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传统的乡村管理模式渐渐地失去了效力,乡村治理的理念也正逐渐被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完善我国乡村治理的机制,提高治理的绩效,必须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多渠道有效地提高各主体的治理能力,完善和协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机制.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1、强调乡村治理的主体.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者都比较赞同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实施管理的过程,乡村社会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领域.党国英认为,乡村治理是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乡村政府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任艳妮认为,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房正宏认为,乡村治理场域至少存在三方治理主体,即基层国家政权(乡镇政府)、地方精英、村民委员会(民众).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创新,就是要实现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控向政府与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合作治理转变. 一、建立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制度化平台 在当前我国呈现“大政府、小社会”总体特征的背景下,政府应当积极培育发展社会力量,并推动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树立多元主体、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综合运用行政管理、法治手段、道德约束、市场机制以及社会政策等多种管理方式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一元主体并以行政控制为主的社会管理格局.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化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一部分,其政策也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城市规划从传统的政府行为转向了多元化参与的行为,城市规划不再只是政府意识的反映,而是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政策体系是当务之急.城市规划实施政策是城市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燕 《现代经济信息》2013,(12):253-254
政府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集中性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政府投资具有其它投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可以调节社会供需,又可以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我国政府投资体制、机制等尚不完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资金被浪费,政府投资项目效益不明显。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政府投资审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一部份,其政策也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城市规划从传统的政府行为转向了多元化参与的行为,城市规划不再只是政府意识的反映,而是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政策体系是当务之急城市规划实施政策是城市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治理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农民主体性缺失是造成当前乡村治理工作难以推进的主要瓶颈.现阶段,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地位被政府取代、政府施政行为缺少民意沟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缺失、农民在权利享有和国民待遇方面的制度性歧视.深刻剖析农民主体性缺失的深层原因,摆正乡村治理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满足农民合理需求,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素质教育培训,不断激发农民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是增强农民主体性、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环境公共服务的重要改革方向。借助SCP范式,引入目标管理、策略选择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着重分析了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过程中,参与主体与购买内容结构对不同主体策略选择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参与主体策略行为对最终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上级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整体治理结构尚未完善,目前二元协同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损失,不同策略选择行为所导致的绩效侧重对该策略具有正反馈。据此,应通过扩充参与主体并保障其参与地位、加快专项法规体系建设、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绩效评估内容等方式优化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机制,有效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治理演进的历史进程中,科层制的政府治理结构具有标志性的进步意义.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管理机制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政府治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范式转型.文章指出,在社会信息流动日益扁平化的互联网时代,科层制政府的内在局限使其愈加难以适应快速变革的现代社会.面对科层制政府与中国党政体制结合所形成的独特治理结构与治理短板,新时期的数字政府建设成为突围科层制政府治理局限、突破条块分割治理结构、弥补科层治理漏洞的有效改革路径.中央顶层布局与地方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是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实践的突出特征.北京市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建构过程凸显出数据驱动、实时感知、市民参与、精准治理的变革趋势.面向未来,基于治理大数据的数字政府建设将是牵引政府治理深度变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治理绩效、加速实现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引擎.  相似文献   

9.
陈琪  钟黎川 《经济导刊》2009,(11):81-82
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类社会组织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并实现各自的愿望。合作治理打破了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垄断,是一种由多元治理主体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而开展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雷幸娟  季飞 《生产力研究》2021,(5):48-51,135
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基层政府提升公信力、实现社会公正和维护社会稳定,提升行政效率和应急能力.通过分析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践,梳理出贵州省基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充分、与多元主体的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机构设置和考核制度不健全以及法治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改...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广泛开展的产权制度改革给政府管理的客体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政府管理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宏观经济参数中,影响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再只是国有资产一家,而是包括外商投资和国内民间投资在内形成的多元资产主体。  相似文献   

12.
大食物观下,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与治理和政府-市场息息相关,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市场能够有效运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决定性机制;政府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主体,主要职能是完善顶层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包括合作社、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社会主体能够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单一化政府权威式集权治理模式是政府产生危机的根源。政府要让公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就必须从以政治统治为主向以公共服务为主转变,从单一主体举国体制式的社会治理模式向多元化主体社会治理模式实现转变,增进公民的自治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征地农民的权利贫困,具体表现为失地农民土地知情参与权被屏蔽、失地补偿远低于长远生计需求、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等。在完全仅依靠政府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容易因利益主导出现治理失衡。基于协同治理的研究视角,建议地方政府引入失地农民协会、社会工作者等其他社会功能主体构建社会安全网络进行协同治理,共同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同时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与维稳压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中的热门概念,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推动社会创新并将其纳入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创新的主体界定、创新模式、扩散路径等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案例的讨论。近年来,社会创新实践在中国也风起云涌,文章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分析框架,通过多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揭示中国社会创新的创新主体、创新领域、创新模式及环境影响因素等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创新可能的阶段性特征是:主体以社会部门为主,政府、市场参与为辅,其机遇和空间来源于治理变革中的政府、资本化竞争的市场及发展中的公民社会分别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趋势引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带动下相互博弈的互动过程。在这一互动格局中,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对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实践中存在认识偏差、法律缺位、模式局限、机制缺失等问题,从治理维度审视,要推进我国政府向社会有效购买服务,必须从四大关键要素出发:坚持价值创新理念、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主体功能建设、建立三大运行机制,从而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现代化,实现公共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治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对深圳、桂林、苏北、太原四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并剖析现阶段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带来的资源聚集优势是我国治理体系的显著特征,由此引发的路径依赖则造成了方案缺乏内生性与持续性、市场与社会等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较弱的局面。为此,须在健全相关制度与体制机制的条件下构建差异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即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与社会作用的经济治理体系,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也要从增强法治意识、加强企业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课程设置与培训等角度提高多元主体的制度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丁艺 《数字经济》2021,(3):24-28
建设数字政府的重大意义 (一)数字政府建设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数字政府建设是深化"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大举措.以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抓手,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 《经济导刊》2007,(12):97-98
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俞可平认为,随着民间组织的逐步兴起与壮大,社会管理过程的管理方式将不再是统治(government),而转变成治理(governance).在"统治"中,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威而发号施令;而在"治理"中,它是国家与社会间互动、协商的管理过程,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该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国基层治理的重点,而作为社区治理重要主体之一的业主委员会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业主委员会是维护业主集体利益的社会自治组织,但是目前我国业委会自治水平并不高。基于对S市QP区的多个社区的实证调查,并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对业委会治理的困境进行解析和探讨,对促进社区中不同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与合作,以及促进我国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