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粤港两地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粤港玩具产业未来如何发展,关系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问题。粤港两地唇齿相依,回顾历史,广东玩具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玩具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北上迁移,带动广东民营资本投入进而形成世界上最完整的玩具产业链。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2.
粤港两地咫尺相连,在地域上连为一体。历史发展中,两地在地缘、人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两地间的经济合作有悠久的历史。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粤港两地通过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使粤港经贸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两地迫切需要提升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水平,进一步加深粤港之间经济融合和提高经贸合作层次。粤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方向是:加快推进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广东省发展;加强两地制度的协调,推动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向纵深发展;打破两地的壁垒限制,促进粤港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快速发展;进一步创新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方式,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4.
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在广州举行第12次会议,同意继续深化及积极推动粤港知识产权合作,推动两地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 知识产权署署长张锦辉表示,香港与广东省在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的框架下,成功融合两地优势,令粤港有巨大潜力共同发展成为区内的知识产权贸易枢纽。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说,下一阶段,粤港双方将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以知识产权贸易为重点,以巩固合作成果、提升合作层次等为目标,推动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粤港经贸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实行改革开政策以来,粤港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广泛发展。“九七”后,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粤港经贸关系有更多优越条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两地经贸的衔接工作,使两地的经贸关系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从而加速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以后,粤港两地企业如何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互利互助,以各自之所长补对方之所短,发挥联合经营的优势,已经成为两地经济界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对目前粤港两地企业的各自优势以及合作中出现的偏差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广东独特优势就是毗邻港澳,粤港深度合作既是港澳两地经济转型和稳定繁荣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推动粤港深度合作,不仅是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也是广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落实《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港资企业的繁荣发展助力广东快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经济腾飞,未来也必将成为推动粤港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和着力点.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港资企业也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产业发展滞后等困难和挑战,加快港资企业转型升级,对广东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09,(9):25-25
9月17日,亚太论坛2009年会将在广州举行。届时,围绕着“粤港金融合作发展新起点——亚太金融新版图”这一主题,来自粤港两地的近两百位政府及金融界重量级嘉宾将携手出席,力求从智库角度推动粤港金融合作,寻找粤港更紧密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起点,共同描绘全新的粤港乃至整个亚太区金融新版图。  相似文献   

9.
粤港经济的互补性和依存性,带来了两地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金融合作是维系粤港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粤港金融合作是粤港两地之间,涉及两地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上的各方面的合作关系。随着内地金融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将有助于增强香港的国际金  相似文献   

10.
于绯 《经济论坛》2009,(24):85-86
制造业和服务业存在互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广东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而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粤港产业合作对两地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握粤港产业合作的机制,分析粤港产业结构是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粤港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揭示出两地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性,蕴涵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香港的回归,本来就十分密切的粤港经济合作必将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在前一阶段粤港经济合作中,主导线是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地向广东迁移,粤港两地形成“前店后厂”式的生产合作关系,并以此带动两地在贸易、金融、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其它领域的合作。时至今日,粤港经济已成为相互不可  相似文献   

12.
香港主权回归祖国之前,由于粤港两地之间客观存在的人缘和地缘优势,粤港高等教育民间的交流与合作较为密切。随着香港主权的回归,特别是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的成立,对包括教育在内的三方面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这为两地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为此,笔者建议将粤港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制度纳入其中,从1999年起,  相似文献   

13.
粤港两地唇齿相依,经济互补性强,农产品物流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深远的意义,必将大大促进两地的物流融合与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粤港农产品物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粤港两地经济休戚相关,贸易、金融和投资三位一体,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的差异,分析了粤港两地司法协助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粤港司法协助的有利两地条件及模式选择,指出解决粤港司法协助分两步走的方案,即能采取双边协议的方式,由广东与香港地区司法机关协商达成协议。然后由各法域的代表在协商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一部中国司法协议。最后本文分析了内地与香港间拒绝给予协助及法院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广东省政府提出的推动粤港保险业务合作发展,探索粤港两地保险业务合作创新,促进跨境保险业务,广东保监局表示,将全力配合和推进省政府提出的这一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粤港两地探索并尝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服务合作模式,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机制体制差异等因素影响,一些合作较为成功,一些合作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合作主体、组织形式、要素流动方向等方面,研究了粤港两地科技服务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可以拓展的粤港科技服务合作新模式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促进粤港科技服务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粤港经济合作面对的形势、挑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樑 《经济前沿》2005,(10):22-24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粤港两地推动各自经济转型过程中在产业定位及发展路向方面出现的一些不协调之处,及其对现时两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将产生的影响。报告认为,香港与珠三角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竞争及局部利益摩擦,两地经济已抱在一起,是一个经济利益一致的整体,合作的基础仍然相当稳固及广阔,现阶段急需两地合作的事务包括,拱手合力推动珠三角电子制造转型升级;加大力度促进珠三角的企业及机构来香港动作。利用香港的金融市场及营商环境把企业做强做大,促进企业规范化动作,并把香港的金融市场制度带回珠三角地区,以加快提升整个大珠三角的营商环境及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广东经济》2008,(3):61-61
2006年9月25日,粤港正式启动两地电子不停车缴费项目——发行"快易通·粤通卡"。截至目前,"快易通·粤通卡"用户规模日益扩大,通行费消费总额超过4000万元,并以每月7%的比例稳步递增。粤港同"芯",促成一卡通行据广东联合电子收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省联合收费公司)介绍,  相似文献   

20.
CEPA实施以后,粤港两地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出了多个发展潜力较大的投资项目,涉及范围包括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农业和物流等多个方面。同时,广东还积极组织和安排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工业园区等专题推介活动,设置政策咨询以及网页查询等服务平台,为投资、贸易开拓了许多新的渠道,更为香港和海内外客商带来新的商机。本期刊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同志特稿《抢抓CEPA先机全面推进粤港合作》,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