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价值来源不同,导致其表现的价格也有不同.流通股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在市场上购得,所付出的成本远高于以净资产为基础计价的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在获得流通权后其价格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由于增加了市场容量,对流通股的价格又形成了向下的压力,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应支付对价作为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流通股投资净收益率较之市净率、市盈率等指标能更客观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现状,更符合我国股市国情;我国股市是一个新兴资本市场,具有特殊性,宏观经济面变化和利率政策效应与二级市场投资收益无关,而利率政策即便有滞后效应也不显著,效果甚微。文章指出,中国股市首先要解决非流通股问题,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回购、注销非流通股股本,向流通股股东配售,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其他投资主体认购,向外资出售等方式,出售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向流通股股东配售以及上市公司回购价格应不超过净资产价格的90%,对外资出售或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其他投资主体认购,原则上不低于净资产的150%。  相似文献   

3.
对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的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引入权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可行性,并且也指出了在理性的假设下非流通股股东设计权证的最佳策略和流通股股东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最佳投资组合,同时也为市场监管者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的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引入权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可行性,并且也指出了在理性的假设下非流通股股东设计权证的最佳策略和流通股股东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最佳投资组合,同时也为市场监管者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用权证解决股权分置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的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引入权证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可行性,并且也指出了在理性的假设下非流通股股东设计权证的最佳策略和流通股股东在权证市场和股票市场上最佳投资组合,同时也为市场监管者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股改".采用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的方式。对价补偿的目的在于避免非流通股股东在“股改”过程中的价值损失,从而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在公司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进行的“股改”中非流通股股东普遍对流通股股东进行不同程度的对价补偿,而"股改"方案的通过必然基于两类股东预期在“股改”后各自利益不受损,即股东总体利益至少不受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2—2006年A股非ST类上市公司的388笔非流通股交易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非流通股转让价格仅仅是当日非流通股交易价格的0.336;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相对于流通股价格的比率受非流通股比例的负面影响;第二,此轮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大多集中于10送3.07股,远低于合理送股对价水平,实际送股数量难以保证流通股股东的合理经济利益。进一步的分析也表明,股改前非流通股比例、非流通股转让价格比例是影响大小非套现回报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针对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取其股份的流通权,如何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相应的对价进行补偿,以及如何协调二者的利益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博弈论为方法,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在改革过程中收益的公平性问题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诚意设计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最后提出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肖建琳  廖旗平 《商业研究》2006,(11):113-116
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股市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我国政府已开始启动试点工作。运用例证分析法分析试点方案对公司和流通股股东带来的影响和市场反映,同时也对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就非流通股流通进行博弈分析,通过两方面的分析,得到选择试点公司和试点方案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全流通前后股东利益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可以解禁并在二级市场流通,流通股股东也可在对价支付中获得收益,我国股票市场就此进入全流通阶段.本文针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动态博弈建模,从博弈角度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同时,本文对全流通前后非流通股股东及流通股股东的收益变化进行博弈矩阵分析,对全流通给两者的影响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二类股份,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公,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的市场制度与结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将国有股、法人股等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变为流通股,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和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余俊 《中国商办工业》2008,(10):243-244
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股权分置改革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博弈。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出发,建立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得出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设计合理对价方案,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使其通过,最终达到共赢,同时对股东问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股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大小非"问题的确是中国资本市场绕不开的一个坎。其实,股改的本质是一个契约,是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就非流通股股东的流通权达成的补偿协议。按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可转债发行的股权价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erton(1990)的或有索取权分析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行为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股权价值的不同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中国目前股权分割的情况下,无论可转债是否按照合理价格发行,原有流通股的价值都会减少;(2)在非流通股东占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它会选择折价发行并向全体股东配售这一对其最为有利而对流通股东最为不利的可转债发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修改可转债发行法规,规定可转债只能向原有流通股股东配售,不能向社会公众和非流通股股东配售。  相似文献   

16.
曾靓 《商场现代化》2007,(33):362-363
中国的股票市场一开始就是在规范中发展中前行的。中国的股票市场最大的不规范就是由股份分割造成的流通股是非流通股的区分,让非流通股流通起来应该是中国股票市场规范与发展的题中之义,但这却困扰了中国股票市场长达十余年的第一大难题,如何看待股票的全流通问题,如何解决股票的全流通问题,都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方方面面的参与者都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改革现行国有股权管理模式,全流通下把非流通股转为优先股和非流通股向流通股股东配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基本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股权分置背景下非流通股股东所能获得的收益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因特殊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同资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制度安排。非流通股大股东出于高溢价发行收益、认配权收益、控翩权掌控所获得的收益等考虑.在强势话语权的背景下,做出了有利于自身的融资结构安排。固然理论上讲股权融资成本很高。但在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上述三重收益要远远大于股权融资成泰。通过股权分置.非流通肢股东能够攫取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定价有重要作用。在Longstaff模型的基础上对“卖掉持有股票的权利”进行定价,可得出股票的流动性价格,进而得到非流通股的价格。通过分析可知非流通股的价格是禁售期的减函数,是流通股的增函数;股票的价格波动率越大,贷款利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差越大,非流通股的价格是就越低;反之,非流通股的价格就越高。以我国股票市场的相关指数进行验证,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9.
刘猛 《新财富》2005,(10):108-109
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3股,再加上非流通股股东在减持时间、价格方面上的一些承诺,七喜股份的股改方案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公司董事长易贤忠仍感心痛不已,他的态度是支持股改是一家上市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他却没有将自己名下的股份流通出去的愿望。“我的兴趣就是做企业,而我的企业很出色。”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甘霖 《财经论丛》2006,(2):98-101
本文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主体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认为,对于不同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会计处理的实质应该一致。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对其支付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非流通股股东应该重新确定股权投资差额;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其所收到的对价或补偿应该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符合谨慎性原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其承担了股改费用,则股改费用应该冲减股本溢价,而不能作为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