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企业公民脱胎于传统的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从法理角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扩展了商业伦理道德涉及的领域,丰富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容,试图把社会责任的基本价值理念全面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之中。这种对传统企业现代社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的经济组织,以利益相关者至上为核心价值理念,在意识形态上更加强调公民的特征,在行为方式上更加注重权利的维度与责任的向度,努力做到权利享有与责任承担的统一。一、企业公民:企业地位的重新认识随着人类需求层次及认识的提  相似文献   

2.
张烈生 《商周刊》2011,(24):106-107
在壮士断腕般地舍弃了象征品牌但难以盈利的PC业务后,IBM更加集中精力去追求为社会、政府和企业提供更高价值的业务。  相似文献   

3.
赋予企业"公民"身份,意味着企业仅对其所有者负责的"利润最大化"责任模式的突破。企业公民在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时,亦应承载环境、经济、社会等多元价值责任,以此满足社会对其的期许。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企业公民在占有并使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同时,构建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亦是企业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践行企业公民生态责任的具体体现。论文以企业运营流程为主体,以企业公民内部和外部为助力,构建"一体两翼"式生态责任系统模型,力争在三个方面解决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直关心的主要问题:(1)企业公民的生态责任包括什么;(2)企业公民应从哪些层面承载生态责任;(3)企业公民的生态哲学意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从“股东至上”到“企业公民”:企业慈善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慈善观可归纳为股东至上慈善观、利益相关者慈善观、企业公民慈善观和战略慈善观等4种,各自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其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以把握问题的本质,并深入分析不同慈善观局限性的根源,设计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使得慈善理论研究更加有利于企业实践。  相似文献   

5.
虎岩 《经济师》2008,(3):54-57
企业公民是社会责任理论的完善和升华。由于企业缺乏自行产生主动承担与企业战略无关的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加之我国企业公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是目前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6.
企业公民从最初的一种边缘话语,演变到今天的一种主流话语,不得不说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企业公民虽然是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依然有孕育它的特殊土壤。如何让企业公民在中国落地开花,成为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企业公民在中国已经从理念阶段逐步过渡到实践阶段,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接受这种思想和文化。让中国的企业经营者践行企业公民,这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术界常以20世纪末为分界线,将中国的公民社会研究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并且认为: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建立以及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译介和移植进行讨论;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这种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进程的“两段论”在中国学术界已成共识。从1992-2007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的统计结果来看,这一“两段论”的划分共识具有真确性。  相似文献   

8.
新公民也可称为数字公民,亚洲未来的面貌终将由不端扩大的新亚洲公民所决定.亚洲人如何才能充分实现网络的潜力,将亚洲变成更宽容、更文明、更安全的地方? 在雅加达开会讨论“新亚洲公民”.公民“新”在哪儿?人们比以前更少恐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更有能力进行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这一方面是缘于社会本身在进步,另一方面,互联网所起的助推作用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已呈现新的面貌——企业一方面要创造经济价值,为股东和投资人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要创造社会价值,不仅是依法纳税与做好环保,也要维护劳工权益,热心慈善公益和小区参与。在台湾,具有规模的大企业受到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影响,也逐步实践其企业公民的重要角色。本研究以台湾苗栗县苑里镇的"有机稻场"为案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讨企业藉由何种管道或方式来善尽其社会公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共服务行政理念逐步树立,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议活动的现象在逐渐升温。由于我国传统的行政文化和旧行政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公民评议政府"活动仍存在着区域差异、评议部门过多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转变行政管理观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等途径,完善我国"公民评议政府"活动。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出现于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在过去20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波及全球,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比较低的,谁能“领导”公民参与政治,非政府组织无疑是最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2.
组织中的动机理论从早期的需求层次论、X/Y理论、双因素理论,发展到后来的强化理论、内部动机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及组织管理者们试图更准确的把握人的动机和在组织中的行为,以期更好的激励员工。自从1988年Organ提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以来,人们发现在员工工作实际中,组织公民行为普遍存在,并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行为。就产生组织公民行为的三种动机及其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管理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往高绩效工作系统能够积极影响员工角色外行为的结论,通过个体感知视角探索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员工发展投入感知和组织情感承诺的中介效用。通过对280份科技型企业员工样本的实证分析得出:①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员工发展投入感知、组织情感承诺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理论上丰富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研究,推动了两者中间机制的研究工作。同时,在实践方面,研究结论可为科技型企业提升其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公民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其相关理念逐渐被认可并成为一个发展趋势。随着国外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和快速发展,在华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出现了主体缺位的现象。文章通过阐释跨国公司企业公民行为的内涵,即公司股东及高层管理者等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表现出企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行为,并对企业公民经济行为、企业公民社会行为、企业公民道德行为与企业公民自然行为4个一级指标及相关二级指标、衡量指标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最终从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与32个衡量指标来构建跨国公司企业公民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规范在华跨国公司治理行为,促进在华跨国公司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等效益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睿  于渤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139-142
技术联盟可以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转移是促进技术联盟组织间共同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组织公民行为角度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展望。首先,界定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层次;其次,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对技术联盟主体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研究内容;最后,给出了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的研究框架。以技术联盟组织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江茹 《经济管理》2006,(15):51-53
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在于员工日常工作中践行组织公民行为。本文在对组织公民行为结果变量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员工的印象管理调节了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关系;二是这种印象管理调节了组织公民行为和企业好公民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而这种全新的文明范式不会自发自觉地出现,它需要有承载的主体基础,那就是生态文明的主体——生态公民。从生态公民的概念着手,有必要从两个方面系统地理解生态公民,需要把普遍认为的个体的生态公民进行扩展,扩展为理念上的生态公民、企业公民和政府公民这种组织上的生态公民,而从环境公关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公民,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倡导企业公民建设,就是要求企业在发展中实现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社会责任承担的主体,企业公民不仅视自己为社会的经济细胞,而且把自身视为独立行使相应权力并承担应尽义务的"经济公民"。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社会、支持公益,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做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体,这是中国企业公民建设的基本方向。加快中国企业公民建设,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需要在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19.
能否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长远追求,这也使企业公民不仅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1].本文论述了企业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研究、规划、部署和实施企业公民行为,并将其确立为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20.
赵祥彬 《时代经贸》2010,(20):51-52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人家当家作主的民主要求暨“主权在民”在当代的社会发展中内在要求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