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丹 《黑河学刊》2002,(2):67-68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眼点。”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早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设在建立…  相似文献   

2.
秦效宏  王宏波 《发展》2007,(5):17-1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生产大发展、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相似文献   

3.
蔡理雄 《开放潮》2006,(11):64-6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4.
学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高成林党的十四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找到的一种新的体制模式和发展道路。大会在总结我国14年来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1949年建国后在经济技术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发展集体经济符合我国的社会性质和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山经济》2006,(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我市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唐山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之举。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自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唐山两大历史任务的战略举措,作为落实执政为民要求、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立足农村流通的供销社,如何重塑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体地位,已成为现阶段供销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亟需供销人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作出了多项支持农业,扶持农村和农民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推时,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自身出现了全面进步的喜人局面。总结过去,开辟未来,党的十七大必将掀开我们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也必将迎来又一个科学发展的春天。以下这组特别报道将重点为您总结十七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阐述以及十七代表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观点、新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15年12月2日,老挝在万象举行了场面宏大的群众游行和阅兵式,庆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40周年。40年来,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坚强领导下,老挝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老挝人民革命党将全面总结革新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推动老挝沿着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罗凯 《改革与开放》2010,(10):25-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然而,在建设中,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为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此,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洪江 《北方经济》2006,(2):76-78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理论的高度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于理解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上述三个根本问题,邓小平通过对比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异同给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框架,同时他还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原则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苏东剧变之后,西方视中国社会主义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对我进行打压,妄图颠覆我社会主义制度,并下本钱培养亲西方的下一代和“未来领导人”,中国的入世在给我们发展经济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和平演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市场发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都尚未健全,广大群众认识问题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加之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也不尽完善,因此,世界反社会主义势力必然借助于中国入世的负效应来加紧对中国进行围攻。我们能否抓住入世机遇,事关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内容。这四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所以必须统筹考虑、全面实施,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阎洪贵 《山东经济》1997,(2):6-9,1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看不到十八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决议还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可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玉田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点,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56亿元,改造县道62公里、交通危桥77座,新建乡村水泥路629公里,直接受益群众达到40万人,如期实现了全县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形成了“三横六纵”、“一环百条线”的路网新格局,有效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余姚实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破难点、解难题,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走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我们党的执政使命和战略任务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晶和实践导向,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就必须实现对外开放,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中国才会走向富强。这是一种客观必然性。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中国必须向全世界开放,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社会主义建设才会取得成功。因此,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但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对外开放“是有风险的,会带来一些腐巧的东西”。所以,对外开放又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否则…  相似文献   

19.
张军政 《魅力中国》2010,(20):73-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这一任务,不仅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坚实有力的道德支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丰富和发展了"七一"重要讲话,特别是讲话中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精辟论断,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