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6月7日晚间,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动区间,这表明政府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力阻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体现了稳增长的决心。对于央行减息,市场早有希望。但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则表明,央行主张尽量不动用价格工具而是动用数量工具来保证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要求,希望货币政策保持预调与微调。当下,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恶化,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6月8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许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动区间,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力阻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这向市场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政府对经济的稳增长,有决心、有手段、有方式。  相似文献   

3.
收紧流动性是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这不仅表现为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的转向,而且在于这种转向正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全面执行与落实。比如2010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有7次了,存贷款利率近期也上调三次了。还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十分频繁。其目的就是全面收紧目前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尤其是春节之后,央行在工作日之前又宣布加息。后者的影响更会很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出现重大逆转,即由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随之,从2008年9月份开始,央行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从而使得2008年11月之后,商业银行信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央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0.8倍。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就长周期来看,属于货币政策常态调整。相比之下,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尤其是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堪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历史性跨越,其后续效应,大可以比拟为"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6.
央行紧缩性调控打出“组合拳”,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浮动空间三率齐动。这是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频频进行各种形式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继续,也是今年在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利率后,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也是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近日,美资最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亚太区首席经济师TJ.Bond表示,“中国为减缓经济过热,最有效的方法是调高利率,以及采用更弹性的货币政策”。但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随之而来的是信贷紧缩,尽管欧美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至今无法改变这种信贷紧缩的局面。中国则不然,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即在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立即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或超高速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10月14日,央行将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正回购利率从3.5%下调至3.4%,降幅达10个基点,这已是年内第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央行通过回购操作调节商业银行资金流量。回购利率下调将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金融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与降息的本质效果相似。由此观之,即使没有名义存贷款利率的下调,降息周期其实也早已开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净利润,选取GDP、CPI和商业银行-年期存贷款利率差为风险因素,建立净利润模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通过分析,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水平,从而提出对策来促进商业银行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贺军 《中国报道》2010,(11):92-93
此次加息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央行在将近3年未动利率之后,开始动用这一实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增加了一个影响力极大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针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资本市场过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情况,央行于今年3月18日和5月19日,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央行这些举措意在遏制过热的资本市场以及投资和信贷规模的过快增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存在,央行已陷入加息与升值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天津经济》2008,(10):17-18
近日,央行宣布,将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专家表示,尽管这是贷款利率近年来的首次下调,但尚不能成为市场判断央行货币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向的信号。这次出台的货币政策不同于全面下调存贷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对通胀的影响基本为中性。在目前工商业企业信贷总量受到信贷额度控制的情况下,贷款利率的下调显然难以产生刺激信贷扩张的作用,也就不会因刺激总需求而导致通胀压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以来,央行多次调整银行准备金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并采取发行特种票据、加强窗口行业性指导等多种措施收紧银根、控制流动性。目前,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达7.47%,银行准备金率达16.5%。这些措施的采取,加大了外贸企业的贷款难度,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及运营风险。在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外贸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货币政策动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主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以保持企业经营的持续、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丹麦、欧元区、瑞士、瑞典和日本等多国央行都已实施负利率政策。本文在分析负利率政策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以色列、捷克、加拿大和挪威等国也可能实施负利率。虽然囤积现金形成了对负利率政策的制约,但央行通过实施分级利率等方式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负利率政策推动了存贷款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但对通胀和汇率的影响不一。本文认为,负利率常态化面临利率传导有效性降低、债券市场流动性下降、银行利润空间收窄、金融市场分割和动荡加剧等风险。全球负利率环境也令中国货币政策面临挑战,但对海外投资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6.
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纷纷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刺激经济,久期缺口技术是度量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净值影响的重要工具之一,文章介绍了Macaulay久期模型及其基本性质并分析了其隐含的4个主要假设,这些假设条件限制了其作为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可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泛滥造成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并殃及我国,推动资源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物价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有人提出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来抑制,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失稳妥;甚至,股票市场也有人民币存款加息的传言,造成对股市和债市的震荡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存贷款期限匹配一直被业界人士所关注。本文从近几年的利率期限结构与存贷款期限结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再根据相关理论和现象说明其原因,进一步证明商业银行因存贷款期限错配而产生的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1,(14):12-13
央行再加息 上调0.25个百分点 4月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  相似文献   

20.
对利率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李雁 《特区经济》2005,(1):205-205
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上10月底的上调利率,央行在近9年的的时间内调整利率共计9次,平均每年一次。央行利率调整的逐年频繁,直观上给人的印象是:利率调整更加灵活,利率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那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政策有效性在实质上地逐步增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