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婉君 《当代经济》2016,(11):70-72
本文从中山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依托单指标“短板”因素理论和指标体系法,探讨中山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预警机制.研究表明:人均建设用地预警处于危机状态,且近6年危机程度加剧是中山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短板”因素,人均耕地处于预警状态是主要限制性因素;中山市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及建设用地地均GDP等经济指标的逐年上升,土地资源对未来发展的约束效应将进一步趋紧,城市的发展宜以资源节约为重点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建新  陈端吕  谢雪梅 《经济地理》2012,32(11):138-142
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区2001、2005和2010年3个时相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2001年为"中等",2005和2010年均为"较低",呈"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引起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②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者状态由"中弹性—中承载—较低协调"转变并维持"较低弹性—较低承载—较低协调";其中,社会经济协调力持续"走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现"回暖"趋势。③县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明显,10年来稳定上升的只有沅江市和南县,一直处于下降的有岳阳市区、岳阳县、汨罗市、益阳市区、常德市区和汉寿县,其它9个县(区、市)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科学评价承载力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熵权—理想解法,并基于空间分析模型,探讨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厦门市承载力处于良好承载状态,其余地市处于波动向好状态;(2)各子系统承载力处于波动状态,不同地市子系统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3)区域复合系统承载力在全局空间分布上不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关系,局域空间上仅泉州市复合系统承载力与周边地区存在集聚效应。根据空间格局热点演化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局部空间分异明显。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应做到区域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复合系统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闽东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海荣  王松良  杨建洲  陈辉 《经济地理》2007,27(2):265-269,274
运用并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闽东南地区1988—2004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综合资源承载力逐渐由超载变为大量富余,经济资源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以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为参照区,该地区综合资源承载力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③各亚区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十分显著,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均严重超载;④趋势预测分析表明该地区2010年和2015年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均有较大的富余,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且程度在不断加剧,人地矛盾、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约束与资源型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外生增长的新古典模型来分析资源环境瓶颈导致资源型经济增长停滞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模型的进一步扩展,分析突破资源环境瓶颈,促进资源环境约束下资源型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不断消耗将会使资源型经济的发展陷入停滞.对于资源型经济地区来说,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有两种有效途径:一是促进地区内资源型产业中闲置的资本和劳动向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转移,以利用闲置的资本和劳动;二是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技术进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承栽力.  相似文献   

