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政齐 《光彩》2012,(9):50-51
某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总监说:"目前如果有一个行业可以用‘入傻、钱多’形容,那一定是文化产业。"王宁打算来北京碰碰运气,希望能遇到一个比较"靠谱"的投资人,他在重庆经营一家动漫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王宁的公司不乏创意,也拥有成熟的作品、稳定的技术,但动漫是个"烧钱"的产业,资金永远都显得不够用。"最近整体经济下滑,公司不容易接活,要想专心搞动漫创作,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来投资,王宁坦言,"曾经有打着文化旗号的大公司来谈合作,但实际上是想吞并我们,他们不缺钱,缺的是内容,但我们不想为了钱丧失独立的话语权"。他最终拒绝了这家文化公司,期望"鱼和熊掌兼得",找到一个"充分信任我,只投钱,不干涉"的投资公司。  相似文献   

2.
李福成 《糖烟酒周刊》2005,(23):A006-A006
有两件事深深印在我的大脑中。一次跟澳洲一家大型啤酒集团谈合作,他问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多少,我说达到了65%,他又问你在河北达到多少,我说不到10%,他说不到10%那怎么行,我说河北有豪门啤酒、唐山啤酒、钟楼啤酒,有非常多当地知名的品牌,要把市场占有率一下子提到跟北京似的,那几家啤酒怎么办呢?他张嘴就说,吃掉它。后来我想,你今天过来不就是吃我来了吗?  相似文献   

3.
这场官司已打了3年穆军,香港嘉利来公司董事长。他说,北京市商务局(原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发给北京市二商集团的一纸批复,就撤消了我们作为北京嘉利来公司最大股东的资格,我们价值近10亿元的60%的股份因此马上被别人非法抢走!穆军说,这是明摆着的行政违法侵占我公司权益。国家商务部和国务院办公厅依法出面维权,但是这案子还是一拖再拖。2002年7月2日国家商务部就下发了外经贸法函67号《行政复议决定书》,要求恢复我公司在北京嘉利来公司的股东地位。按法律规定,这  相似文献   

4.
他是80后,为人忠厚老实,性情温顺。高中毕业后,他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只能做些低收入的零时工,工作收入只够日常开支,万一生病或闹个小灾,就只能向朋友借贷解决。快三十而立了,他依然没房没钱连个对象也处不到。亲戚朋友都为他着急,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看不下去了,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跟哥去北京,哥身边就缺自己人,不会亏待你的,先给你一年五万工资。"可他笑着拒绝了,大家都骂他不识抬举,烂泥扶不上墙。一个春节,他73岁的老父亲脑溢血瘫痪在床,老母亲原本就行动不便,又在冰地上摔了一跤造成大腿骨折。他是独生子,父母亲四十出头才有了他,因此他年纪轻轻父母却已是古稀老人了。这一次,两个老人的病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初他之所以拒绝表哥的好意,还有其它一些高薪工作,就是考虑到父母老弱,不想离家太远。现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供销商情》2005,(3):27-27
一般情况下,当顾客对产品感到不满意时会有两种选择:说出来,或掉头就走。如果他们选择离开,那就是不给企业任何机会去弥补过失:相反,愿意说出来的顾客其实是在与企业进行沟通,使企业有机会改进工作。实际上,抱怨者大多是产品或服务的最重要使用者,因此肯花时间来提出抱怨。表明他对这家企业还抱有一些信心,还想继续使用其产品或服务,也往往在企业的忠实顾客。  相似文献   

6.
20年前.高飞和许多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一样,希望毕业后能留在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工作,武汉是他的首选城市,先奈班里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他要留武汉.难度比较大。为了保险期间.他选择了北京。他说:“我是湖北人.20年前我本想直接去省会城市武汉.我之所以选择毕业后来北京工作,初衷还是想回武汉的.直接留武汉难度大.但是从北京调回武汉相对就比较容易了。我只想把北京当作我回武汉的一块跳板。”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是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在市场化方面,我们要解决好多困难,比如说怎么定价,对低收入的人怎么造福,还有一个问题,市场化就是消费者有权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而且购买量能够精确的计量。这让我联想到堵车问题。据测算,北京一年堵车大概会造成60亿元的损失,平均一个北京人一天损失1.1元,这是直接损失。有办法解决吗?有,那就是精确计量。对城市来说,这也是惟一有效的选择,别无他途。为什么会堵车?因为大家都用这套路,因此,都来排队。先来就先堵,后来就后堵。2008年我们要  相似文献   

8.
<正>出差尝到皇宫烤鸭绝妙口味饱含新商机广东孙先生第一次品尝到北京皇宫烤鸭,还得说他挺有财运。2009年初孙先生到北京出差,办完事要给家人买点北京特产,在北京银行工作朋友推荐他买几只新流行的北京皇宫烤鸭,说是那味道一绝,吃了准不后悔。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说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总是指其身体(外在规模)和内心(内在质量)两方面的成长,但不知为什么,当我们说到企业成长的时候,几乎总是单指其规模。这也许是因为一个公司的内在质量很难用数字来表达。对于不能用数字说清楚的东西,我们习惯于不去说它甚至不去想它。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他的著名童话《小王子》中说,这是成年人的习性。  相似文献   

