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社会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出版至今已有100多年。今天,当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时,对《资本论》继续深入探索,还可以看到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揭示了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论》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点;合理地调节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资本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要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资本论》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最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孕育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思想。《资本论》的发展观是对客观规律的提示和把握,《资本论》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资本论》的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本论》的发展观要求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资本论》的发展观要求实现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从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经济计划和按比例发展等方面研究共产主义的经济特征,并联系现实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他在《资本论》创作以前的五部经典著作中分别确立了自我意识本体论、感性存在本体论、社会实践本体论、社会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文本考察、形成依据、本质特征可以确证《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二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是其'唯物史观'内在逻辑的必然""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史的发现所给予的支持"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具体—抽象性,共同构成其劳动本体论思想的三个形成依据、四个本质特征.对文本研究的结论证明:一方面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发展轨迹、《资本论》创作的一系列严密论证以及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时代内涵足以证明《资本论》劳动本体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另一方面,资本的本质与来源、《资本论》创作的方法论足以证明《资本论》资本本体论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体系的各个概念范畴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的主观反映.因此,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仅仅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商品,必然无法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来龙去脉,《资本论》这一光辉的巨著也将变成一个不完备的体系;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归于商品一般,会否定范畴是变化和运动的属性;而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仅仅看作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会弱化或忽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的重要性.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看成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又可看作是资本主义商品舍弃了资本主义关系的一般商品,这既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辩证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资本论》的人道观看,低碳经济是人类应然且必然的选择,但是经济活动的碳放量并非越低越好,更不是无碳最好,而且低碳经济未必就是人道的经济。从《资本论》的自由观看,经济活动碳放量的高低变化反映了人类自由不断实现的过程,发展现代社会的低碳经济,科技发展是关键,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从《资本论》的正义论看,资本主义制度下高碳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源于其制度的正义性而是源于其制度的不正义性。《资本论》对高碳经济的正义审视仍未过时,对建设我国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也不乏现实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终篇"在全三卷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它既是全三卷的总结或者说结论部分,又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科学认识中所隐含的批判性意蕴的理论升华,还可以看成是《资本论》写作必不可少的文献综述。因此,它在《资本论》定稿中处于"导言"地位,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具有类似价值。依照马克思的思想方法,不应该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看成是抽象的思维模式,也不应该将终篇看成科学认识进程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研究了共产主义再生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共产主义的各种基金、农业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教育和人的发展等内容,并从中发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必然发展,其代表作是《资本论》,它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上,《资本论》的创作与展开层层递进,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基本范畴的物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二重性分析,不仅找到了叙事起点,也始终贯彻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研究逻辑;其次是中间过程研究为理论深化和现实批判提供了坚实保障;再次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从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探索为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论证;最后是政治经济学从狭义向广义体系转化.严谨而开放的体系使《资本论》对旧哲学思维、资本主义制度和空想社会主义给予了有说服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不断进行物质变换(循环)的过程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在双重意义上出现循环断裂,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断裂以及经济社会资本循环的断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当代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变,资源价格是实现这一飞跃的突破点。《资本论》不但揭示了资源价格的作用,而且与当代循环经济思想也是相通的,这再次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巴斯夏对经济和谐有着完全迥异的解读,主要体现在经济和谐的内涵及实现路径两方面。两者的差异源于思想渊源的不同以及基于不同人性论基础上的内在逻辑思维不同。马克思与巴斯夏的经济和谐思想都对当代中国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如何用《资本论》的逻辑来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人以《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来拉开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距离,也有人用《资本论》研究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而简单地把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这些都没有从《资本论》的逻辑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必然性.《资本论》揭示了资本能够形成对人的激励,并有着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机制,但资本关系必然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最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造了资本运行的逻辑,它不仅借用市场经济继续保持对人的激励,而且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这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机制,不仅降低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且扩展了生产力的容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模式的意义越来越明显.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会发生一些新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逐步清晰它的边界和完善它的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其运动规律,阐述其发生、发展和没落的历史过程,为我们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它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性的原理,指导我们遵循社会潮流行动,坚定地朝社会主义方向迈进;它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理,教导我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扎实稳步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本文就《资本论》关于  相似文献   

17.
纵观 《资本论》 的创作出版史及思想内容, 可以看到恩格斯的独特思想贡献, 尤其是在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接续完成 《 资本论》 第二、 三卷的编辑出版重任, 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恩格斯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批判蒲鲁东主义者在解决住宅问题上的空想, 指明唯有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才能彻底解决以城市住宅问题为代表的现代性社会问题。 恩格斯更加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各阶段特征、 实质及长期萧条的后果等, 指出这既促进了托拉斯等各种新垄断组织形式的变化发展, 同时又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达理想社会形式创造了进一步的历史条件。 恩格斯与马克思都把 “重建个人所有制” 视为一个重建公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自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进一步打开了理解 “重建个人所有制” 思想的新视野。 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共同创立政治经济学、 书写 《资本论》 的过程中, 尤其指出要牢牢把握政治经济学创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蕴。《资本论》指出土地所有权是因对劳动有意义而产生的经济权,因此,劳动者应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公有制才是土地流转的应然的选择;《资本论》所谓的效率是服从人的发展的效率,私有化的土地流转不能实现此效率,从根本上看则是逆效率的;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取代封建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运用各种手段强制性地开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道路,给广大农民与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人道灾难。《资本论》的土地流转观及其伦理蕴含论证了私有化的土地流转具有太多的不道德性,不是我国土地流转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传世的名著在当今社会亦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同时,也阐述了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政治发展观,将这些观点应用于中国的政治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