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万 《金卡工程》2008,12(11):62-64
共同侵权行为制度是整个侵权行为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但是对于其本质的认识,学界众说纷纭.200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对"共同侵权"进行了解释和界定,但是此界定的合理性还须论证,为此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文拟从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入手,试图对其本质进行探析,最后从其功能定位的角度对构建共同侵权行为制度提出了类型化划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印通 《保险研究》2016,(6):120-127
责任保险在交通事故受害人保护方面存在固有缺陷,不可抗力、过失相抵等抗辩事由阻碍受害人获得及时、充分的保险赔付。无过失保险是在反思侵权责任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项制度创新,但其广泛的保护对象、宽松的赔付条件推高了保费支出,因此受到学界的质疑和消费者的反对。修正的责任保险在保留责任保险三方结构的同时,吸收了无过失保险的思想。通过弱化保险人的抗辩事由、放宽保险赔付要件,修正的责任保险可以达到强化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之目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采纳了修正的责任保险模式,此种模式最能契合我国机动车强制保险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之立法目的,因此在制度构造上优于传统的责任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3.
责任保险与侵权行为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芳  赵岩 《中国保险》2005,(5):44-45
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与其他财产保险不同的是“责任保险一般是基于法律义务而言的,是因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而损害他人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依法应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设立的保险险种”,正是由于法律规定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必须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才有了将该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的需求,因此,责任保险与调整侵权行为和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民事关系的侵权行为法存在紧密联系。事实上,责任保险正是在与侵权行为法的相互冲突和不断融合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是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两种模式,二者在保险原理、保障范围及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与大多数强制责任保险立法不同,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在强制责任保险的框架内吸收了无过失保险的经验,规定了保险公司的无过失赔偿责任,并已被实践证明运行良好。然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结合的规定却遭到了质疑。因此,有必要探讨强制责任保险与无过失保险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冲 《上海保险》2011,(7):24-26
一、是否将渐进性环境侵权行为列入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 在一般的第三者综合责任保单中,渐进性环境侵权行为均以各种条款形式予以除外。例如,从1989年开始,瑞士的保单中就规定环境责任保险只承保“独立的、突发的、不可预见的事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现实和理论角度分析了汽车消费引起的社会安全问题,提出在我国建立强制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王毅青 《福建金融》2005,(11):40-42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或企业董事及高管人员的风险、义务、责任等日益加重,为了激励公司经营者大胆创新工商业活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西方国家公司法往往规定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对董事、经理经营中的某些过失责任运用保险机制分散其风险。本文介绍英美公司法中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以期对促进我国责任保险业务的开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传统汽车责任保险中侵权责任认定不易的难题并给予车祸事故受害人快速、充分的救济,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部分州掀起了一场汽车无过失保险的改革,其变革的核心在于将传统的汽车责任保险改造为针对车祸事故受害人的第一方保险,同时尽量限制甚至取消受害人在侵权法上的权利。由于这场改革并不彻底,因而不但导致改革的既定目标未完全实现,此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我国的交强险虽然仍是按照传统责任保险的立法模式予以构造,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部分无过失保险的因素,主要体现为保险给付与侵权责任认定的相对分离。由于立法者在规则设计时并未明了无过失保险制度权利置换的核心意旨,只是过分强调交强险基本保障功能,因此我国对于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有限改造也存在大量的问题,未来有进一步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责任保险是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由保险人代替被保险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保险具有保障受害第三人利益的功能,尤其是在被保险人赔偿不能时.从理论上认清责任保险的性质和功能,对于完善保险立法、推行有关责任保险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责任保险可以视为一种运用保险制度解决环境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宏观层面制度模式问题的探讨,深入研究微观层面的经营技术问题可以进一步为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产品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现状,通过分析环境责任保险风险评估和定价难点,深入探讨了三类环境责任保险定价方法,结合这三类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进一步融合国际上环境责任保险定价的最新探索,提出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责任分担问题的研究架构,这些研究将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定价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