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广西发展资源循环型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广西缺油少煤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广西工业尤其是化工行业的发展。国家发展替代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的战略为广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木薯种植基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型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大有可为。用木薯制取乙醇,既可生产乙醇汽油,也生产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用木薯生产原淀粉,可用于生产各种变性淀粉和生物塑料。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东北、山西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为研究对象,剖析老工业基地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从整体和部分的层次阐述了能源革命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提出能源革命推动老工业基地能源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政策建议,为推动老工业基地能源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九五”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计划委员会、辽宁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于1995年12月18~2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召开了《“九五”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对策研讨会》,来自理论界、中央...  相似文献   

4.
政策     
《中国机电工业》2013,(5):12-13
1国家发改委国家"两步走"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在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十年之后,国家拟再用十年时间推进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称,今后十年振兴工作将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巩固深化东北、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老工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老工业基地的落后面貌,近年来,辽宁省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投资效益不够理想,老工业基地的落后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看来,紧紧抓住提高投资效益,切实搞好技术改造。这是使辽宁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的重要环节,是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继续发挥老工业基地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能源消费政策的变迁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能源总量短缺时期的消费政策1 .违背供求关系的能源消费价格政策我国在能源供应“短缺”的情况下 ,采取了补贴终端消费者的“低价格”政策。从 2 0世纪 5 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 ,我国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价格 ,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有时甚至低于生产成本。80年代 ,我国销售电价平均只有日本和美国的 1 / 3。我国能源短缺时期的低价格政策 ,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能源供应价格偏低 ,不利于刺激供应 ,又不能抑制消费 ,导致生产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1 989年国有重点煤矿原煤计划销售价格只有 36 .44元 ,低于综合平均成本 ,煤炭行…  相似文献   

7.
大有希望的辽宁包装工业潘友贵辽宁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北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使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随着中场经济的发展和辽东半岛的对外开放,全省包装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包装工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在“辽宁第二创业”中扮演着愈...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竞争力,是决定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竞争力、创新竞争力、观念竞争力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其能源消费对国家整体战略实施有一定的影响.东北地区煤炭和石油消费比例高于国家水平、第二产业能耗较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要改善东北地区的能源利用现状,应该开发或引进节能增效技术提高能效、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比例、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在工业集聚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城市的数据样本,运用SDM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工业集聚与本地绿色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与周边城市存在“U型”曲线关系;且不同类型城市工业集聚对本地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强度具有异质性,表现为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集聚对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应识别工业集聚的不同阶段影响,注重产业错位发展,强化产业互补,深入发挥工业集聚的积极影响,因地制宜,以期提升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促进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化产业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一直担当重要支柱产业的角色,辽宁在全国老工业基地中的地位和影响,很大程度体现在石化产业上。2007年是辽宁省石化行业近三年来经济增长质量相对比较好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面对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品油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企业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全行业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重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胜新兴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行业瞭望     
2004年东北电力论坛将在沈阳举办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电力行业的发展,结合2004东北电力设备及技术(沈阳)展览会,辽宁省电力行业协会将于6月初在沈阳主办“2004年东北电力论坛”。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出台后,东北地区电力工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持续、安全、稳定地发展东北电力工业,为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涉及到电力生产、系统和电力市场安全、电力产业政策、结构等诸多问题。本次论坛就是紧密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供求关系紧张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提出“增加煤炭、电力、油品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保证居民生活、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电源电网建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要使辽宁得到振兴,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最根本的就是要求企业在投资规模宏观控制的前提下,增强自我增殖能力和“造血”功能,加速自我积累,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但是,目前辽宁省一些工业企业在本来留利水平大大低于有关省市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轻积累、重消费、轻长远、重眼前的短期化行为。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吉林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措施。在财税政策方面.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的、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经国家批准给予豁免;对纳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项目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等税收政策方面的扶持。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角度着眼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然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能否象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西部大开发之后的国民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本文认为,构建和完善中小金融服务体系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日前透露。“十一五”期间。国资委要指导有关中央企业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和能源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稳定增产增供。同时,落实国家能源储备战略,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建设战略储备基地。专家分析,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启动国家、企业并举的双重能源战略储备已经开始布局。从2001年至2005年,国际油价持续走高,进入2006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了全面规划,提出了中东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协调发展的战略。国有石油石化大企业如何审视国际经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融入中国区域经济布局中,快速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强力辐射作用,是自身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要从区域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把东北建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要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要加强战略分析和长期规划,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发展条件;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和外部资本在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