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学者认为,只要创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就可以使农民增收。但是,笔者认为,农村金融机制的完善并不一定能提高农民的收入。现实是,农民把资金存入银行,通过银行转移到城市中去。即使有了资金来源,农民也无法利用。应创造一种什么模式下的农村融资机制,进而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我们的观点是:农村融资机制的创新必须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并进,以土地银行为突破口开创农村金融体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要在本世纪末如期实现小康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社科院小康指标课题组根据28个农村小康指标体系的综合计算认为,其难点主要在于: 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小康指标课题组所订农村小康目标中,1991~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年递增速度在4.7%  相似文献   

3.
<正>5月6日,农业部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培训班。记者从培训班上获悉,今年起农业部将把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统一起来,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后颁发会议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农民文化素质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就业空间狭小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加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民法律意识现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应该得到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价,认为当代农民欠缺法律意识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和不合理的,因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表明,农民法律意识并非简单的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没有甚至欠缺,我们要在充分认识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现状的基础之上认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表象背后的农民通过法律的利益诉求不足和农民纠纷解决手段的多元性及其合理性、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有其体制性、结构性、技术性和政策性等深层次障碍因素,但从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内部因素分析,我认为最关键的有三点:  相似文献   

7.
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迄今为止,农民贷款难仍然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什么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农民?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民缺少银行所认为的优质的可变现的抵押物。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人认为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大相径庭,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压不上一个辙,是有悖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的花架子。本人认为:非也。一、村民自治与发展商品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解决好农村和农业问题说到底就是要把农民的事办好,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尽快实现温饱,达到小康。因此,加速发展商品经济,加快农业的发展进程,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村民自治正是顺应了这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似乎有一种倾向,对农村基层干部贬多褒少、缺乏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民对干部也逐步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基层干部能够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农村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一、基层干部既是农民向党和政府提出有关要求的代言人,又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由于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即:既是干部,又是农民。从基层看,他们和农民是左邻右舍的关系,整天和农民劳动生活在一起,容易听到农民的意见和要求。而农民往往也把他们当着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把他们的言行都看成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25):311-312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为"三农"文件,显示出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及对农民增收的持续关注。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如何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呢,通过多年研究,作者认为: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等等是增加湖南武陵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一、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中央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必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解决"三农"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其中多数人认为"三农"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化解"三农"中的其它矛盾和问题.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上,较为一致的建议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种是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来促进农民增收,另一种是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来促进农民增收.这两种观点从理论上看都是行之有效的,应该积极去实施.但都需要有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素质的农民才有可能去接受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蔡建武 《乡镇论坛》2011,(23):10-10
近年,有的省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推广“合村建农村新社区”的经验。山东省某市实施合村建农村社区.撤销辖区内全部1249个建制村,合并成208个农村社区,让农民上楼。笔者认为这不利于保护农民长远利益。一些农民现在可能高兴。但一些问题出来后将会痛苦。比如宅基地没有了,将来孩予大了,特别是有2个孩子的,住房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3.
改革的过程是重新做出制度安排的过程。就农村改革而言,新制度的精神实质应该来自农民,应该属于农民的选择和创造。改革的历史进程已经昭示,违背农民意愿和行动逻辑的制度安排必败无疑。因此——改革的过程是重新做出制度安排的过程。就农村改革而言,首先面临的一个方法论原则问题是:做出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当然,新制度的概念化、文本化往往出自官员学者之手。但是,新制度的精神实质应该来自农民,应该属于农民的选择和创造。改革的历史进程已经昭示,违背农民意愿和行动逻辑的制度安排必败无疑。本人认为,做出好的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征粮、催款、刮宫流产”是目前乡村干部反映的三件最麻烦、最难办的事。特别是征购粮食更使乡村干部头疼。目前有很多农民只交农业税折粮的部分,不完成合同定购粮任务,个别户甚至连农业税都顶着不交。为什么素以老实厚道著称的农民党会“抗粮”不交呢?笔者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一)、种粮吃亏,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逐步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农民商品意  相似文献   

15.
没有到农村工作过的同志,就很难真正了解乡镇干部。有些人一直都在拼命地丑化、贬低乡镇干部,把农民的一切不幸都归罪于乡镇干部,认为农民永远都是无辜的,民风永远都是淳朴的,认为大部分乡镇干部一直都在漠视与侵害农民的利益,作风粗暴、腐化堕落。事实果真如此吗?毛泽东同志说  相似文献   

16.
引导农民进城镇创业加快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个拥有9亿农民的大国,农村改革的深入进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展现了农村城市化的美好前景.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客观过程,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向新世纪,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呢?笔者认为,农民是农村城市化的主体,必须冲破城乡樊篱,积极引导先富起来的部分农民,在自愿的原则下转移进城镇创业,这是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富,天下足;农民定,天下安。"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帮助农民实现充分就业。笔者认为,破解"三农"难题应从农民增收"下笔",农民增收要从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抓起。  相似文献   

18.
如何围绕市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齐光文乡村干部如何围绕市场引导农民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呢?我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市场是生产经营者的"指挥棒"和"方向盘"。掌握不了准确的市场行情,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  相似文献   

19.
期刊方阵     
《审计与理财》2004,(3):60-61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城镇化胡鞍钢在《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6期撰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迁入城镇;所谓“投资农民”,就是投资于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这包括教育、卫生和医疗、计划生育、清洁水供应等公共服务,提高他们发展的能力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能力;所谓“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  相似文献   

20.
考察乡镇领导应去问一问农民乡镇党政换届选举即将来临。现在各县组织人事部门正在抓紧考察乡镇领导,工作比较深入全面,但还是忽略了一点:很少去农村问一下农民。我认为考察乡镇领导应该去问一问农民,这是因为:第一,这是走群众路线的本质体现。群众路线也是党在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