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实证区域的特征,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村庄体系重构问题,指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人口大量减少,村庄空心化现象对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村庄体系重构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认为本地优势的定位,国家政策的定位,主导产业的定位与重点培育与发展县城中心镇、重点镇、中心村、基层村相结合,遏制发展要素的不合理配置,并适时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完善与县域经济相适应的村庄居民点聚集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成因与均衡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方镇 《生产力研究》2007,(10):78-79,132
我国县域经济在基本竞争力、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因区位因素而引发、国家政策倾斜而极化、市场经济发展而加强、地方政府竞争而加剧。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既要借助于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决策,又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内源性经济、民营经济,工业强县与城镇化相结合,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陈文杰 《江南论坛》2006,(12):32-32,33
中心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 1.中心镇是集聚农村产业的有效平台。通过中心镇的聚集、辐射和示范等功能的发挥,产业在中心镇工业功能区的聚集,有利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减少和避免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而造成的乱占土地、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形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又从多方面、全方位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推进又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广西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水平较低、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政策缺位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与县域经济的协调、互动作用,应通过因地制宜、经营城镇、发展县域经济和转换政府职能等措施,促进广西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2011,(3):54-55
山东省桓台县用城市化标准推进城镇化进程在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县城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四个层级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统筹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按小城市标准抓好中心镇建设,首先引导马桥镇、起凤镇、新城镇等省级中心镇加快发展,根据片区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山东省桓台县县长王可杰  相似文献   

7.
冯奎 《经济纵横》2012,(5):9-12
多元复合型的县域城镇化要求统筹兼顾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两类地区县域城镇化的不同情况,培育与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和重点镇,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转型、县域产业转型、城镇空间转型等各项任务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化解"大城市病"和"半城镇化"难题。这是未来我国县域城镇化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镇域新型城镇化研究缺失的现状,以广东省中心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镇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6年、2009年、2012年中心镇新型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且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但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且呈空间集聚态势,粤东次之,粤西粤北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最低且有小规模低质量集聚区。(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等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的推力及本地政府的拉力等对其时空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中心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海波  陈政  欧沙 《经济地理》2019,39(11):25-32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人口回流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实现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探讨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进而构建县域城镇化评价体系以及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关系模型,以中部人口大省湖南省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IS技术对县域城镇化与人口回流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空间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①县域城镇化是人口、产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各系统协调发展的过程,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②湖南各县域整体上人口城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回流与县域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低,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和农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原始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拉力,国家政策导向的主导力.贵州铜仁地区城镇化战略:以地脉、文脉为基本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积聚效应;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使产业园区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良性联动;引伸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城镇化内生动力.通过三个相互融合战略产生合力,达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贵州省铜仁地区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姜启波 《当代经济》2016,(33):16-20
习近平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在人的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低、发展质量不高以及生态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进程.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重点中心镇均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和平台创新为核心动力,走因地制宜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重点中心镇的成功实施,为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县域城镇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华  李苗 《生产力研究》2006,(12):132-134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地域分工基础,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县域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将探讨县域城镇化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县域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采取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创新政府公共管理等途径和措施,才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的县域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旅游产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旅游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分析2000—2018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旅游城镇化的时空分异及其演化机理。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洞庭湖区旅游产业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城镇化指数呈现明显快速上升态势,整体水平较高;生态环境指数大致呈"W"型变化趋势,且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城镇化指数不高,均值为0.3737,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基本上与城镇化指数变化一致。②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生态环境指数,说明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同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子系统具有高度协同性,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反向性,反映出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强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城镇化指数的整体提升。③近20年来洞庭湖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明显,旅游产业指数和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较低,外围县域相对较高,基本上形成以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生态环境指数的地域分布格局表现为湖区中部县域明显高于外围县域,基本上形成以沅江市和南县2个县域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旅游城镇化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指数、旅游产业指数的格局基本相似,与生态环境指数的格局基本相反。④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条件、城市发展历史和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战略及政府政策等是驱使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县域城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地域分工基础,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县域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县域城镇化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县域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国元 《经济师》2007,(3):232-232
县域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在“壮大县域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快县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国民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必须注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开展技术创新、填补市场空白、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提供基础条件、实现生产要素聚集化、转移农村人口等方面,积极地发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作用。要通过改革现行户籍、人口政策,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城镇化步骤,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吴伯增 《发展研究》2017,(11):60-62
城市发展依托“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培育发展大中心城市是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规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迈向特大城市、超特大城市的趋势在加强,尽快培育福建的大中心城市是当务之急,建议尽快把福州市培育成福建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走产业创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农村幸福指数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对城镇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应通过完善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信息化与县域新型城镇化融合机制、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和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廖松 《当代经济》2010,(13):94-95
发展县城经济与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统一体.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是提高县城经济质量的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借以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