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凡 《当代经济》2016,(30):26-29
近年来,扬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以网络环境为抓手不仅能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渠道及发展势头,还能迎合“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国家宏观规划方针.SWOT简单模型的主观性较大,借助AHP分析法确定单项指标的权重,能够使SWOT分析技术开展战略分析更加合理,更科学的为扬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西安发展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包括文化资源、地理区位、高校聚集等三方面因素,并从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培育文化产品品牌和培养引进创意人才等四方面对西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京沪两地均以创意园区的形式发展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但是由于两地创意园区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低、定位雷同等现象,使得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差异性并不明显.本文借鉴豪泰林模型的思路,通过对京沪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差异的分析,指出随着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差异的改变,两地必须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差异,以避免未来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支撑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已成为各省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产业.但是相对于东部地区,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却相当薄弱.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一些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的做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东部和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得出了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因子优势,发展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深入分析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脉络和特点,把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动向,对于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中心城区的鲤城区为切入点.指出了鲤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基础和不足,总结了鲤城区近几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效.对鲤城区今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鲤城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四大重点领域和五项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6.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与集聚区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分析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6个特点,进而对集聚区的形成因素作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基地发展迅猛,并对典型园区与基地作了扼要介绍;旧时阐述了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指出文化创崽产业有"反经济周期"调节规律性的特点,使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实现逆市飘红,深圳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锋城市.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许多城市列入优先发展的产业,被视为最有前途的阳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本身能够生产出文化产品,形成经济发展重要源泉,同时还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成效益倍增效应.因此极有必要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模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促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以产品为载体、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手段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意性、知识产权性、高附加值性、高技术性和高关联性等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促进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特点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等方面总结了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现状和特点,分析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虽然顺差,但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高等问题。中国应从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加大传播中国文化,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曲国明:中美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并就市场需求、经济转型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浙江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作了分析.立足于产业基础、园区建设等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建  李梦 《时代经贸》2010,(18):150-151
目前京沪两地均以创意园区的形式发展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但是由于两地创意园区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低、定位雷同等现象,使得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差异性并不明显。本文借鉴豪泰林模型的思路,通过对京沪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差异的分析,指出随着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空闷差异的改变,两地必须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差异,以避免未来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2.
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细致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指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深入解析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迅速,各国文化创意经贸往来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在迅速扩张。本文从理论角度和市场角度追踪文化创意经贸发展脉络,梳理文化创意经贸发展程度和阶段,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形式、内容、贸易特点进行统计归类,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发展报告-文化、创新与市场》数据信息,概述了分析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增长特点,深入分析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路径障碍、产品方面的障碍以及法律规则障碍,据此论证了实现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增长关键要素以及制约瓶颈,并从国际视野剖析了未来文化创意经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因,从国际及国内理论与实践角度对于未来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如何克服制约性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具有非排他性、易于复制传播、超额获利能力等特点,在其发展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必须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立足于传媒、文博旅游、演艺与艺术、创意设计等4个重点行业优势领域的发展.其目标是将创意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必须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根基,建立并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提出了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适配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并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1月,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为期五天的第二届文博会,在"文化创意与人文奥运"主题下,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创新文化,与"人文奥运"理念相融合,多层面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国设计的丰富创造力,展现了中国未来几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国际文化市场历来就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的争论一直存在.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是国际文化市场的后来者,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必将会面临诸多的市场失灵问题.本文分析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至少存在文化垄断、文化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和同质技术的市场分割等四方面的市场失灵.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克服和解决这些市场失灵问题,才能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创新型经济.本文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了晋江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建立新的生产体系和服务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晋江特色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创意经济数据库2002-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创意产品及创意相关产品的进出口额、国际市场份额及主要贸易伙伴,并对我国创意产品及创意相关产品的RCA指数和TC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我国创意产品及创意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总体较强,但存在着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贸易结构较为单一和文化科技含量低、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缺陷,认为通过解放思想、创造宽容的文化氛围和创意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创意产品和创意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实践探索。基于文化软实力核心能力要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即①开发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向心力的形成;②以创意联盟构筑产业核心能力,以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进而提升文化创意力;③有效整合新兴传媒产业,实施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