10.
小城南面的坝南早市,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在这里常看到远处的一些农民在卖粮食。有这样一位农民,从30多公里外的农村来城里卖小米。他年龄不大, 脸上却写满了沧桑,憨憨的样子。我问他,农村不是有市场吗,为什么到城里来买卖。他说,城里每斤小米比农村多卖一角钱。我看他带来的小米也不过三五十斤,我说,为了多卖几元钱,却跑几十公里的路程,这划算吗。他说,几元钱,对于农民来说是很重要的,农民赚钱实在是不容易呀。我想,农民的处境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样子要糟糕得多。  相似文献   

11.
有很多创业人来,我们有时会忽然问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业?他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些人就会说,我将来会赚很多钱。当他这样说时,我们就非常谨慎。因为赚钱永远不是一个目的,也不是一个手段。赚钱是一个副产品,你把事情做好,钱自然就会来了。  相似文献   

12.
11月16日下午,京城大厦50层,沃尔沃卡车大中国区总裁何伯格(Fredrik Hogberg)手指窗外大喊:"天空是湛蓝的吗?"顺着他的手看出去,整个北京城正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色中。"这种情况不只在北京发生,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现在就要为之努力。"何伯格对《商务周刊》说,"如果我们不做出努力的话,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与上海     
上海和北京是全世界最具活力的两个城市。可是两个城市间人的芥蒂总是不能消除,一方总是瞧不上另一方。作为在上海工作的北京人,我对此自然深有体会。我在北京请上海朋友,来北京玩吧。他们说,北京有什么好玩的,有事就过去好了,不多待,气候太干燥,风沙也很大。  相似文献   

14.
楚桥 《广告导报》2007,(11):68-69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过年轻的赵智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享受山水之乐。“工作差不多是他最快乐的事情了。”他的一位老部下对记者说:“有一次我们去外地做一个项目,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马不停蹄,全都累得要死。坐飞机到北京已是深夜,每个人都想回去美美地睡上一觉。赵总却奔公司去了。”  相似文献   

15.
袁岳 《商界》2008,(7):1-1
王均瑶我见过一面,后来直到他去世我再没有见过;我也见到过华罗庚教授一次,然后就再也没见过。不管你同意不同意,大部分的人我们在这一辈子只会见面一次。我曾在很多大学做职业演讲时给在座的同学说,“也许这是这辈子我们之间唯一的一次见面”。当我坐在从北京到洛杉矶的飞机上的时候,旁边是一位大约60多岁的老人家,1米8左右,很有风度,我猜想他是一位退休的商人。  相似文献   

16.
明昨天在电话里与身在北京的父母吵了一架。明在上海一家软件企业工作,公司刚刚成立,待遇不高,但明很认同公司的文化,与老板也谈得来。而在北京工作的父母要明回来,说在北京为明找了合适的工作:高薪、体面……明不想伤父母的心,但他不想回去,于是有了昨天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烟花三月,我们特地南下扬州,采访汤金根和他的江苏省江都市金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和汤金根总经理有过几次接触——在去年年底由本刊主持召开的“ 21世纪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高级研讨会 "上,汤金根是我们特邀的江苏两位私营企业家代表之一;今年春节后不久,汤金根要赴欧洲考察,在北京的短暂逗留期间,我们也曾小聚。再加上这次实地采访,应该说,我们对他和他的企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客观地说,金鑫公司的规模还不够大、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也还不够响亮,但是,这家位于古城扬州东郊、江总书记故乡——江…  相似文献   

18.
捧的是金饭碗,吃的是皇家粮,这是公务员的写照。当今社会,不知多少人都梦寐以求能够进入国家机关,可就是有的人偏偏不喜欢这种四平八稳、衣食无忧的工作状态。眼前这位心态平和、言语沉稳的乐观者就放弃了稳定的机关工作,一心办起了企业,他就是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恩杰。"乡音无改鬓毛衰",操着几分淡淡乡音的他凸显东北爷们的豪爽,说话简单而又直接。  相似文献   

19.
杨云 《上海商业》2010,(4):56-58
认识香格纳的洋老板也有十六年了.他是个瑞士人,叫Lorenz Helbling,他幽默地把Helbling又笑译成"何浦林",这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何浦林是上海艺术画廊老板中唯一的一位正宗的欧洲人. 和他第一次见面,那是在上海美术馆的一个展览会上,我们好几个朋友都兴高采烈地在门口等主办人,突然迎面来了一个外国人,他潇洒地骑着一辆"山地"自行车,向我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了一句不太熟练的中国话:您们好!我想:他一定是画展的主办人,这策展人怎么会是一个洋人?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北京人口是不是太多以及如何减负的话题讨论热烈。在讨论中,北京人口太多几乎成为共识,这好像也很容易得到共识者们日常生活体验的印证。然而,在我看来,北京人口是否太多这本身还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带偏见的话,那么我们会说,只是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我们会痛感人口太多,如节假日时人头攒动的公园名胜等场所,上下班高峰时空间紧张的公共交通,天天车来车往、人进入出的大小车站,等等。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另外一些场合,我们对人口问题的感觉却不强烈甚至于无,在这样的时刻,再去谈论人口问题反倒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