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俊 《中国市场》2010,(45):138-14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任何一个开放的国家,都能够从国际贸易、FDI、人才流动等渠道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而这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我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模仿、创新不仅可较快提高我国生产技术水平,而且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进口贸易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了解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再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进口贸易对TFP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采用全国各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口贸易对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中西部地区由于技术差距等原因正向效应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运用包络数据方法测度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研究上海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上海主要集中体现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纯技术效率的小幅、长时期提升,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主要体现为负向影响效应。同时,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上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素中来自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的信息逐渐增多,即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科技企业技术进步,其中要以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拓展CH模型,本文选用我国30个省市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来考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从绝对水平上看,因为技术差距的存在,西部地区的进口溢出效应要大于东中部地区。但是对比国内研发对TFP的促进作用,从相对水平上看,东部地区的进口溢出效应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综合考察上述两种指标,中部地区的进口溢出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中部6省2003~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建立回归模型测算FDI、OFDI、区域自主创新和中部六省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中部地区的FDI和自主创新能够推动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OFDI则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效应。另外,影响因素研究中,人力资本因素仅对OFDI具有正效应,而技术因素则同时对FDI和OFDI的溢出效应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平  钱利 《财贸研究》2005,16(6):40-45,50
进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两条主要渠道。本文在对CH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考察了进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用面板数据就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东、中、西部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进口和外资产生的技术溢出促进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其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我国2006~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以14个OECD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探究我国技术寻求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同时考虑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使用系统GMM回归方式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内生性的情况下,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具体体现为对技术变化的显著正向影响和对技术效率变化的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中国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门槛特征,人力资本存量水平、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门槛效应,而初等教育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则呈现出负门槛效应.同时,本文发现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处在高体制的省份,其各层次人力资本也都处于FDI技术溢出效应较大的体制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由为丰硕。对国外学者关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以及影晌因素研究进行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利用索洛剩余法测算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1980-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动态性地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正效应,但传导途径差异较大;而香港表现为负效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分析进口贸易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肯定了进口贸易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并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四国作为样本国,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促进资源进口的多元化,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近年来中国小麦国际贸易的统计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进口量的变动是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变动的重要原因;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变动却不是影响中国粮食进口量变动的原因,说明中国的粮食进口贸易中存在着扭曲的“大国效应”,最后,在本文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中,进口规模的迅速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现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进口大国。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将进口贸易划分为投资品进口和消费品进口两部分,剖析了进口贸易对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推进作用、及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外溢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的变革以及与这种变革相适应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机制与加工贸易升级之间的关系。为了与产品内分工相适应,跨国公司调整其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为我国加工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带来了良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既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又要主动学习和吸收高层级主体向其溢出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相似文献   

16.
海外研发与FDI技术外溢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发展迅速,理论界迫切需要回答一个现实问题,即海外研发投资是否促进了我国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本文运用我国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计量方程,通过"外资R&D介入强度"作为分组指标展开分组检验。回归结果证实海外研发投资有助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吴丹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32-36
本文利用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国家经济规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口国制度、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和地理距离是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香港、泰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大,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小。加强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和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东亚各经济体的制度改革和调整、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加强物流建设与合作,应成为东亚各经济体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8.
进口需求、市场准入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于2003-2004年间出现了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构成及其产生原因。大豆、棉花、食用油等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构成产品,这些农产品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都出现了增长,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这些农产品进口需求猛增,致使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另外,我国农产品关税的大幅削减以及配额管制农产品市场准入机会的扩大,也是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内R&D、国际技术溢出及其就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国内R&D和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总就业具有创造作用,引进技术偏向高人力资本,增加我国的高人力资本溢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获取动力不足,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经费的合理投入可以促进我国就业并且使收入分配趋向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的最新经验研究都是在Coe和Helpman(1995)计量模型(简称CH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CH模型的扩展涉及到:R&D溢出变量的不同设定形式;其它溢出渠道的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进口贸易与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