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适应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本文对7省21乡(镇)63个村的调查发现,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五大困境:以短期培训代替培育,农民内生性培育严重不足;教育培训成为农民职业化的主要方式,但与农民需求有差距;农村制度创新不足,阻碍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和发展;创业创新技能缺乏,收益低影响积极性;政府角色定位出现偏差,政策激励效果不显著。因此,主张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自主提升机制、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植机制、深化制度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机制、完善农业政策激励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机制等培育机制,以协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苏州市各级领导对农民增收问题十分关注,在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非常重视群众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为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诸如村级集体收益共享机制、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合作机制、城乡统一的农民就业机制、农民自主创业机制、城市支持农村的反哺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该文围绕着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这个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意在探索这种长效机制的内涵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手段.有力的经费筹措机制对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本文基于对中外在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筹措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现今必须通过立法来构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明确经费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长效的考评监督机制,保障职业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伊犁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农牧民增收不稳,幅度不高,农民增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牧民收入来源单一,种养业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城镇化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欠缺等因素限制了农牧民增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建立。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大对农牧民教育培训力度等,探索农牧民长期稳定多途径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成组织”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相应地,其培育应该从专业化、产业化和组织化三个方向展开,并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城乡一体化制度支持体系、农业经济组织支持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成组织”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相应地,其培育应该从专业化、产业化和组织化三个方向展开,并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城乡一体化制度支持体系、农业经济组织支持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学习型政党先进学习理念的阐述,提出创新学习动力机制;突出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修正组织学习行为,创新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重整组织学习机理,创新监管考评机制;旨在为部队党组织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障,在制度的建立、执行和完善上下功夫,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最终达到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9.
丁少群  杨复兴  许聪恩 《经济问题》2007,332(4):119-121
作为全国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批试点之一,云南大理州新农合制度经过3年的发展,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增强农民保健意识及促进农村卫生市场良性运转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筹资成本高、管理不够规范和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等问题,保证新农合长期运行的制度基本还没有建立起来.新农合制度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卫生发展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的思想,要探索创新机制,降低新农合的筹资成本,保证日常工作经费,规范基金管理;同时,要强化卫生服务行为监管,加大乡村卫生投入力度,为新农合的健康运行提供外部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0.
肖俊 《经贸实践》2016,(8):249-250
扬州供电公司汽车服务分公司通过狠抓安全行车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不断夯实驾驶人员安全根基。公司立足于从制度建设、组织保障、教育培训、日常监控、安全检查、特色工作、标杆学习等七个方面建立车辆运行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在同业对标中力争上游。  相似文献   

11.
曾帆  王维 《时代经贸》2010,(24):13-13
本文通过对学习型政党先进学习理念的阐述,提出创新学习动力机制;突出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修正组织学习行为,创新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重整组织学习机理,创新监管考评机制;旨在为部队党组织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障,在制度的建立、执行和完善上下功夫,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最终达到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农民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教材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农民教育教材建设存在着内容陈旧、技术滞后、理论性过强、配套的辅助资料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应采取建立发展体系、健全机制、提高编写队伍水平、制定建设的纲要及标准、建立多元化的教材评价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郊村是城镇化进程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立足于拆迁农民面临职业发展困境的基础之上,提出促进城市社会融入、完善教育培训和就业制度、完善后续生活保障体系、完善拆迁安置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业农民是一种新型职业群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制度设计,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大学生农村就业制度,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民土地权益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落脚点。现有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实现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但在新形势下又显不足。要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水准上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增强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稳定性、公平性、效率性,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业经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道县清塘、祥霖铺等3个乡镇6个村的农地流转情况的调研,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对土地流转中农民意识、农业生产、监管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解剖,提出了建立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土地流转宏观调控机制等五种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耕地流转的"租赁"及"入股"模式、宅基地复垦置换的地票交易模式、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及社会保障等角度探索农民收入增长及保障的长效机制,并从政府职能规范、体制机制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并没有根除。我们应该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制度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规模经营等方面入手,构建后税费时代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农业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策,截至2015年底,已经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72万人.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化发展水平,对于准确衡量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指引未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不断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职业属性本质内涵的考量,提出从职业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薪酬、职业认同和职业行为规范五个维度,构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指数.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最终形成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一般发展水平权重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峰 《经济师》2008,(3):165-166
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培训参与率低、转移前教育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教育培训的需求量大是促使我国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原因。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到农民工教育培训之中去,要合理引导农民工自我教育培训等,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