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虚拟经济自我循环及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理,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分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在此基础上,测度虚拟经济中自我循环的总量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量;考察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分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别对就业、税收和投资等的宏观经济影响。理论分析认为,虚拟经济的基本部门是金融和房地产,其自我循环指在金融和房地产内部以自行增殖为目的的、脱离以实体经济为价值决定的虚拟资本的独立化运行。实证检验 发现:美国虚拟经济自我循环规模膨胀显著,对自身的关联性高企,而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Ⅰ类实体经济关联性渐弱,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关联性持稳。虚拟经济对经济总体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呈反向变化,与之相对,第Ⅰ类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感应度明显减弱,第Ⅱ类实体经济则相对平稳。另外,基于增加值结构的宏观效应表明,虚拟经济投资引力和税赋压力优于实体经济,但带动就业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
实体经济的发展衍生出虚拟经济,然而虚拟经济又是与实体经济相互照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又是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但是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总量和增加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搞清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落后的虚拟经济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又会引发泡沫经济导致金融危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晓 《财经科学》2015,(2):52-62
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何让虚拟经济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当前关注的重要论题,而虚拟经济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方式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式及其程度与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强,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超过一定水平后,甚至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房地产经济虚拟化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无法用实体经济的相关理论解释,而广义虚拟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首先对房地产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进行了界定,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虚拟经济对房地产实体经济的影响,继而又剖析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化的表现,最后提出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和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本文基于1998--2008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彼此背离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彼此不成为对方的Granger原因,实体经济并不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也未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柴蔚恒 《发展研究》2001,(12):14-15
虚拟经济是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概念。它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来源于货币的信用化与资本化。正因为这种货币的信用化使得虚拟经济产生了背离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和收缩的虚拟运动,这一虚拟运动正是虚拟经济区别于其它经济模式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导致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而又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发展。虚拟经济这一特性决定了虚拟经济的发展必将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本目的。虚拟经济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它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对实体经济做出一定形式的反映。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发展虚拟经济,做强实体经济。为此,本文针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我国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比例.研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比例是动态的变化,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于较正常的波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经济演化趋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理论关系研究、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实体经济的实证研究。探寻详细刻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情况,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预警研究方法,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的。虚拟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但虚拟经济又具有独立性。虚拟经济具有寄生性、规范性、复杂性、高风险性,使得虚拟经济可以脱离实体经济扩张发展,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要引导、规范、适度地发展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争议很大程度上缘于这两者表象的迷惑及认识的偏差.总体上讲,实体经济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扎实可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利用新技术新科技,异军突起,后发优势集中爆发,与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明显反差,这就容易给人造成实体经济不行了,虚拟经济将取代实体经济的错觉.其实,当我们把经济增长周期拉长了考察,实体经济依然需要稳健发展,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的是补涨性质.虚拟经济的高速增长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阐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方能协调发展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最后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一是正确对待虚拟经济———坚持发展与加强管理并重;二是按照匹配原则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5.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爱俭 《现代财经》2003,23(1):8-11
本文从探讨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终论述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相互"连通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交叉作用.本文借助种群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均衡点及稳定性.研究表明只有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适度时才能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现实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胡军利 《当代经济》2006,(23):73-74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时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由于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趋势,虚拟经济在当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虚拟经济规模的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已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孙竹 《经济经纬》2008,(3):9-12
巴菲特通过股票市场投资实体经济企业,获得财富长期稳定增长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财富来源于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对虚拟资本起决定作用的观点;索罗斯虚拟资本投机获得财富快速波动性增长的事实,则证明虚拟资本市场运作是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三四十年来,虚拟经济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概括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货币机制、信用和信心机制、价格机制三个角度剖析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分门别类地分析了不同性质的虚拟资产对实体经济的不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