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子茜 《价值工程》2010,29(11):5-6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举行,关于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生态伦理学之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的两种基本观点。生态伦理学提出"保护生态"的道德要求,但在强硬的现实利益下,只有全面结合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经Q济发展等因素才能解决中国目前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2.
廖长琳 《企业导报》2010,(3):274-276
自然价值论对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要合理借鉴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以便更好地发挥自然价值论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发端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教)文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具有的浓烈功利色彩的世界观,是唯理性主义与科学蒙昧主义的症疾;"人类中心主义"演绎下的"人类沙文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实现对"人类中心主义"(乃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人类只有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拯救"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迷茫.  相似文献   

4.
柴攀 《企业导报》2012,(18):260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二者的对立实质上是价值现的对立。本文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进行介绍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们对这两种价值观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进而阐明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总结得到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并在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从伦理的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方面加以辩护,最后指出其在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面对并且必须予以解决的基本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掠夺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开发已经使得地球不堪重负,环境破坏与污染把人类引入深渊。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实践,受到了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的影响,环境伦理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价值观。城市规划只有在正确的伦理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人类城市和社会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城市规划在解决中国生态问题上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中心主义是西方人在和自然冲突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实践观和伦理观,但在现代西方技术那里已经受到激烈的批判.海德格尔从对技术的追问中发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源,而在海德格尔之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消解人类中心主义,为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生态和谐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管理的发生、发展,对环境会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因此,环境会计必须采用有关非货币计量方法来计量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物品的价值。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类要维持其效用,就会寻找替代品,使环境资源具有替代性。环境资源的替代性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环境污染就已存在着。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生态中心主义正在逐渐向人类中心主义演进。如今,人们正在呼唤生态中心主义的回归,期待人们在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作出理性选择,渴望环境法成为一部真正的“硬法”。文章尝试从价值观、制度设计、部门权限以及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会计非货币计量方法分析——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管理的发生、发展,对环境会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因此,环境会计必须采用有关非货币计量方法来计量非交换、非人类劳动物品的价值。在环境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类要维持其效用,就会寻找替代品,使环境资源具有替代性。环境资源的替代性决定环境资源的价格。当环境资源是凭借某种权利取得,其价值可以按所花代价进行计量;或是大自然赐予时,对于这种不花代价取得的环境资源可以依据合理的估算进行计量,但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决定了环境会计的计量要借助于经济数学、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类、社会、自然各个视角来考察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生态文明的模式和方法,系统论述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影响和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可持续发展才能指引人类走向真正的文明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会计的生态伦理观与会计核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态伦理观。其中,以经济发展为惟一目标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目前生态恶化的认识论根源。本文提出:应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改革现行会计要素,重新构建环境会计结构体系和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使经济、环境与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与体验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代变迁中的企业价值论从经济的价值主体的角度,可以把世界经济的发展概括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体验经济三个大的经济时代。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价值论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刘伟,2002)。效用价值论又可进一步区分为客观效用价值论和主观效用价值论。边际革命以后,主观效用价值论占据主流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价值的来源范围不断扩大, 从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价值理论为主转向客户价值理论为主,按照价值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态伦理观.其中.以经济发展为惟一目标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目前生态恶化的认识论根源.本文提出:应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改革现行会计要素,重新构建环境会计结构体系和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使经济、环境与社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作者<管理价值论>的系列论文之一.作者在论述管理者人本思维的人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并论证了管理者人本思维的价值追求问题.对人本及人本思维、经济活动的效率价值追求、精神活动的自由价值追求、政治活动的公平价值追求及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中管理者的价值追求定位作了理论上的界说和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在学术范式上,以新范式思维认识和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新情况,不仅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甚至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中,引入包含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三个维度的域观范式,可以从多维度观察和认识现实,这也是经济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增加理论上的指导力和理论对实践的阐释力,应遵循微观—宏观—域观范式思维来进行研究,通过实践提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发展中国经济学,探索进行经济学范式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伴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来的人的品行和价值观,它不仅是人类共有的价值观,而且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揭示诚信的价值,论证会计职业群体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凸显诚信在会计职业群体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人类交往信息的溯源与会计逻辑的梳理,从诚信的来源、诚信的逻辑、诚信的社会价值和诚信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会计的逻辑就是诚信的逻辑、诚信应当成为我国会计职业群体核心价值观的观点。这对于树立和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法规制度的思想基础,改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 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负面影响的加剧,经济快速发展使环境负荷越来越重.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做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企业作为环境的重要影响者之一,自然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认真地履行企业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从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源泉、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五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存在的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主张在统一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0.
米江霞 《价值工程》2013,(33):319-320
生态文明社会是继人类创造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对工业文明的辩证否定。人类具有内在价值,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对自然价值的回归是生态文明社会建立的价值根据和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