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正明  陈琳 《特区经济》2011,(11):241-243
机电产品一直在两岸货物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深入研究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征能对促进两岸贸易提供参考,两岸机电产品贸易中既有产业内贸易形式也有产业间贸易形式,但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近几年贸易增长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增长带动;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呈垂直型,水平型有待提高。今后两岸侧重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促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转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韩国FDI从成本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型,本文选取1992~2011年韩国对华FDI数据与中韩贸易数据,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要调整合作思路,促进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和贸易,促成中韩FTA,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机电产品规模发展迅速,迄今出口金额已超过全国外贸总额的一半。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巨大,然而长足发展至今,也更表现出很多问题和隐忧。本文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出发,探讨我国机电产业的结构特点、存在问题,并进而提出机电产品外贸发展的思路转换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正在弱化,规模经济日趋重要,大多数产品为满足国家之间不同购买需求日趋差异化,技术变化也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双方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讨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弊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士明 《北方经济》2013,(12):37-4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根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税不断减让,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2002-2011年10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数据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原因,由此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为产业间贸易,10年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99~2008年中澳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分析,发现中澳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较低且有下降趋势,中澳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上。运用GHM方法进一步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结构,发现两国一些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行业也主要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针对这一低层次的分工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改善两国的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洋 《中国经贸》2014,(3):32-3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为中国和东盟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东盟秘书处网站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揭示了中日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琼  李传珂 《科学决策》2008,(11):31-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中国与东盟中的大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导致双边的产业间贸易前景不被看好,这不利于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很大份额的产业内贸易,通常认为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正在逐年增多.中国与东盟各国不同的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双边应该针对各个产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发展产业内贸易,推动双边形成产业链内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林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5(2):39-43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双方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比重不断上升.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重点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倾斜.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也正在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并逐渐显示其主导地位.那么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等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捉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问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印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分析发现,首先,从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制成品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为主。其次,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考察来看,中印的贸易增长主要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性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更能真实反映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的产生,最初来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形态的进一步演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指导之下,资本家们便开始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生产要素,以寻求低成本高利润的空间。本文旨在探索产业间、产业内以及产品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和东盟之间制造业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文章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并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动因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春华 《特区经济》2010,(11):106-108
本文从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切入,结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趋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扩大中国一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对策,从而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论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