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的城市问题与城市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回顾一下美国城市化的历史,不难发现美国城市化的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至1920年前后,这个阶段的城市化特征是以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为中心,人口和就业向中心城市集中,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走向高密化时代。第二阶段从1920年至1950年前后,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口向郊外分散——也称作人口郊外化时代。虽然人口向郊外分散化,然而雇用与事务所仍然向城市集中,其典型特征是迅猛建设超高层大厦。第三阶段从1950年至现在,这个阶  相似文献   

2.
通往社会城市之路——霍华德的构想与中国城市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动态过程是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当迁移数量达到或已经远远超过城市的容纳数量的时候,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提出通过建设田园城市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最终构建一个城市—乡村一体化发展的田园城市群——社会城市,从而达到重新分布城市拥挤人口的目的。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时期,农村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城市聚集已经明显造成了城市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城市病。中国城市将怎么继续下去,中国城市的未来在哪里?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城市化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二)霍华德构想的社会城市——重读《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中国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不足.就城市化水平而言,中国与相似发展程度的国家,如印度(36%)、印尼(3 6%)马来西亚(43%)等相比,明显偏低;更是大大低于中等发达国家50%的水平."民工潮"将大批农村人口推向城市,使他们变为"准城市人口",进而为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足够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生物学里的异速生长理论应用人文地理领域,构建了城市城区面积——城市人口异速生长模型,然后以武汉市为实例研究了武汉市城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异速生长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探讨了城区面积——城市人口生长模型在城市化研究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学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全球性问题,老城市在扩展,新城市在诞生,改变了城市周围的自然景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酸雨和空气污染等。造成城市化的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的迁移到城市。这种趋势随着城市生态的被破坏,日意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研究城市中的生态问题的新学科——城市生态学产生了。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城市化时生态系统产生的后果及其改变城市物理环境的方法。由于  相似文献   

6.
“七五”期间我国城市分布与全国及各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关联。这一期间,城市化度(以不含辖县的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由1985年的11.31%上升到1990年的13.51%;同期城市总数增长率为6.28%,是1953—1985年32年间城市总数增长率的2.8倍。“七五”期间,作为城市化推进形式的城市近域推进和广域推进均在迅速进行,城市总体的极化与分散倾向因此并存。一、1986—1990年城市分布 (一)总况。 1.1953-1990年的37年间,我国城市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其次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长最慢的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国家、城市与区域产生的影响,指出资金、商品、信息、人口的全球流动把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变化,并演变为全球城市体系,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力量;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城市化道路和低消耗、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大力发展服务型城市和信息化城市。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不足。就城市化水平而言,中国与相似发展程度的国家,如印度(36%)、印尼(36%)马来西亚(43%)等相比,明显偏低;更是大大低于中等发达国家50%的水平。“民工潮”将大批农村人口推向城市,使他们变为“准城市人口”,进而为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下足够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年和最新的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2010年北京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近10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研究表明,北京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老城区人口依然在增加,仅有西城和崇文区出现了人口净减少,其他区域人口都在增加,总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从市区到郊区递减;人口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区基本为100%城市化,没有出现中心衰退,城市郊区化和远郊区农村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是常住外来人口的增加,并且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都在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集中。最后探讨了它对城市和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定义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化”是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概念 ,现在还没有一个为城市理论工作者和城市实际工作者都接受的统一定义。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出发 ,提出了许多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多种描述性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个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陈亚辉、刘晓萍 ,1 996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以及城市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现象”(程春满、王如松 ,1 998) ;“城市化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 ,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胡序威 ,1 998) ;“城…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大多具有人口稠密、商贸繁荣、内外联系活跃等特点。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相伴而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各种规模的城镇数目日渐增多,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城乡联系日益复杂。1992年,我国城市个数已由1984年的295个增加到514个,市区(不包括市辖县,下同)土地面积虽只占全国的12.2%,但市区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非农业人口占全国的63.4%;社会劳动者人数占全国的31.2%;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6.3%;客运总量(发送量)  相似文献   

12.
析新型城市区域形成与发展周家高一般在理论上可以将城市化划分成两个基本类型:1、集聚型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中心区集聚,既包括人口从圈外流向城围内,又包括人口从远郊区流向城区。所以,在工业化以后的城市化,第二阶段就是大型城市带或大城市区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一、城市规模分布与分形   1 城市规模分布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 (国家、地区等 )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 ,揭示区域人口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一般来说 ,城市规模分布服从等级规模分布(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 )和帕雷托分布模式。等级规模分布的公式为P(r) =P1 r-q (1 )式中r为城市位序 ,P(r)为第r位城市的人口 ,P1 理论上为最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上式也称为齐夫公式。帕雷托分布的公式为N(x) =Cx-a(x≥x0 ) (2 )式中N(x)为城市人口大于…  相似文献   

14.
城镇密集地区空间发展模式——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化的新阶段——城市地区 首先从城市化谈起。所谓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过程。它的发展以工业革命作为重要的划分时期,工业革命之前的城市,发展十分缓慢,被称为城市化前期;工业革命之后,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全世界进程加速,城市功能向动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过剩导致城市化,而现代化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则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维德尔彼哈(Vidarbha)位于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东部,北纬18°42′—21°44′;东经76°—80°51′(见图)。维德尔彼哈全区总面积为97537平方公里,占马哈拉施特拉邦的1/3。城市人口为2781861人,占维德尔彼哈区域总人口的23.87%。区域首府是拉格普尔(Nagpur)。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6):15-18
本文采用云南省2003年—2012年的城市人口数据对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进行分析。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城市间差距大,昆明市首位较高;2012年云南省城市规模分布不符合理想的人口位序—规模分布,大部分城市偏离直线区,形成大量的空白区域;人口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发展方向南辕北辙,经济水平越高,人口越集聚;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反映的区位熵,具有波动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生态、高效"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土地问题城市化不仅是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农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城市土地开发问题最多、土地供求矛盾最尖锐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地矛盾尖锐(1)世界的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的"小国"(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区位、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1年地级城市数据,研究了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1)随着与核心城市距离变远,城市长期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形"的非线性关系;(2)在城市体系内,城市规模和城市区位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3)某地区城市分布越密集,则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越快,应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带动城市化。在城市群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上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中的分散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它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变化,人口不再由乡村向城市集中,而是由城市向乡村扩散,其结果导致了城市中核心地区的衰退和外围的兴盛,甚至出现整个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增长缓于乡村地区的人口增长。自50年代起,美国八大城市集聚区的市区人口增长,除洛杉矶地区外全为负数,而郊区人口增长了近一倍,进入60、70年代,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1970到1980年,美国城市化地区人口增长了10.2%,而乡村地区人口增长为15.1%,即使在城市化地区内部,市中心区人口略有下降而郊区增长了18.3%。1950年到1970年,  相似文献   

20.
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住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应当对中西部地区有实质性的扶持,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