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997年刑法第201条规定了偷税罪,2009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予以修正,定罪量刑标准有所改变,2009年10月14日,两高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将偷税罪罪名改变为逃税罪。本文以作者亲自办理的孙某涉税案件为例,分析了诉讼进程跨越了上述规定时逃税罪的法律适用问题。首先对新旧立法进行了对比,总结出新法对罪名和犯罪构成标准的改变情况,以及由此导致的实务中的问题,其次从法理和实务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最后总结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国商情》2010,(1):16-17
两院发布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增加“组织、领导传销罪” 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入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其中,“两高”罪名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在刑法第22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24条之一,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10,(2):16-17
两院发布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增加“组织、领导传销罪” 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入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其中,“两高”罪名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在刑法第22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24条之一,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修正案)第三条对刑法201条偷税罪做了重大修改。此次修改无疑对税收立法与执法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解决目前实务中一些具体问题,表明偷税犯罪司法程序即将出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但也使原本刑法和税法衔接不畅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势必会影响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涉税刑事案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相对比较重视刑法的社会保障职能,而忽视刑法的人权保障职能。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犯罪的死刑和老年人有条件地不适用死刑,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回归。死刑与人权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对生命权的尊重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而《刑法修正案(八)》就很好地体现出我国在对待死刑和人权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关于偷税罪的立法是从1979年《刑法》开始的,但该法对偷税罪的规定几乎只是一个名分。历经多次司法解释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2年《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之后,有关偷税罪的立法不断改进。1997《刑法》整理了司法解释以及《补充规定》对偷税罪的有关规定,重新对偷税罪立法作出权威性规定。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偷税罪的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偷税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28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对1997年《刑法》关于偷税罪的规定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其罪名也修改为逃税罪。但在司法实践中,有关逃税罪法律制度的适用却存在许多急需探讨继而需要予以明确的问题。有关安徽沙河酒业税案的法律适用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8.
危害公共安全罪作为一个类罪名、章罪名,被规定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分则第二章,仅次于《刑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重视和予以重点打击的态度。而对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的准确界定,无疑对正确把握危害公共安全罪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刑法修正案六,对原刑法第312条作了修正,两高旋即出台了《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正式确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罪名。本罪作为赃物犯罪的基本罪名,在司法司法中应用较多,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罪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法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走私犯罪已历经《刑法修正案(四)》、《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共计七个条文的三次修正,所反映出的立法不完善可见一斑。目前走私犯罪在体系结构、罪名设置、量刑规定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以各种走私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利益及其危害程度,作为规范走私犯罪结构体系的前提与依据,完善罪名设置,均衡刑罚配置,保障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刑法修正案(八)》取消走私犯罪4个罪名的死刑适用尤其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废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犯罪侵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对于食品行业的市场监管秩序,侵害法益的严重性和广泛的社会危害性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受到刑法的全面规制。结合《刑法修正案(八)》,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入刑现状,指出在罪名设置、罪名所属章节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增加相应罪名、完善现有罪名的既遂形态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修正的刑法罪名。尽管其构成要件较为简单,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该罪的司法适用。本文以本罪的立法沿革解读为切入点,对本罪的犯罪构成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实践中罪与非罪、直接故意违法发放贷款以及违法发放贷款并兼施受贿行为等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希冀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刑法司法解释是否具有普适性,刑法司法解释应分为刑法立法性解释和刑法裁量性解释。而刑法司法解释的实质是刑法裁量性解释,即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个案时对刑法精神和条文的理解,这样的解释只具有个案性。两院刑法立法性解释存在诸多缺陷,应使立法性司法解释隐退,完善刑事立法,把刑法司法解释定格为刑法裁量性解释。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司法和证券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部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5.
黄申 《企业家天地》2012,(12):63-64
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为了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对刑事法治的需要,我国从1997年《刑法》修改后一直到2011年,通过了八部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八)》中将社区矫正予以刑法化,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但就社区矫正制度本身而言,还缺乏坚实的法律依据,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社区矫正制度,从而探析制定《社区矫正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环境刑法的立法演进,可以发现环境刑事立法从无到有、从概括到明确,规范逐渐精细化,相对比较完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罪名的增设和修订具有阻塞处罚漏洞、贯彻罪刑法定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惩罚、轻预防,一刀切式的旧时理念。在罪状方面表现为罪名体系狭窄、针对性不强,空白罪状参照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应当及时转变环境犯罪的刑法治理理念,在整体保护理念下,坚持预防性立法目标,多措并举治理环境犯罪,鉴于环境犯罪中空白罪状较多的情形,应当统一空白罪状参照的规范表述,发挥参照规范的指引功能,正确理解适用空白罪状中的参照规范,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智慧》2009,(2):4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下称新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8.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出台后,保健品行业、直销行业部引起了高度重视,同时也将面临重新洗牌,因有别于此前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新法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企业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9.
因我国刑法立法的历程特殊,由预防、惩治和控制犯罪的刑法基本要求向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人权保障趋势转变,为司法解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解释应在其客观、公正的本色基础上发挥出它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修正的刑法罪名。尽管其构成要件较为简单,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该罪的司法适用。本文以本罪的立法沿革解读为切入点,对本罪的犯罪构成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实践中罪与非罪、直接故意违法发放贷款以及违法发放贷款并兼施受贿行为等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希冀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