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肖邦·凯特最著名的作品《觉醒》问世。就像她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有关女性个人自由与伦理道德的。但和其它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内容以及所传达的信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批评。由于19世纪末的美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中。小说所引起的反响正是对这一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这也给肖邦的心中埋下了阴影--她此后仅创作了三个短篇故事就去世了。该论文将就作者的个人经历,小说写作背景,对作品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静 《西部大开发》2012,(9):115-117
耗资1.2亿、时隔20年,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全安将长达50万字的著名小说,打造为140多场,时长为15分钟的电影作品。这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的大挑战,更是史诗般剧作打造成功所迈出的成功的一步。电影《白鹿原》首映礼在西安举行,图为全体主创人员与小说作者陈忠实合影。摄影/孙昊电影《白鹿原》在小说《白鹿原》发表20年之后,终于上映了。她的问世,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与苦难,换回的一条爆炸式的新闻,吸引了国人的眼球,掀起了国产电影在观众中的轰动,也迎接来自各方的回应与评论。这也注定了这部作品的不平凡。  相似文献   

3.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红字》是霍桑文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成熟代表,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1850年这部小说发行以来,《红字》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得到文学圈中的各种评论。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亚瑟·丁梅斯代尔的圣经原型分析,见证了霍桑的宗教特质及其对《红字》的描述。而文章的分析也进一步论证了《红字》这部小说中大量的圣经原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张琦 《黑河学刊》2015,(2):20-21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著名的哥萨克悲剧史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哥萨克族人悲剧故事为主线,将葛利高里这一典型人物创造出来。但是,作品中的哥萨克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肖洛霍夫小说创作的成功之处。以下,本文将对《静静的顿河》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这部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形象,但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有影响力的要数"多余人"系列人物形象。普希金的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不仅仅是俄罗斯文学,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划时代巨著。这部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奥涅金的悲剧人生,他是典型的"多余人",患有"时代忧郁症"。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不仅成功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而且创造了"奥涅金式诗节",有机地将诗体小说、诗歌和小说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诗歌形式。《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时代意义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政 《魅力中国》2011,(18):81-81
玛丽·雪莱是英国哥特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被公认为哥特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对这部经典作品的悲剧予以解读和闻释,并分析作品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堂司事>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笔下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19世纪英国教育体制和教堂体制的批判及对人文精神的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这部作品,既要揭示出作品所反映的19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与旧教堂势力的冲突,以及作者对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创造力的肯定;同时也应指出毛姆作品的阶级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乔治·艾略特被誉为心理小说的先驱者。她的早期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房》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巨作。这部小说是体现精神分析的一个很好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刘丹丹 《魅力中国》2009,(36):184-185
《裸者与死者》是诺曼·梅勒长篇小说的力作,中国大陆学者对它的评论多集中在作品对战争的批判上面,而从后殖民的角度对作品中日本形象的研究至今还属空白。本文就试图另辟蹊径,从后殖民角度重新解读这部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10.
《致命的均衡》一书大概是我所阅读过的第一本有关经济学家思维和分析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三一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三位教授和经济学家,他们用杰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和杰文斯的名字拼凑出一个笔名“马歇尔·杰文斯”,从此就可以看出这三位作者对两位大师级前辈的尊敬和推崇。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叶的小说《镜花缘》,既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杂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才学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笔者认为这部小说确实体现了对女性的地位的关注和思考。胡适先生就说过这部小说的作者李汝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在小说中,作者力图为女性争得一份权利,精心设计了一个男女位置颠倒的“女儿国”,让男人也尝尝做女人的痛苦。作者从女人缠脚出发探讨了女性的地位问题,同时作者借百位花神下凡成为百位才女,探讨了女性的婚姻问题和出身问题。为提高女性的地位,和女性的解放做出有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王华 《黑河学刊》2015,(1):19-20
《双城记》是狄更斯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作品以其对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世界。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出来,并通过自己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他所追求的仁爱精神表现了出来。这种仁爱精神,并不仅仅表现在道德伦理方面,在小说的创作手法上也能够看到其身影。  相似文献   

13.
李小平 《黑河学刊》2014,(12):28-29
《前夜》这部作品,是屠格涅夫应俄罗斯时代发展趋势而写的一篇小说。在农奴制制度即将废除前夕,俄国社会需要一大批新人进行突破,《前夜》中的叶琳娜就是这一位应时代而生的新女性形象。以下,本文将对屠格涅夫及其《前夜》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新女性叶琳娜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这部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彭曦 《理论观察》2014,(4):128-129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处女作,问世后大获成功,创下出版奇迹。卡勒德·胡赛尼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寻根意识,本文即是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灿烂千阳》 是一部女性体裁的小说,娜娜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主人公玛丽雅姆的母亲.虽然她在小说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她所遭受的际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阿富汗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的生存现状,故文章将以娜娜这一女性形象为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以加强对作品主旨及内涵的挖掘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辉煌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堪与托尔斯泰并称的俄国伟大作家。《罪与罚》是其一部重要的作品。这部小说充盈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即对上帝的信仰、基督式的爱、忍受苦难等思想,这部小说的主题是陀氏的"救赎"思想,即新生,也就是人性的复活之路。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描写了在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保罗与三位女人之间的情爱纠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保罗的精神之恋与肉欲的压抑,以及作者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最后所选择的灵魂的解脱,这也是劳伦斯一直在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因为这才是现代文明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的代表作,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菲茨杰拉德一生经历的写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刻画了美国所谓的"爵士乐时代"追求金钱和享乐的潮流,并以冷静的笔触反思了社会现实和浮华表面下蕴藏的精神危机和"美国梦"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的代表作,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菲茨杰拉德一生经历的写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刻画了美国所谓的"爵士乐时代"追求金钱和享乐的潮流,并以冷静的笔触反思,社会现实和浮华表面下蕴藏的精神危机和"美国梦"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20.
徐杰 《理论观察》2007,(2):149-150
《简.爱》是世界文学作品中一部著名的小说。读者在读这部小说时常常会被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所折服,于是就自然而然的忽视甚至讨厌伯莎.梅森这个藏在阁楼中的疯女人。从女性意识角度来看,伯莎与简.爱是同受男性社会压迫的姐妹。相对于简.爱而言,由于丧失语言功能,伯莎的反抗隐蔽迂回,但却更彻底。最终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在她们自己的反抗和小说的主题中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