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政府采取了各项调控措施。但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不断地吸引了国际热钱流入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通过对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了国际热钱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特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房价粘性情况下偏离稳态的幅度较小,同时高房价粘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只有全面地调整与改善当前存在缺陷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房贷的风险,保证国内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可以说,2009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飚升,住房销售快速增长,基本上是国内银行无限的信贷扩张结果。如果国内银行个人信贷增长与房地产信贷增长的这种格局不改变,国内无论采取何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高房价要得到遏制是不可能的。而遏制高房价就是要从限制银行信贷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无限扩张入手。在这点上银行管理层看到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4.
城市高房价的生成机理与抑制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雄虎 《技术经济》2005,24(7):8-12
城镇高房价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本文从市场化房地产价格的生成机制,房地产商品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房价高低的评判标淮,高房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几方面讨论了我国的房地产现状,提出了抑制高房价,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积极培育大众房地产市场,是当前政府加强与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具有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特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行为不规范,是房地产市场局部扭曲与出现部分泡沫的主要原因。在各地高房价下隐藏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形势下,抑制房地产贷款强劲增长态势,限制炒房,压缩暴利,是控制房地产风险与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房价稳中有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保持房地产业的长期繁荣。  相似文献   

6.
王学龙  杨文 《经济评论》2012,(4):88-96,144
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经历了两轮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涨,而最近这一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地价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土地供应限制下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模型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逻辑是房价决定地价,而非地价决定房价。推动房价飞速上涨,致使房价脱离真实供求因素的根本原因不是地价,而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导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过分依赖,从而有动力利用各种政策支持高房价,这就降低了房地产投机的风险,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需求,推高了房价。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房地产投机明显超过了不依赖土地财政的经济发达国家。这表明房价调控政策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房地产投机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过一年多宏观调控的我国房地产市场,当前已经出现了新变化。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高房价开始松动,但房价总体还处于高位。同时,前期过剩的流动性积累的社会资金,仍使房地产投资投机存在冲动,形式的复杂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税制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二级市场上住房价格高攀不落,高房价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利用房地产税收改革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有效地调控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2009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飚升,住房销售快速增长,基本上是国内银行无限的信贷扩张结果.如果国内银行个人信贷增长与房地产信贷增长的这种格局不改变,国内无论采取何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高房价要得到遏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投资何处去?     
<正>在超预期的房地产紧缩政策下,投资者需关注市场风险,谨慎投资。今年以来,投资性购房的行为比例不断上升,这是导致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面对高房价,基本性需求购房难度加大。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一方面带来更加严厉的政策调控,另一方面加大了金融资产的或有风险。此次楼市新政,显示出政府调控的坚定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房价成因的供求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飞 《经济与管理》2009,23(1):74-76
近年来,中国房价一直持续上涨,过高的房价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房地产市场的非常规发展也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和谐因素.中国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过旺与有效供给相对不足造成的,因此,抑制有效需求与增加供给是遏制高房价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对当今中国解决房地产问题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房价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失衡,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社会和谐,侵蚀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势在必行,这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房地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财政体制、银行信贷、税收、土地管理特别是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切实落实中央制定的调控措施.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口的合理流动、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房地产市场的制度建设,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城乡对立的消除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与成熟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相比,中国楼市究竟有什么不同?高房价的背后推手何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远远超过了国内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房地产业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以高房价为研究起点,分析了高房价反映出房地产业结构性失衡的机理。进一步通过高房价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房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房价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及“救市”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高投资、高房价、高利润和高税收"之后,开始步入调整期.此次调整既有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有行业自身的原因.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的成因,因地制宜出台审慎、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并借市场调整之机优化结构、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是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及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前提下,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重要税种是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在高房价收入比背景下,这二者相互冲突。本文基于房地产税制要素设计和微观家庭数据测算,探讨中国房地产税的渐进改革路径及其影响,认为鉴于居民纳税能力受高房价收入比限制,房地产税可从低税率、高减免起步;伴随房价收入比收敛,逐步提高税率、降低减免。起步阶段,税制改革应重视居民纳税能力和纳税意愿,优先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软着陆;在中长期,房地产税可逐步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起到完善税制和地方税体系、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僵持不下、金融风险日益显现,调控措施不断但收效甚微的楼市问题,开征物业税可以在房子的持有环节上增加持有成本,抑制商品房的投机性需求,以缓解供求紧张的矛盾,从而达到抑制高房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市场区域性风险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维安  贺聪 《财经研究》2005,31(1):15-24,89
文章关注于房地产市场特有的区域风险,从房地产市场的内部结构来讨论房地产风险产生和传导的机制.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跨地区投资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房地产市场区域风险的扩散问题,构建了双市场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浙江丽水房地产市场为例,对模型的结论作了"邹至庄检验",得出房地产市场区域风险通过资本跨地区流动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散的结论,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亚红 《当代经济》2014,(20):124-125
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不仅影响投资者的经济行为及其效果,而且可能波及区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为了削弱房地产市场风险对房地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动态的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来解决该问题,监测预警是实施动态风险管控策略的基础:通过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监测预警,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现实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住房价格对社会的影响,不仅关系到房地产市场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从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住房价格高居不下的实际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房价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