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商”即是通过“微信”朋友圈与“微信”公众平台等建立起来的一种商品营销方式,它在交易模式中悄悄兴起,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随着这种“微信”交易越来越普遍和广泛,问题也随之而来,包括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商家的承诺得不到兑现,“微商”缺少第三方的合法监管与审核导致交易矛盾时有发生,消费者无处维权等等.如何保障“微商”在公正合法的环境下正常地发展,政府与立法部门应该如何干预这种网络电子商务交易,以及当前对“微商”产品是否存在合理的约束法例是本文要探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信用销售是目前许多企业常用的手段,特别是以生产制造业为主要客户群的行业尤为突出,但同时也是企业产生应收坏账及出现资金风险的主要因素,许多企业因操作不当而陷入运营危机,甚至是恶化的后果及内部矛盾的激化。而信用交易又是许多企业或行规无法避免的。平衡两者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来保障信用交易的良性及动态维护,特别是职能化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本文将系统地说明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3.
信用衍生品监管:理论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用衍生工具交易中,信用保护购买者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会增加流动性风险、定价风险等多种风险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巨大风险,随时可能造成金融机构危机,或者破产而导致金融恐慌。当前信用衍生品的市场统一监管模式应是中间型监管模式,即以政府的行政监管和交易市场的自我监管相结合的形式。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主要问题是信用事件的界定、资本保证金要求及监管归类问题。建立中国信用衍生工具监管体系应从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市场准入监管和资本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齐萌 《生产力研究》2012,(6):250-253
证券信用交易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正式推出,对证券信用交易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围绕证券信用交易对证券市场的效果,证券信用交易的模式选择、担保路径选择、风险控制等问题,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的现实,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应完善之处,为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全面施行提供经验借鉴,以期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着信用基础薄弱、市场不够完善和规范、交易品种单一、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因此建议建立票据信用信息系统,加快跨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设,丰富交易品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信"朋友圈"微商即利用微信进行交易的一种新型交易模式,在移动购物市场的发展下,微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移动电商的一种重要形态,对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微商的税收征管方面,还存在多个问题,本文就现阶段微信"朋友圈"微商的税收征管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卢婷玉  沈洁 《当代经济》2016,(14):22-23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快速进步,现代微商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席卷而来,前所未有地冲击了现有的电子商务市场.如同股市中所存在的规律“急涨之下必有暴跌”,微商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之后,随之而来所暴露出来的各种安全性和实务性问题也在不断地抑制着微商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微商经营模式的发展问题,提出关于完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建议,积极寻求促进微商这一电子商务模式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和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建立、明确界定金融产权和风险载体、强化信用教育和风险教育、积极引进先进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加快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构等多项解决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得到了更多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视.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市,正处在力求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阶段,其银行业优化信贷结构成效显著,金融服务能力和化解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证券市场交易平稳,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另外,沈阳市还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信用法规的完善,信用协会的成立,信用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对规范行业行为、建设信用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沈阳全面振兴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佳 《新经济》2013,(29):47-48
企业信用是构成经济社会信用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信用风险管理考验。企业通过设立内部信用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建设,建立规范的信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组合离不开信息。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没有一个信用机制作为交易基础,市场经济必然有效率损失。个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信用机制的基石,在个人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开始前,能够通过个人信用信息系统获得个人信用信息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存在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交易,降低了交易风险。就我国目前个人信用体系的现状而言,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将会促进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商业化运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个人…  相似文献   

12.
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的交易模式,长久以来主要是“先用电、后付费”,这种基于客户信用的交易,使供电企业面临客户拖欠电费的潜在风险,本文针对电费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供电企业电费风险预警和实施全过程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电费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重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兴 《经济论坛》2004,(10):153-154
1.解决市场经济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新古典理论学派认为在理想状态下,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帕雷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然而现实的市场经济却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的信用交易中,多数商业银行由于缺少对借款人信用情况的了解,经常产生逆向选择的风险,把高额贷款贷给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导致坏账增多。建立个人信  相似文献   

14.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立:一是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体系,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调查分析、选择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分级审批制度、提高会计与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等;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有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建立应收账款账龄表、不断完善收账政策、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的处置管理,具体方法有应收账款抵押和出售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市场具有信贷信息不对称特征,潜在信用风险与欺诈风险.信用卡安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金融、经济风险.社会信用环境劣化在实践中加剧了二者关联效应.治理之策在于:以金融信用立法体系化、规范化为目标,构建金融信用环境正式制度框架;以金融信用信息市场统一化为导向,确立信用信息资源交易与传递机制;以信用意识行为化、信用行为常规化为宗旨,改善社会信用非正式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而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要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交易是一对权利束的相向运动,当权利束的转移存在时间差的时候,这种交易就称为信用交易,而交易的权利束就是产权.产权与信用交易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本文的研究核心,它们之间定量的关系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而以上问题具体到中国,就体现为中国的信用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占全国的四成,已规划了四大煤化工、煤电、煤焦化基地13个重点矿区和11个一般矿区的建设,新疆煤炭交易中心也已经建立.目前,煤炭市场信用方面总体较好,运输是主要制约瓶颈.同时,企业存在信用管理体系落后、经验不足、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在信息共享方面,也存在着信息统计不科学、口径不一致、信息收集效率低等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在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建立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智胜  苏哲 《现代财经》2003,23(10):28-31
信用交易是成熟证券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和制度。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原来禁止信用交易的规定已不合时宜,引入信用交易势在必然。对我国建立信用交易制度问题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九、查尔斯·梅里尔 斯密指出,分工是效率的源泉。但是分工越细,交易越多,交易成本越高,反过来会降低效率。解决分工与交易两难选择的途径是建立信用。 信用可以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从而容纳更多的分工,使分工—交易边界线大大向外延展,进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制度经济学指出,能够保证竞争与信用均衡的制度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哲学正是建立在经济学发展的这个前瞻基础上,这一点,我们将在“经济学家”那一部分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