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湖南具有丰富的乡村景观资源,较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休闲农业的现状,找出了湖南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目标及战略重点:长株潭经济发展区重点发展以农业科技主题园和参与、体验性强的休闲景观群,结合农业产业带,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湘中南区重点发展丘陵生态观光农业、风景区观光农业和农耕文化休闲农业;环洞庭湖区重点发展水乡特色的农渔风光等特色体验休闲农业,建设观光、保护等于一体的湿地休闲基地;湘西山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大力发展和挖掘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许颖 《山西农经》2022,(17):150-152+179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科技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农业科技的进步有赖于农业文化的繁荣,同时农业科技给农耕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既共荣共存、互为表里,又相互制约、相互融通。我国现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推动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协同融合、互通共荣的核心环节和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3.
朱圣钟 《中国农史》2000,19(4):27-33
历史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农耕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部门随之演替的过程。农业结构的这种演化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在这种农业结构体系下,农耕生产的极至发展及立体农业结构体系的不健全成为该地区农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障碍。要发展该地区当前的农业经济,必须吸取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在该系统中,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殊的农业文化。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气候类型的交汇处,地处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交界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为农林牧复合经营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基础。早在3000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汉时期,名将姜维  相似文献   

5.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研究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对延续乡村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新疆农村地区实地入户为基础,讨论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形成机理和发生机制,分析了农地流转行为、要素配置和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产生的关系。为增强农户农业代际传承意愿,应对延续乡村农耕文化的艰巨任务,本文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时代处于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距今18000年到4000年,历时约14000年。据考古资料和历史传说,中国史前时代凝集为三皇史系,可分为4个时期:燧巢时期、羲娲时期、神农时期和黄帝时期,它们各有鲜明的农业特征。燧巢时期的表征事件是可控用火与营造居所,农业发生的准备期;羲娲时期,华夏族群的创世纪,由采集渔猎转变为主动放牧,构建了草地—畜群—人群和谐相处格局;神农时期农耕、麻织和陶器广泛使用,出现农业发展高潮,农耕文明渐具雏形;黄帝时期在历史累积之上,与周围族群多次融合发展,华夏民族形成,农业生产达到全新水平,龙凤图腾诞生,中华文明奠基。华夏农业文明简要脉络应为:农业的发轫应自羲娲始;农业中的种植业发展应自神农始;华夏农业文明的整体构建和奠基应自黄帝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地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拥有适合农耕的天然地理环境。在历史、地理、人文、文化习俗的影响下,传统农耕用具发展呈现多样化,使作物丰收,也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学术热点和现实问题。中国作为人类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农业文化遗产内涵包含了古遗迹、文献资料、技术器物和思想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农业文献类遗产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在农业史、经济史、技术史、思想史的研究,乃至整个文化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我国现存的2000多种古农书文献中,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0.
<正>金山区围绕农业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农业旅游集聚区建设,集中打造枫泾古镇文化农业休闲区、吕巷农耕文化农业休闲区、廊下郊野公园现代农业休闲区、山阳金山嘴渔村滨海文化农业休闲区。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举办草莓节、田野百花节、西甜瓜节、施泉葡萄节、蟠桃节等一系列农业节庆活动,实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岩画大体可以分为北方岩画和南方岩画两大系统。其中,北系岩画大都表现的是原始畜牧文化,而南系岩画则主要表现早期人类的原始农业活动,如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的原始稻作农业文化,广西左江岩画中"祀田"农业文化,贵州长顺岩画中的山乡农耕文化等。南系岩画中,有的岩画虽然没有直接反映所在地的农业文化,但有很多画面间接表现了当时的农业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如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的海州农业生态环境,广西左江岩画中的农业水环境,贵州画马崖岩画中的山乡田园环境,云南沧源岩画中的农业人居环境等。因此,通过对其考察与研究,我们有可能较为直观地了解早期人类农业生产、生活的状况,探寻远古先民的原始农业文化发展水平,这些考察对于研究人类文明进程有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吸引物,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健身等多种旅游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吸引物,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健身等多种旅游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发展之日本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民风民俗多彩,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广阔空间。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重视休闲农地、森林资源、道路铁道资源、河海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历史传统文化的活用。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区域设施资源是日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起源于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草地畜牧业时代。以籽粒生产为主导的神农时代相继发生。其间应存在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长短,因地域特点而异。伏羲时代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它还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时空特征的地理历史现象。过去把神农氏作为华夏农业起源的象征,是囿于‘辟土殖谷日农’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偏见,不仅抹煞了整个伏羲代表的历史阶段,也割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模式,终于泛化为单一籽粒生产为主的“以粮为纲”单一农业系统,使土地利用偏颇,文化多样性受损,最终导致了生态、生产两败俱伤,形成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农业的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遵循一定规律而发展的多阶段的农业化过程。目前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逐步从单一谷物生产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弊端,领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无疑是我国农业向生态系统的回归,在我国农业中出现天、地、人和谐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灿烂,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进而向高效生态农业的历史性转变,现代农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农业节庆活动的广泛开展、农业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和现代农业"四个一批"活动的创建,为创意农业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各地围绕农产品、农业主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海安县充分利用人文历史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悠久、风俗民情多彩的独特优势,全面接轨上海都市圈,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向创意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各具特色休闲农业助推产业融合文化型。鑫缘集团突出茧丝绸文化艺术元素在创意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19.
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改革的基点,坚持、巩固和强化农业“压舱石”作用,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塔式结构来看,农业“压舱石”作用具体体现为粮食安全、经济支撑、社会稳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入新时代,农业“压舱石”作用的发挥面临着粮食稳产保供压力不断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亟须提升、乡村振兴的任务任重道远、农业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以及农耕文明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等挑战。为破解以上挑战,切实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需要确保粮食稳产保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20.
江南地区的史前农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是中国史前农业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这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原始农业,经过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无论在作物培植,还是在农具使用、耕作技术和灌溉系统诸方面均具特色的史前稻作农业。根据考古资料分析,这一地区的史前农业最早发端于太湖水网地区和宁绍地区,大体经历了河姆渡—罗家角早期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三个时期,完成了“新石器革命”,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稻作农业发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