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的社会生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篇章描写的是商业活动,反映的是商贾行业的日常生活,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一反传统“重农轻商”思想,重视商业、崇尚理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本文从崭新的价值判断和新型的商人形象等两个方面论述《三言》、《二拍》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指出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清小说《孽海花》,是清末文人曾朴的力作.它以“寓讥弹于稗史”的特点,与当时著名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并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有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之誉.小说的主人公金汮,是全书的线索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中国旧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在新与旧的冲击之下,空有梦想却没有力量去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反而在新与旧的束缚中左右摇摆,无所适从,以至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简爱》以及《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都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人物的视野,体现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社会仍然以男性为主宰,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或者成为男权社会潜意识的迎合者,或者成为男性作家笔下无意识的依附者,这一切为女性主义在男权社会里步履艰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约翰·班扬在《天路历程》中把宗教理想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把具体的社会现实赋予抽象的宗教理想。小说中的地点、人物、事件、寓言均取材于班扬生活的时代或亲身经历。班扬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角色塑造,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和《漂亮朋友》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彼此没有相互影响的作品,尽管如此,它们却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西门庆和杜洛华掌握了社会转型期的规律,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发迹命脉,因而,他们可以从一个让人不屑一顾的小人物成长为那个时代呼风唤雨式的人物,无论从他们发迹的过程还是手段来看,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符号被广泛应用,为主题服务。论文旨在探索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象征符号的效用。通过对该小说中各类符号的研究学习,试图揭示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复杂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霍尔顿.考菲尔德作为战后青少年中的代表人物,表面乖张不羁,实则纯真朴实,有同情心。在小说中,众多象征符号勾勒出了一幅幅文学场景,展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现实世界以及他所追寻的理想国度。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对通俗文学的整理、编撰和创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是他编辑出版的通俗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总计120篇小说,约150万字,在内容上可分为五类:即反映男女恋爱婚姻的言情小说,揭露朝廷忠奸斗争的政治小说,歌颂清官的公案小说,描写工商业者生活的商贾小说,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由于冯梦龙出生在当时繁华富庶的工商业城市苏州,熟悉市民生活,所以“三言”中便有着浓厚的市民的商业意识。在“三言”的120篇小说中,有50多篇与商人的生活有关。这50多篇小说,或者展现了某些商人刻苦  相似文献   

8.
以《三言》《二拍》等为代表的明代话本小说,是明代社会发展与商业经济繁荣的典型体现,两部作品均有不少篇目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文章通过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对话本小说题材的拓展、商人地位的改变和小说的传播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话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欧亨利一生写下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的出租房》等都颇具盛名。它们都跻身于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列。欧亨利笔下的故事多在平淡的笔调中开始,却在出乎读者意料的惊奇中结尾,给美国的短篇小说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哈莱姆区的悲剧》是他众多短篇小说的作品之一,其影响并没有其它小说之深远,但是它同样具有典型的欧式结尾的风格。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美,正是由于作者恰当地调整这种距离,小说的情节、主题以及意义才得以发展及升华。  相似文献   

10.
E.M.福斯特努力提高小说的地位,使其进入美学范畴。福斯特把小说界定为处于诗和历史之间的艺术形式。福斯特认为小说在形式上低于诗歌。但是却高于历史,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是一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混合的产物。福斯特承认作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处于潜意识状态,强调想象和现实世界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福斯特认为小说表现时间生活的同时表现价值生活;小说中的人物高于现实中的人物,具有真实性;最后福斯特认为小说提供信息,创造气氛,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有机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红字》译本对心理描写的移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红字》的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它所以能蜚声文坛、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从人物神情刻画和人物对话两个方面比较三个译本时《红字》心理描写的移植,探讨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2.
纵欲与禁欲是性爱生活中通向死亡的两条路径.张资平小说中的人物一方面沉溺在纵欲的享乐中,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死本能的威胁;身体意象在穆时英和张爱玲的小说里作无生命的比喻;《塔里的女人》中不食人间烟火式的恋爱,最终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许多研究者喜欢从佛欲冲突的角度解析叶灵凤的《昙华庵的春风》,这篇小说其实讲的不是一个佛欲冲突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约翰.契弗被公认为是继海明威之后的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并被学术界冠之以"纽约郊区的契诃夫"的称号。《再见,我的弟弟》作为其成功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展现了契弗传统兼具现代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他选择以罗斯福执政后期的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并以凝练的文笔成功刻画出了一个让人感到迷惘的阶级叛逆者的形象,深深触及到了美国中产阶级和谐兴荣幕布之后内部分化的阴暗之地。契弗在该小说中凸显的独特的叙述视角,练达的话语设计,巧妙的情景布局以及多而不杂的人物设置都在小说总的叙述情调和主旨中融为一体,协调一致,造就了其在叙事方面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性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义”是《三国演义》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不仅体现了作家的道德评判和价值观念,而且渗入到了小说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还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本文从“义”与性格的关系出发,揭示“义”对性格刻画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义”不仅是人物的性格而且是塑造人物的有效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石慧 《企业家天地》2013,(10):171-172
叶蔚林是描写湘南瑶族风情的丹青高手.他在《菇母山风情》和《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两部小说中,卓越地创造了李大树和盘老五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魅力,不仅在于作家把人物牵引到一定社会关系和矛盾的过程里,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呈现出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同时也在于他在诗画人物的性格上做足了笔墨.  相似文献   

16.
小说通过具体人物的形象化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宽视野地反映一个社会的全貌。我们如何了解祖先们的社会生活,如何跟他们进行交流和对话,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的一个现状,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取向又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不简单的命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探析古小说的世界观就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说总是离不开人物,没有人物的小说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再光美靓丽也只是一副没有灵性的冰冷的躯壳。《梅晴回家》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两辈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女性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产生的个人悲剧和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8.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呐喊》、《彷徨》两集中所体现的主要创作艺术在《祝福》中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体现。诸如简洁而传神的肖像描写、画眼睛以显示人物的灵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重复的艺术手法、“看/被看”的情节结构模式等鲁迅小说典型的创作艺术在《祝福》中都有体现。《祝福》可以作为考察鲁迅小说创作艺术的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方式美学这一文化概念需要置于美学理论与生活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书店兼具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近年来成为生活美学发展的“试验田”。聚焦中国传统实体书店转型路径,提炼“书店+自习”“书店+文创”“书店+活动”三大融合模式,分析其背后文化符号价值与生活美学意义,得出生活美学推动商业升级、生活美学建构创意社区、生活美学塑造人文精神三大现实启示,并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不仅是理论上的美学转向,更是伴随着现代社会产生的独特文化形式,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