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对其发展进行评价,能够科学指导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优化模型,对现存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评价和总结,划分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寻找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的路径,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给出优化建议,指导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四集一转”,是落实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平台.然而,产业集聚区在建设中也存在着缺乏科学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艳玲 《当代经济》2016,(27):22-23
产业集聚区作为现今产业区域化发展潮流,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河南省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出发,在深入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以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基础、潜力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凤君  刘鹤  王岱  许旭 《经济地理》2011,31(12):1988-1994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区域总体战略的重要指向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全国战略视角,从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城镇分布、交通体系、人力资源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经济区内部空间的发展潜力,提出了成渝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的是为成渝经济区更好的贯彻国家区域总体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强化"四基"产业培育发展、强化工业强基项目支撑、强化"四基"产品示范应用、强化"四基"企业培育建设等,取得了积极成效. 慈溪作为工业大市,2020年市级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0.9亿元,同比增长6.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4%.慈溪历来重视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化"四基"...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10)
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健全推进机制,加强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濮阳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兰荣娟 《经济论坛》2012,(11):34-36
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对于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对政府作用的正确定位,是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产业空间,对城市发展方式转换、空间功能转换、价值链升级、空间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创新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对长三角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经济空间模式进行了归类梳理,并针对其实际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构建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网络治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德才 《经济师》2003,(6):235-236
徐州是江苏省农业大市 ,有着发展农业的诸多优势条件 ,如果在土地经营体制上有创新加突破 ,以农业产业化为发展战略 ,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干预下 ,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遵从市场经济规律 ,徐州市农业必将获得飞跃式发展 ,徐州市经济和社会面貌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鑫  孙希全 《经济论坛》2011,(11):140-143,161
自英国提出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以来,创意产业在世界发达国家有了飞速的发展,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形成了许多创意产业集聚区。本文综述了学术界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理论研究,通过比较国外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中政府配套服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但目前河南在产业集聚区的配套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如产业集聚区建立初期政府管得过多、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政策体系和园区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区的竞争优势,河南各级政府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强化新设立产业集聚区的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与机制、增强政策服务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2.
会议产业是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北京会议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对北京会议产业集聚区,特别是对亚奥新村、中央商务区(CBD)、市中心区三大会议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北京会议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权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是一个位于豫东的传统的农区县.自从民权县以制冷为主导产业建立了自己的产业集聚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制冷产业核心生产基地之一,并在民权县经济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民权县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带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民权县现行的产业集聚区政策和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如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不完善、区域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该产业集聚区功能的发展,也影响了民权县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促进民权制冷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对该产业集群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找到一条既顺应市场环境,又符合民权县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灵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自2005年以来,中国一批大中城市纷纷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然而经过几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链延伸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宁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和问题,从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建立投融资机制、搭建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为中原地区,特别是给河南省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信阳市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产业聚集区,促进信阳市的经济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由于缺乏高科技人才、工业基础薄弱、影响力不够导致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缓慢.为了促进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为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达到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江门市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 江门是广东省海洋大市,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414.8公里,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400公里,约占全省的1/7;共有海岛56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海岸滩涂、渔业、深水港口、滨海旅游景观等岸带资源十分丰富,对维护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变,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城市内部适宜承载创新活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空间是孕育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文章梳理并对比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相关学科主流论著,发现核心要素、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创新支撑条件是影响创新的主要方面,它们映射城市的产业集聚区、科研院所、自然环境等八大类空间载体,构成了创新空间潜力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杭州为例,基于单要素分析与多要素综合识别得出城市创新空间潜力的格局,发现杭州市区形成钱塘江沿岸地区和未来科技城向东延伸至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两条高发展潜力创新轴带,前者优势在于创新环境和支撑条件,后者优势在于创新的核心要素和科技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王立军 《经济师》2013,(12):178-180
建设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新举措。运用SWTO方法分析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目前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强调区内产业性、宜居性和生态性的高度协调,是避免大城市病和新旧城区脱节,以及实现城市组团发展的重要理念。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评价的理论模型,并基于组合赋权和四格象限法对河南省2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