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中国经济的走向颇具戏剧性。6月以前政府还在为CPI不断上涨头疼,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8月学界还在讨论刘易斯拐点来临后如何应对劳动力短缺。转眼之间,流动性开始短缺,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存在数年的“民工荒”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就业一跃成为政府和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7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平稳发展,但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内外失衡,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流动性过剩仍未根本好转,通涨压力明显增大,经济增长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没有缓解。国家将在今年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针对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等问题,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其累计调控效应逐渐显现,将对国内经济以及重庆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关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7,(130):1-17
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速达11.5%,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偏热趋势仍在持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使经济转向过热的可能,亟需引起高度重视。预计下半年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不会改变。针对当前突出问题,应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缓解流动性过剩、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资产价格涨幅过高等问题。还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市场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5.
央行初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基准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似乎并未遏止不断增长的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而持续性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商业银行风险、经济过热、货币政策失效等隐忧,已经在经济大省广东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6.
傅冰 《特区经济》2007,(7):60-61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为总需求结构性失衡和货币结构性失衡。就经济的总需求结构而言,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外需(净出口)拉动作用明显,而内需不足,呈现总需求长期结构性失衡。另外,货币流动性过剩更加剧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其中外部失衡表现为贸易盈余迅速上升,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相对于消费的过快增长。根据分析,笔者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上升,而长期必将存在一定幅度的下跌,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同信 《改革与开放》2008,(3):13-13,15
去年以来.为控制流动性过剩.避免银行信贷过快增长并可能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央行重拳出击.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发行定向央票.紧缩力度不断加大。然而CPI涨幅依然从3月的3.3%,一路上扬至11月的6.9%:同时,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新特征:出现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的“双过剩”现象,储蓄率居高不下;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猛,发展过快,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而一些基础性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制约了经济的稳健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通货膨胀压力、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都同经济内外失衡密切相关。要有效遏制经济过热,并避免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覆辙,中国必须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外失衡的增长格局,以最小的代价向国际收支平衡的增长模式转型,由此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对有效需求产生影响,导致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造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过快增长,经济面临生产过剩威胁,流动性过剩风险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需要推进公共管理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公平,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流动性过剩问题始终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热点话题。近期国内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我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是备加关注,似乎当前经济运行所有的问题都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实际上,当前我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紧缩货币政策是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化解经济运行中积聚的各种结构性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根源和风险涵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 《世界经济》2007,30(11):44-55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如何衡量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流动性过剩的源头以及流动性过剩将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什么影响,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利用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衡量了流动性过剩程度,并发现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祖国大陆与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等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过剩。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实施了以低利率为特征的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发行增加。流动性的国际传导刻画了当前中心-外围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流动性过剩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并可能引发未来的全面通货膨胀。一旦流动性过剩发生逆转,将会给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严重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的诸多问题和矛盾都与外贸顺差过快增长有关。外贸顺差过快增长,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从而导致人民银行被动地向社会投放过多的基础货币,于是国内货币政策操作越来越陷入困境,物价指数节节攀升,资产价格更是疯涨;而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主要贸易伙伴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中国经济内外失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27-27
此次调整有三方面背景:第一、内外经济失衡,导致顺差过大,流动性不易控制;第二、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三大产业的比重失衡和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失衡;第三、内外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尽管中央政府此前已经出来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扭转出口和顺差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效果有限。我们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意料之中,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的必需途径。  相似文献   

15.
覃东海 《珠江经济》2007,191(7):30-37
流动性过剩根源于我国连续10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别是最近几年贸易顺差的过快积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办法在于调整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果国家把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政策重点放在贸易政策调整上,对广东经济负面影响的程度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控制流动性过剩,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分析各种政策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可以为我们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汇改后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有所减弱。但是,外汇持续大量流入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这导致货币供应的过快增长,制约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市场流动性充裕,加剧了银行信贷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26万亿元,相当于今年全年信贷投放计划的一半多。这些贷款其中相当部分是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可能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同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还进一步引发了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注,可能激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7.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重在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到“稳健”三年来,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差别明显、价格不均衡、财税政策的不完善和结构失衡。因此,2008年财政政策在总体“稳健”前提下更应注重结构调整,应加大政府转移支出的力度,优化经济结构;继续完善税制,促进经济增长;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关注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房地产价格与证券市场持续高涨,物价指数快速走高,这一系列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有密切关系,其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仔细剖析流动性过剩深层次影响,寻找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有效对策,综合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加息等工具来缓冲流动性过剩,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疏导流动性,并最终根治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9.
《沪港经济》2006,(6):8-9
刘伟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国民经济运行中一系列失衡加剧。一是加剧了投资成为主要拉动经济增长的失衡,使经济高速增长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需求,而与消费需求脱节。促使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下降,损害了增长对国民生活提升的作用,强化了为增长而增长的势头;二是在加剧投资过热的结构性矛盾的同时,使得总需求疲软,加剧了经济不景气,消费的价格水平低迷、货币流动性陷阱出现、货物流通运输等增速下降等等,都反映出经济景气程度在降低,尤其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更是这一矛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这次通货膨胀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下内外通胀因素不断叠加,从而激活了国内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并在偶发现象的诱导下迅速形成。它是通过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虚拟经济转换等介质传递到中国,再加上我国内部存在过度投资、过多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全民炒股形成的虚拟财富效应等原因,促进了物价连续上涨。解决我国通胀的具体措施是: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稳定利率阻止热钱流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协调货币的发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内外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