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和发展是财政机会主义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的特殊表现,并存在双向羊群效应,这使得中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在短期内迅速积聚巨大风险,并可能从不同路径传导至中央政府和宏观经济运行层面。为防范这一风险,除应多管齐下克服双向羊群效应,迅速遏制地方政府利用投融资平台的过度融资冲动之外,也应建立克服地方政府财政机会主义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获得了快速发展,集聚了相当大的债务风险。现行干部考核制度、政府与银行间"亲密"关系和地价的持续快速上涨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现状,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各项管理制度和改革地方政府收支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方财政压力的重要措施。然而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救市举措,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构建具有非规范性特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弊端,隐藏着以债务偿还风险为中心的一系列财政、金融与经济风险。因此,当前应该未雨绸缪,以化解地方债务偿还风险为重点,及时建立并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的风险监控与应对机制,优化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上海投融资平台宏观、中观和微观风险寻求其风险传导机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较为完整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2年上海城投控股投融资平台始终处于高风险状态;微观风险因素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影响最大;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预警方法应因地制宜。研究结论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方法提供了修改和补充,也为其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上海投融资平台宏观、中观和微观风险寻求其风险传导机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较为完整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2年上海城投控股投融资平台始终处于高风险状态;微观风险因素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影响最大;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预警方法应因地制宜。研究结论为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方法提供了修改和补充,也为其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赁币政策的执行,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规模过度膨胀,负债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的收入总额,其背后潜在的风险逐渐加大,急需采取措施清理和重构.本文首先简述了新形势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随后通过对近年来地方投融资平台运作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从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提出了促进地方投融资平台清理与重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有负债与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呈现"井喷式"爆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完善地方公共服务建设、繁荣地区经济、推进地区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政府担保融资却构成了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形成潜在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的对策: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加强时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信贷管理;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地方投融资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通过指标的测算,指出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状况的基本判断,分析地方投融资债务增长的各方原因,提出债务总量控制标准,并归纳多种措施来缓解地方投融资膨胀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最活跃、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本文以石河子调查情况为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济贡献和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化解和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运作来说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房地产市场火爆发展时期,“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迅速膨胀的“催化剂”,而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迅速降温,“土地财政”又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爆发的“导火线”。要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应以改革“土地财政”为契机,一方面,通过构建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机制,减少融资平台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降低融资平台债务运行的不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监管,创新融资平台市场化融资方式,提高融资平台自身的借债和偿债能力,确保融资平台债务能按期偿还。  相似文献   

12.
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宏观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增长较快。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融资平台的有效管理,其运作中的问题也与日俱增,潜在风险日益积聚。因此,必须从严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准入、加强对融资平台的融资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风险,促其健康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作为缓解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公共资金不足的有效调节工具,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的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在拉动地方经济建设与满足公共基础投资需求以及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地方政府融资出现的背景及其基本现状,并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大幅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与双向影响,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风险问题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后金融危机时期,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投融资平台治理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应急机制,全面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财政压力以地方政府行为作为传导变量,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效果有深刻影响。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行为的促污和治污效应对财政压力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激励生产型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污染增加,在财政压力下促进污染增加效应的激化,即压力越大越污染。环境治理型地方政府行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对污染治理有效,财政压力对其治污效应有提升作用;排污费征收不治污、反促污,财政高压使其促污效应强化。在财政增支减收、压力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可从治理体制性财政压力诱因、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和约束以及优化治理工具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等方面来平抑财政压力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引发的环境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财政压力以地方政府行为作为传导变量,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效果有深刻影响。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行为的促污和治污效应对财政压力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激励生产型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污染增加,在财政压力下促进污染增加效应的激化,即压力越大越污染。环境治理型地方政府行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对污染治理有效,财政压力对其治污效应有提升作用;排污费征收不治污、反促污,财政高压使其促污效应强化。在财政增支减收、压力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可从治理体制性财政压力诱因、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和约束以及优化治理工具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等方面来平抑财政压力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引发的环境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在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出现开始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约束,融资平台在公司设立、运行、融资以及监管等方面均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冲动等原因,融资平台出现了许多风险,其中商业风险最直接导致地方隐性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完善、地方债务预算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由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内在缺陷与监管制度执行不严格等因素共同决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与政治不稳定,助长官员及社会大众败德行为倾向,削减民众的社会福利。应积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内外部约束机制,有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息不透明、治理结构不健全等情况给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带来挑战.银团贷款因为能提高信息共享、遏制信贷欺诈、分散信贷风险,所以能对控制集团客户风险发挥积极作用.可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分析政府融资平台引入银团贷款模式后的风险评价,为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产生明显的外部性。地方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与市场缺陷、政府理性、行政区划和政府职能等密切相关,它将妨碍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努力克服地方政府行为负外部性,是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率,加快地方市场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