嘱颇有争论,与此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对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由案例出发,浅谈关于共同遗嘱的若干问题,提出共同遗嘱法律制度的框架及解决继承纠纷实际问题的意见。在继承立法中,对共同遗嘱作出相应的限制性规定,以减少有关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使共同遗嘱更符合遗嘱人对其遗产处分的真实意思的表现形式,保障公民的遗嘱自由,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尚没有关于共同遗嘱的明文规定。在理论界,学者对共同遗嘱颇有争论,与此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对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由案例出发,浅谈关于共同遗嘱的若干问题,提出共同遗嘱法律制度的框架及解决继承纠纷实际问题的意见。在继承立法中,对共同遗嘱作出相应的限制性规定,以减少有关共同遗嘱的继承纠纷,使共同遗嘱更符合遗嘱人对其遗产处分的真实意思的表现形式,保障公民的遗嘱自由,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3.
《商》2015,(5):216-217
主要探讨我国遗产范围的问题及从遗产的功能角度分析遗产范围问题对我们的启迪。遗产是继承制度的核心,正确划分遗产范围对建立健全我国继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继承法规定"遗产""合法"很科学,区分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以及建立归扣制度有助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发展。确定遗产范围不能忽视对继承人合法继承财产权利的维护和保障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孙震 《商》2014,(48):204-20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字遗产”是人们在网络中产生的可被继承的虚拟财产。我国是网络用户的大国,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数字遗产”继承的案例不计其数,但是有关“数字遗产”的立法却是空白。为以后的案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遗产的概念、类型、等其他法律属性。在研究国内外出现的相案例的特点,立足于我国建立“数字遗产”继承制度的必要性的角度,为构建我国“数字遗产”的法律体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商》2015,(17)
海峡两岸均以法定继承为原则,然而,二者关于法定继承人之范围、顺序和应继份额规定存在差异。本文以一案例为准,主要分析二者之差异,以期为两岸继承纠纷当事人继承遗产提供法律上之便利。  相似文献   

6.
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了无人承受遗产制度,是我国遗产处理中的兜底性条款。不管是采继承权主义立法例抑或先占权主义立法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快遗产流转,避免遗产过多损耗,从而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在结合英美法及大陆法系中其他国家的比较法经验,探讨其中无人承受遗产的主体要件(即无人承受遗产的界定)及其归属效力。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一天突然遭遇不幸,现实中的财产按照法律进行继承,而那些虚拟的遗产怎么办?乱世有危险,出门要当心。如果有一天突然遭遇不幸,现实中的财产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和继承,而那些虚拟的遗产怎么办?在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中推出寻人服务的Google,同样也推出针对数字遗产继承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数字遗产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技术日益发达、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国对数字遗产的规定还属于法律的空白,因此探讨数字遗产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字遗产的内涵、必要性和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数字遗产的法律性质与法律规范的现状,最后针对目前法律缺失的情况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担保法>与<票据法>有关条款关于票据质押形式要件的规定存在重大差别,实践中必然影响人们对票据质押效力的价值判断.本文试就担保法与票据法关于票据质押规定法律冲突下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粗浅探讨,并指,就票据质押形式的有关规定而言,票据法的效力应优先于担保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光彩》2000,(3)
编辑同志 :我前年借给王某2万元钱 ,后王某由于生意赔本不能按时归还 ,为此我起诉到法院 ,经法院审理后于去年做出判决 ,让王某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偿还我这笔借款的本息。判决生效后 ,我及时到法院申请执行 ,可刚提出申请没几天 ,王某就因病去世。王某去世后他欠我的钱不知该由谁来负责偿还?韩金生韩金生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诉法第213条规定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后 ,以其遗产偿还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第274条中规定 :“作为被执行的公民死亡 ,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 ,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被…  相似文献   

11.
程斌 《中国海关》2005,(6):70-71
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由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在合同中订立一项法律选择条款.明确规定该合同所应适用的法律:另一种方式是,在双方当事人未就法律适用问题达成协议.合同中没有规定法律选择条款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争议,由有关的法院或仲裁机构按照其认为适用的法律冲突规则来确定该合同所应适用的法律。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对于一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都可能导致适用某个国家的国内法或某项国际公约或某种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2.
世贸组织金融服务贸易法律体制已形成了一套有关国民待遇原则的法律规范体系。本文分析了这个法律体制有关国民待遇的立法构架,指出了其对市场准入领域国民待遇义务的突破性规定以及国民待遇的适用对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外资银行立法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事审判在法律适用问题上仍存有巨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民商不分而简单适用民法规定和商法本身规定不明而难以适用这两方面,这凸显出我国商事立法和实践存在的问题。本文着力探究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以树立对商法的正确理解,为我国商事法律适用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提单常被定性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 ,而在提单转让后 ,在承运人与善意的第三人之间 ,提单则被视为合同而调整二者之间的权利义务 ,与提单上记载的或规定的内容相反的证据 ,则不予承认.各国普遍立法规定提单承运人的最低责任标准 ,有关国际公约亦有类似规定.在发生了提单纠纷之后 ,确定提单的准据法是解决提单纠纷的前提.提单的法律适用问题复杂 ,涉及到强制性实体法的适用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提单法律选择条款在准据法确定方面受到的限制与存在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CEPA中所提及的原产地规则仅适用于货物贸易领域,而服务贸易的原产地问题则是通过对“服务提供者”的界定来实现的。CEPA规定“服务提供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但同时会造成“溢出效应”问题,在处理内地和香港之间经贸关系时,应优先适用CEPA规则,同时应联系WTO有关规则及内地、香港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数字遗产是人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富,法律应对网络数字遗产继承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武腾  马昕彦 《华商》2008,(18):109-109
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日益增加,有关遗产继承的一些新问题也相继出现,如遗产的被继承人怎样才能确保自己的财产死后按自己的意愿运用,怎样确保遗产不会因继承人的主观原因而使流失,如何保证在遗产的被继承人突然身故或丧失民事能力的情况下遗产还能得到有效的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纠纷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遗产信托制度入手,从遗嘱信托的业务流程、意义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风险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虚拟物品成为网络人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之后,由于虚拟物品持有人的死亡产生的虚拟物品继承问题,引发了各界的争议。本文从虚拟物品法律属性的各种学术观点如债权论、物权论或新型财产论等出发,对虚拟物品是否可以作为遗产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无论是将虚拟物品的法律属性定为债权、物权或新型财产权,虚拟物品均是可以用来继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邵慧慧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231-232
意思自治原则由16世纪法国学者杜摩兰首先提出。他认为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那一习惯法,即令当事人于契约中未作明示的选择,法院应推定其默示的意思,以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即根据整个案情的各种迹象来判断双方当事人意思之所在。杜摩兰的意思自治原则得到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华赫特、意大利法学家曼西尼、美国法学家斯托雷等人的支持,并且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各国司法实践和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也得到了运用和确立,甚至有关国际合同方面的法律适用公约也都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确定合同准据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意思自治原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通过对我国的立法规定与魁北克相关法律规定的比较研究,以期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不断地向国际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继承关系能够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涉外继承案件,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关于继承的立法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所以涉外继承公证中存在着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