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
3.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地方资源。经济对国有经济具有补充作用。本钢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运用这一原理实现了自我发展,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本溪地区煤炭资源的特点 本溪这座“煤铁之城”以它的历史和资源优势文明遐迩,本钢正是凭借这一优势而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国有特大企业同时也是当地支柱产业。然而随着80年代本溪矿务局的解体煤炭大规模的开采已不可能,但本溪地区煤炭蕴藏独特的地质结构却适合小规模的斜并开采,并且在老的煤炭工业基地技术、产业工人的扶植下,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并且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组 《北方经济》2013,(5):47-49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立足地方矿藏资源优势,坚持实施工业强旗发展战略,初步实现了地方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立足地方地理气候资源特色优势,坚持以产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把推进产业化作为农牧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7.
保持社会稳定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利益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核心因素。经济利益在所有利益问题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利益加速分化。经济利益分化的加副,会影响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党委政府必须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协调整合好经济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9.
10.
鹿城是温州市的中心城区。近两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城区的优势,积极实施温州市委提出的二次创业战略,推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5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24亿元,在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再比上年增长53%;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增长46.12%;商业销售额151.46亿元,增长61.89%;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1.
12.
原野、姚燕同志在《试论湘西的小资源战略》一文中提出,把开发小资源作为振兴山区经济的工作重点。其理由:农牧土特产品是山区独有的垄断产品.通过产品开发和深度加工.以小变大.可形成拳头产品.成为市场的紧俏品;小资源开发适应山区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管理素质现状.既能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山区剩余劳力的转移,又为发展乡镇企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增多,外事谈判逐渐成为企业司空见惯的行为。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外事谈判工作缺乏系统的控制理念。企业外事谈判过程控制强调对谈判工作实施全面过程控制。具体说来,包括谈判前准备工作的过程控制、谈判过程中的过程控制以及谈判结束后相关工作的过程控制,并通过外事谈判过程控制实现外事谈判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和高效化,推动企业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转化的阶段,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已势在必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把结构调整作为温州工业经济工作的主线来抓,实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再造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实现温州工业经济跨世纪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6.
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零资源经济",但从实际的调查结果看出,这种资源要素的重组和再分配依然建立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大量破坏上,表明中国区域经济要实现真正的"零资源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元柱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12):44-46
一个区域如果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的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加以确定与发展,必须注意对共有性资源和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以便旅游产业本身的发展并带动一个或长或短的产业链条。要把稀缺性资源的高价值体现出来,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稀缺性资源的品牌、品位上作足章,即通过树名牌来加大它的高价值,二是向稀缺性资源的深加工层次要高附加值。就武夷山“双世遗”的资源及其名牌开发来说,除了直接推动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外,还必须考虑对闽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拉动与促进作用。因此,首先必须在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下,主动联络周边省、区县共同参与,大力打通武夷山的进出口通道;并在南平全市协调动员可能的最大的资源要素向旅游业倾斜。其次,必须与所有乐意开发武夷山旅游资源的国内外公司进行战略联盟,以达到对武夷山“双世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帕累托最优。第三,在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武夷山集聚时,要坚持培育完善的资本、技术市场以及完善各种软硬环境,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来促进,从而不断提升闽北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受资源约束影响,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资源约束瓶颈,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在阐述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约束现象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资源约束问题做出基本判断,重点剖析资源结构约束和资源存量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