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土地利用水平是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尺度,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利用,事关牟平区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开发区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开发区用地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新一轮经济热潮涌动下,许多地区以建设开发区为名义大肆圈地,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文章探讨了开发区用地利用现状、成因与对策,同时提出了两个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研究方法:采用利益分析和制度分析的方法剖析问题成因。研究结果: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使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成为建设用地开发的主要推动力量,而耕地保护成本与收益承担主体的不一致是耕地保护规划难于落实的根本原因;违法违规土地开发难于制止是因为合法用地的成本大于非法用地;而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则是因为低地价造成了土地与资本的替代。研究结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调整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1996~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的基本态势、时空特征及其主导成因。主要结论是:(1)1996~2008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耕地面积净减少205.5万hm2,年均耕地减少量17.1万hm2。2001~2005年的耕地净减少量为137.3万hm2,分别是1996~2000年、2005~2008年两个时期减少量的4倍;(2)1996~2005年,沿海地区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105.3万hm2,占同期耕地减少总面积的34.03%。建设占用耕地的主要途径是独立工矿、交通、村庄与城镇建设,分别占45.03%、15.8%、15.47%和11.5%;(3)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增长,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导致沿海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良  张云 《农村经济》2004,(1):30-33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 ,耕地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 ,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问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 ,作者认为 :应建立耕地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 ;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6.
耕地违法占用现状、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耕地违法违规占用屡禁不绝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地方政府的主导、纵容和默许已成为耕地违法的首要原因;法律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土地违法行为没有真正起到约束和惩戒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违法用地数量多,制止难度大;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处理难;耕地保护意识薄弱.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深化改革财税体制,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加大对“耕地违法”官员的追责力度;将地方政府与官员对耕地的保护状况纳入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建立齐抓共管的耕地管理机制;强化耕地违法占用预警工作;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建立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利用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利用是提高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两个重要途径。已有研究多针对单一的耕地集约化或规模化利用,考虑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缺乏,使得两化的耦合特征尚不明确。[方法]文章选择表征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利用的重要指标,在县级尺度上分析我国耕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利用特征,引入耦合模型揭示耕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利用的耦合特征,并对两化的耦合发展模式进行划分。[结果]我国县级尺度耕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利用耦合度较高,两化之间密切关联;但耦合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两者的耦合性较好,而西北、西南、东北等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县域甚至失衡。从耦合相对发展度看,南方耕地的规模化利用程度较低,集约化利用水平较高,北方耕地呈现相反态势。在耕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利用耦合模式中,"初级协调—集约化发展滞后型"和"中级协调—规模化发展滞后型"两种模式占主导地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等提供科学支撑,促进农业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测度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时空格局,为理解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过程规律及响应机制,优化沈阳市耕地利用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能值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减少17.53%,能值输出增加89.19%。(2)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生产率(EPR)和能值产出率(EYR)分别增加129.40%、140.76%,各行政区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南高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环境负载率(ELR)呈“M”型波动增长,总体增加48.69%,北高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环境经济效率(EE)呈“W”型变化,总体下降15.38%,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论: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自西北向东南先下降后上升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应重点关注水稻种植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合理调适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促进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科学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对策张辉一、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弊病(一)耕地急剧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耕地每年以近700万亩的速度锐减。引起耕地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村庄占地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修建住房攀比风在广大农村一涨不降,导...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用地节约集约的起步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村镇耕地污染现状及其原因,提出村镇污染耕地的整治建议。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hm2耕地受“三废”危害,其中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400万hm2,污水灌溉耕地216万hm2,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187万hm2。村镇耕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金属采矿与冶炼、养殖业废弃物、化肥/农药/市政污泥以及电子废物等。研究结论:耕地污染已经成为耕地质量恶化的首要因素,直接威胁群众健康。应将村镇污染耕地整治摆在耕地保护的首要位置;从土地利用调控角度进行耕地污染的长效防治;并严格实行源头控制土地污染,加强污染耕地的综合整治;同时,与其他部门协调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加强土地污染防治专项立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节约耕地,缺乏经济机制内在动力。从严从紧集中统一管理城乡土地,是需要始终坚持的大政策。对农村用地的管理和节约,是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对城乡建设用地需要在长期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合理用地。在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接近零增长,即2050年以前,我国在耕地总量上没有回旋余地。末来我们两、三代人在耕地上坚持过五、六十年紧日子,就能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舒适的环境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先进的"3S"信息技术与传统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应用GIS先进的空间土层叠加分析功能对宁夏中部八市县(区)山区土地利用状况中耕地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草地面积比以前有较大面积的减少,水浇地的面积有所增加。林地面积与主管部门掌握的数字相差较大等。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探索山西发展与保护并举的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山西省建设用地总体规模从趋势上成线性关系,建设用地虽处于节约集约利用状态,但整体上山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是很高,呈现持续提高态势.研究结论:构建节地型模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空间布局、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提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对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当前形势下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大限度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保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符合实际情况的国土资源节约化道路是兵团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兵团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为例,结合农场的实际基本状况,针对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工作的主要做法,浅谈当前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一些做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耕地变化特点、驱动力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利用湖南省近10多年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对湖南省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及耕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应用逐步回归法,定量研究了各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同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农业产量的提高是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最后,从耕地可持续利用角度,详细分析了湖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耕地的持续利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对耕地的持续利用进行研究,分析了耕地持续利用的管理层次体系,并对相应的管理层次,给出了其具体的管理目标,并指出了其应该采取的管理措施。这为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重庆市耕地利用统计数据,将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与马尔科夫模型结合,运用改进后的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研究区未来的耕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0—2018年中国耕地利用变化的文献,对学者在研究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和模拟方面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梳理各种方法在应用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未来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文献分析法、分类统计法等。[结果]对于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研究而言,与主成分分析法组合的方法使用频率较高,基本适用于所有尺度,该方法可使复杂系统简单化、提高精度、有利于确定主要驱动因子,但一些重要的驱动因子难以经过统计学检验进入回归模型。对于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而言,BP神经网络模型适合于大尺度的模拟研究,该方法预测能力强但精度一般;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所需的数据量较少、精度高,但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CLUE-S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在中小尺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结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与模拟的研究方法众多,但使用时相对单一且方法适用尺度的局限性较大。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未来耕地利用变化驱动的研究方法将逐渐朝着全定量的方向发展。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中学者们更倾向于单一模型的使用,未来综合模型跨尺度融合将成为耕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总体来看,未来耕地利用变化驱动与模拟研究方法将朝着双向、动态的复合型研究方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