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9-2017年期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政府直接R&D资助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均证实在样本考察期间政府直接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产生"杠杆效应",即这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不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地发现无论是在非沿海地区还是在沿海地区的样本中政府直接R&D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非沿海地区的样本中这种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市场竞争程度、居民消费和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显著的激励企业R&D投入,政府消费对企业R&D投入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政府对R&D活动的投资将产生双重效应——杠杆效应和挤出效应。为研究近年来浙江财政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以及政府资助率为多高时杠杆效应最佳?运用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年地区截面数据和2006-2008年地区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就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支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科技最佳资助率为9%~10%,政府R&D资助每增加1万元,最多可导致企业R&D投入增加1.72万元,分析还发现政府科技资助越稳定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以及研发活动成果的公共物品特征等成为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障碍。本文利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企业R&D投入的资助力度。  相似文献   

4.
张宗益  陈龙 《技术经济》2013,(6):15-20,110
构建回归模型,依据Hausman检验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政府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政府补贴对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政府补贴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部R&D的影响也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6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并对这两种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都有促进作用。与政府资助相比,税收激励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金额快速增长,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动态的外部环境中,更应该关注研发资助波动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从政府资助波动视角对企业R&D投入进行考察,运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对2011-2018年我国各省市技术市场发展程度进行划分,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对政府资助波动、技术市场发展程度与企业R&D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具有负向影响;②技术市场发展程度对企业R&D投入具有逐渐减弱的正向影响;③技术市场发展程度显著调节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的负向效应,并最终达到正向效应。最后,提出各省市合理制定政府资助计划、加速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现有文献普遍认为,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具有间接影响,但并未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从中介效应视角探讨了政府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R&D投入在政府R&D投入与地区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府R&D投入对企业R&D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支持诱导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8.
政府科技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995年至2004年的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企业自筹R&D投入影响动因模型并对其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税政策与政府科技激励政策同企业利润对企业自筹R&D投入有显著正影响,政府对企业直接资助与金融机构贷款对企业自筹R&D投入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方  李华 《技术经济》2013,(10):32-36
利用2006—2010年我国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技术市场成交额、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的数据,运用灰关联分析理论,研究了R&D投入结构与技术交易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R&D投入结构与技术交易规模有密切关系,且R&D经费投入相比R&D人员投入对技术交易规模的影响更大;政府和企业作为R&D经费的主要来源,两者的R&D经费投入均与技术交易规模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中政府R&D经费投入对技术交易规模的影响更大;合理配置R&D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结构,有利于加大技术交易深度、扩大技术交易广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R&D投入模式转换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投入模式伴随工业化进程逐步转换。随着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我国R&D投入模式已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换。在R&D投入模式转换过程中,存在R&D投入强度偏低、转换速度快、基础研究投入偏低等问题。为了优化我国R&D投入,提出了激发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政府对R&D投入的力度、提高R&D投入的效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创业板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行业领先公司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对同行业公司研发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考察该影响在同行业公司不同动机(行业地位)和能力(融资约束)下的差异。研究发现,行业领先公司的研发信息披露质量与研发活动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且该影响对于行业地位高以及融资约束较低的同行业公司更为明显。进一步对研发投入阶段进行区分后发现,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对研发活动溢出效应的影响主要存在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8):110-124
张维迎和林毅夫就"政府是否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争论。与他们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不同,本文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立的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这一"一刀切"的微观认定门槛,研究公司是否会操纵研发投入以满足相关标准。研究发现,研发收入之比的分布在法规门槛附近不连续,这确认了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存在。基于分布不连续特征定义的研发操纵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进一步地,研发操纵现象在民营企业、盈利企业以及位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研发操纵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研究表明,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不同,研发激励政策会激励公司进行研发操纵,最终导致公司研发绩效下降。本文不仅为产业政策引发的激励扭曲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还为更好地制定和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鲁成 《技术经济》2008,27(3):51-55
研发产业是新兴的高端服务业之一。首先阐述了研发产业的形成与特征,然后分析了北京发展研发产业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北京发展研发产业的优势、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研发活动日益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对研发产业的内涵和发展水平形成共识。从研发产业的内涵出发,研究了研发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从人力资源投入、经费投入、研发产出、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6个方面,初步构建了评价研发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第六代R&D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前五代R&D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评述了它们各自的内容与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第六代R&D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针对我国R&D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发产业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节奏的市场竞争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了提升竞争力,内部的企业研发活动逐渐外部化,被专业化的研发企业所取代,研发活动呈现出产业化趋势。研发活动产业化的基础是有一批专门从事研发活动的主体,这一新兴的产业主体的运行机制不同于通常的企业。从研发产业主体类型、运行机制、研发产业主体再造等几个方面对研发产业主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已有文献指出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中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补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是目前文献中认为最重要的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尽管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沿着不同轨迹发展并且有其局限性,但是网络和集群也许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或扮演相互替代角色,更好地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列出了创新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以量化企业创新过程,通过解析网络和集群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细致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外部变量如何促进或者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然后,分析两者如何通过互补克服局限性,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最后,引入集群与网络活力变量,探讨在集群和网络不同发展阶段外部联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变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8.
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互补与替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内生增长理论对知识性质的分析,系统研究了政府和企业两类支撑主体进行研发投入的动机。利用博弈论研究了两类支撑主体在研发投入上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政府的研发投入举措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It is well known that government R&D and private R&D have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However, no previous study has provided an explanation for why that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exis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fratechnology is the critical link between governmental and private R&D and that the observed complementarity is the result of technical complementarity at the production level between funding, infra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sharing. A theori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is argument is developed and examined empirically for supporting evidence. Evidence of technical complementary is found as well as evidence that governmental R&D stimulates 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R&D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李翔 《技术经济》2010,29(3):5-12
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R&D支出的信息披露现状,并实证检验了其长期和短期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长期市场反应下,股价对R&D支出的信息披露存在选择性吸收,投资者能区分其会计处理、披露的规范程度以及是否是高科技公司的公司性质;短期市场反应中也存在股价对R&D信息的选择性吸收,并且投资者能区分高科技公司的会计处理和披露的规范程度,但对于非高科技公司则无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