7.
改善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调控资源环境承载力服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把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省域、城市及矿业经济区等资源环境承载力多处于过载状态,资源环境承载力如何调控,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利用、管理机制设计等层面分别总结生态文明进程中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改善资源环境承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可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绿色程度、人地协同程度。基于人地协同视角,运用DPSIR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8年喀斯特山区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研究表明:(1)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综合承载指数极差达128.46%。(2)2005—2018年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驱动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总体皆为上升态势,压力指数、影响指数整体上表现出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协调,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压力指数、影响指数指标作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直接反应成为影响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状态的主要障碍因素。(3)影响贵州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人口密度、常住总人口、人均绿地面积、碳排放总量、人均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镇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型城镇--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基于城镇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深入剖析各压力指标、支持力指标的状态,从而得出盐边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支持力指标安全程度略大于压力指标安全程度,因此,盐边县的综合生态承载力为0.58,处于一定的弹性生态盈余状态.生态承载力承载度为0.68,生态承载力各系统间协调性增强,生态承载力的协调度达到0.62.处于较安全状态.但资源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研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客观地反映了盐边县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为盐边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环境消耗和经济发展,应用可变模糊识别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5年环渤海地区沿海17个城市的经济—资源—环境三维系统(以下简称ERE系统)的承载力和协调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区域内部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环渤海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的发展力总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主要表现为较高、中等和较低的三阶段递进式,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天津、大连、青岛、呈较高水平,唐山、秦皇岛、东营、潍坊等8市为中等水平,沧州、丹东、锦州和葫芦岛水平较低,且各地的限制性因素明显。(2)10年来,17市的ERE系统的协调度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天津、大连最高,丹东、锦州、沧州和葫芦岛最低,唐山、青岛、烟台协调度较高,东营、潍坊处于中等水平,其余各市协调度较低。最后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得到环渤海2016—2020年ER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且有微弱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和预测了湖南省各市州耕地和人口变化情况以及土地现实生产力和2020年土地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市(州)土地资源现实承载力和预测了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并认为全省目前除湘西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处于略有盈余状态,到202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地区将增加,长株潭等地区也将由现在的盈余地区转为基本平衡地区.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超效率DEA和熵权法TOPSIS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5年山东省17市生态效率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其时空变异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生态效率—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CCD_(Ee-Rebc))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综合区域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评价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状况。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和自内陆向沿海递增的空间变化格局。小区域集聚特征明显并形成济南、青岛两个极化中心,生态效率平均值威海最高、德州最低;山东省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市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资源承载力子系统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山东省的CCD_(Ee-Rebc)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耦合协调度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发生迁移交换现象,青岛成为区域极化中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区域、县域、镇域三个角度全面分析2000—2015年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限制度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区域尺度:16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波状变化,整体略有提高,人口长期处于超载状态,人粮关系矛盾明显;2000年以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由35.74%下降到24.23%,基于人口分布的资源限制度在逐渐下降。(2)县域尺度:16年来,除2015年的内乡县出现粮食盈余,其他各县始终处于人口超载状态;2000年以来,淅川县、内乡县和卢氏县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西峡县和邓州市的土地资源限制度持续增加,而栾川县的土地资源限制度呈现起伏变化。(3)镇域尺度:16年来,粮食盈余的乡镇个数逐渐增多,人粮关系整体向缓和方向转变;2000年以来,不受人口限制的乡镇个数逐年增加,限制度在40%以上区域的人口比例依然高达37.89%,基于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压力依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可为制定差别化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研究案例,以市域作为研究尺度,从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及生态承载力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综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表现为一定的提升态势,且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区域差异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2)全局上,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局部上表现为“小集聚大分散”空间分异格局,H-H型主要集聚在上海及苏南地区,并不断向杭绍甬空间演化,而L-L型主要集聚在川西高原区及滇西南地区。(3)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人均GDP、城市化率及二三产产值比重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市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与其他因子交互驱动力强于单因子作用,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  相似文献   

15.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山市小榄镇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切实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6)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刊出,上半部分已在本刊2019年第5期刊出,此为下半部分)。  相似文献   

18.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厘清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沿海城市开发强度加速上升,均值由1995年的2.5254%增至2015年的5.1568%,高值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冲积平原,深圳(35.6402%)和上海(35.0359%)始终处于最高一级,资源环境承载力稳步上升且处可载状态,均值由1995年的0.3126增至2015年的0.3825,呈现以长江口为界,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2)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多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非同步性特征明显,深圳耦合度最高,宁德耦合度最低,两者协调度整体不高,以中度失调为主,深圳协调度最高,汕尾协调度最低。(3)各参数对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地理空间非平稳性特征,5个自变量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程度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熊学振  孙雨萌  杨春 《经济地理》2022,42(2):153-162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畜牧业生产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耦合关系是破解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以肉蛋奶蛋白当量度量畜牧业生产布局,构建涵盖资源供给、环境消纳、社会支持三大系统的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状态空间模型、耦合协调指数测算全国省域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与畜牧业布局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并采用GWR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关系的驱动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现实值小幅增长,多数省区超载状态有一定改善。(2)承载力提升拉近实际承载状态与最优承载状态的距离,全国平均协调度已稳定在0.920上下,畜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由低度协调提升并稳定于中度协调水平。(3)耕地资源配置、畜牧业集聚度、环境治理力度、草地资源配置是影响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且影响效果存在地理空间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旅游资源综合丰度和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状况和承载潜力进行定量测算,以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相对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环境相对承载能力较强,处于弱载状态,具有一定的承载潜力,其中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应加强各省市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提高东部沿海旅游环境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