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减挂钩"操作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称增减挂钩),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制度,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意义重大.而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耕地减少的矛盾,但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而美国实施多年土地发展权制度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着很大相似性,其本质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而且在全美范围成功实施多年,因此该制度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完善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国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相继提出并试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以下简称两个挂钩),这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破解"两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区分清楚两者关系,对实施两个挂钩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个挂钩的"同"与"异" 基本内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增减挂钩的实质是占补平衡政策的延伸,是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的一种特殊土地整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剖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通过理论和文献分析,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能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土地制度下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城乡用地安排的一项机制创新,能够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的流转,使其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政策存在城乡之间、村集体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和耕地质量、农民生计持续性等问题,但是在完备的保障措施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成都市相关数据以及调研结果,采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全过程综合分析框架构建增减挂钩政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2011—2013年增减挂钩政策的制定有较充分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政策的执行较为规范科学,政策效果比较满意。但依然存在法律效力不强,配置效率不高,规划有待完善,资金渠道需拓宽,农民权益保护和耕地保护需加强,指标周转问责机制缺位等问题。提出完善并提高增减挂钩政策的法律地位,探索增减挂钩与其他土地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探索与城镇化结合的管控机制,在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基础上探索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改革和完善项目监督和验收制度,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措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阜宁地处江苏省中部,人口密度高,土地后备资源匮乏.随着阜宁经济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出台后,阜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善为”上下功夫,深化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增减挂钩工作,在促进城镇与农村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2006年以来,阜宁结合全县农村建设用地实际,按照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相关规定,实施增减挂钩项目65个,总面积6887.7亩,新增耕地6453.3亩.  相似文献   

7.
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只有2008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原则性的指导,还没有成熟的技术规程和实践经验可循.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推进,挂钩规划在实际编制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地方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亟须规范的问题。该文试图在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指标置换要做到"双挂钩",采取多种整理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地挂钩政策既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其理论基础是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土地管理理论和系统论。其核心是"人往城转、地随人走、钱从地出"。人地挂钩是遵循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及城市化规律的用地策略,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破解用地矛盾、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改进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有效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改革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认知与共识。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演化与发展,先后支撑了区域内平衡、区际间协同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具有土地用途管制、财政转移支付、资源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蕴涵了发展权、管制权和财产权三种权利的共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框架下,增减挂钩政策的改进与完善应着重考虑:自平衡和节余指标流转的时间融合,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城市开发边界内外空间融合,撬动全域全要素高效利用和土地利用转型;市场和行政机制融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公平与高效。  相似文献   

11.
赵国苹  李萌  王莉  刘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8):23-24,44,54,55
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增减挂钩模式主要有小城镇建设模式和社区建设模式两种。增减挂钩运作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农村集体自主型三种。增减挂钩的主要阻力来自:土地制度的束缚,整合资金的缺乏,农民意愿的不足,村镇体系规划的滞后。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主要经验有:将村庄体系规划纳入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统一考虑、总体布局,形成"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城镇村规划等级;城乡统筹为村庄整合的实施提供机遇,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保、土地作价入股等新创举,为推动增减挂钩、村庄整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在增减挂钩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一般在600元/m~2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指出应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而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效果。现实中,为了追求财政收入与政绩最大化,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异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动机;同时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较大、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及农民无法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使得地方政府很容易使这种动机变成现实。因此,要遏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现象,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削弱地方政府异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动机,并消除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的一种实施形式.当前,扎实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形式 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点就是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将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规划建设区,将农民分散居住土地低效利用模式转变为城镇集中居住的土地高效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尼斯坎南模型基础上,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结合收入和成本分析,测算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执行扭曲程度。分析表明中国土地财政、国家垄断征收权、土地指标管控制度等通过影响模型中的收入和成本,进而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因此,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着眼于降低地方财政依赖、加大推行多元化主体的供地方式、建立具有充分竞争性的土地指标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保障农民权益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从农民权益保障的角度,首先阐述了土地发展权在增减挂钩中的实践,分析了增减挂钩中农民权益损失路径,据此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保障机制。以期为区域平衡发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首次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迄今经历了初步探索期、深化拓展期、持续优化期等演变过程。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行跨区域调剂,大大提升了这一政策的针对性与精准度,为保障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集体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集体土地处置方式,提出集体土地权益保护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导致增减挂钩试点中集体土地权益价值未得到全面体现。研究结论:建议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权利地位、全面实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规范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农村地价管理体系等措施完善增减挂钩政策。  相似文献   

19.
正自然资源部组建后下发的第一份文件,即《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增存挂钩"的具体要求,直接剑指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旨在清除建设用地无效和低效供给现象,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是"增存挂钩"机制这一新提法首次在国家级官方文件中亮相。增存挂钩的提出,让人不由联想到近年来在各地广泛运用的增减挂钩政策。让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增减挂钩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在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的  相似文献   

2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估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政策的执行和终止,而在评估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客观公正的评估标准成为政策评估的关键。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估实际,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估标准应包括目标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平性标准、公民参与回应政策的程度、适应性标准、可信度标准,并做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