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商》2016,(2)
在工业化发展基础上驱动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有效模式。这种模式形成集聚型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物流是这种发展模式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发展对地区经济中资源利用效率.要素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产生了推动作用。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区域产业与物流业完全融合。因此,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握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培育具有地区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是不发达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演变。基于此,本文选取集群供应链的新视角,研究供应链竞争、供应链合作和供应链网络竞争模式下商贸流通业集聚的溢出效应。然后,分析在供应链竞争与合作触发下,商贸流通业集聚产生的集群供应链网络重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当代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之一,其集聚效应带动了集群地区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辽宁省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从物流形成的产业原因出发,分析物流产业的集聚机理与服务业及制造业的联系与区别。选取集聚度测算指标——区位商系数并加以多层次化改进,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与第二产业集聚度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物流产业的现实状况和相关理论,得出辽宁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较高,集群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4.
黄山松  余恩荣 《商业研究》2005,(15):134-136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量。其形成与发展在于外部经济的循环作用,以集群优势集聚经济效益而向产业关联延伸。植入型和原生型产业集群的成长机理各具差异与特色。对植入型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应给予足够重视。培育我国产业集群必须构建“集群文化”,使之能更好创造人文环境,形成产业“集群中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5.
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城市规模的变迁.本文从"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双重路径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影响机制,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就二者的非线性关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商贸流通业集聚初期会促进城市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外部性对城市圈集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能通过密度渠道,对城市圈经济集聚产生显著的外部性,但是无法有效通过商贸流通业规模渠道和结构渠道来发挥对城市圈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三角”逐渐成为接轨世界经济的前沿,同时,长三角地区商贸业也随着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水涨船高,但是,商贸物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更快速、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将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商贸业发展特点以及商贸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长三角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从资源集聚、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三个维度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进而对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群的资源集聚能力、分工合作水平、资源共享能力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它们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源共享能力、分工合作水平、资源集聚能力。在物流产业集群演化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物流产业集群共生体的资源集聚程度,提高集群共生单元间的分工合作水平,增强集群共生体的资源共享能力,都将促进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商贸物流业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的区域发展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集群带,推动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河北省商贸物流业创新策略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苏州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集约化程度低,功能整合模式创新不足,物流集聚结构不协调等方面。苏州市应加强物流集聚区的统筹和联动发展,构建供应链模式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设施与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集约化管理;引导物流集聚区向综合商贸和电子商务枢纽型的物流集聚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城乡和商贸配送物流集聚区,从而促进苏州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总结FDI影响OFDI的集聚经济传导机制,构建一个含集聚经济和OFDI规模决定方程的联立方程组,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3SLS估计,对中国制造业OFDI的动力来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的集聚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OFDI有着显著正向作用;收入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通过FDI的竞争效应技术溢出路径有利于实现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而实现高端制造业"走出去",而收入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通过FDI的集聚竞争加剧效应会对本土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反而不利于OFDI规模扩张;金融危机之后,在创新驱动战略导向下,中国通过FDI提升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成效明显,成为了OFDI规模迅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群的结构效应和其本身特点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不集聚企业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体现了规模范围经济效应、合作—竞争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区域品牌效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与世界生产体系的融合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业作为新的利润源泉与经济增长点日益受到重视.物流产业集群是对物流产业资源的优化与功能组合,改革开放进程中,尤其是加入WTO后,FDI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物流产业集群作为物流领域新的主体形式,在FDI引进时同样会受到这种双重影响.文章尝试界定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建立FDT对物流产业集群影响的数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FDI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宏观经经济效应、中观经济效应和微观经济效应,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魏涛  田坤 《财经论丛》2023,(5):15-24
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经济集聚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空间溢出。研究发现,依托城市群建设所产生的经济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机制研究显示,城市群建设通过吸引资源要素流入创造“集聚租”,“集聚租”带来的超额税收收入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提供财政保障。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财政压力较小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政策效果更显著。拓展研究得出,城市群建设会对周边300千米以内区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产生“虹吸效应”而非“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动力的角度出发,阐明了集群成为企业有效组织形式的原理在于它具备集群的集聚经济效应。同时从规模经济、交易费用、范围经济、协同效应等角度对产业集群的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阐述。产业集群的群居性促使产业集群具有单个企业所不能拥有的集聚经济效应。企业在既定的条件下要想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产业集群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链基础上生成的产业集聚已是区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就形成了集聚型经济模式。区域物流是这种集聚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对区域集聚型经济的资源利用效率、生产要素的配置状况、市场全球化的进展、供应链的形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集聚型经济,在形成发展中对区域物流的需求是以产业结构特征和区域经济走势为导向的,以此提高市场产效率。区域物流与区域集聚型经济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物流业与区域产业完全的融合,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集群的结构效应和其本身特点所产生的竞争优势,是不集聚企业无法比拟的。章在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及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使用跨期DID模型来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满足平行趋势条件下,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这在安慰剂检验、PSM-DID估计和排除选择偏误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对东部、更大人口规模、商业魅力型、非资源型和交通便利型的城市商贸流通集聚效应明显更强,对批发与零售业集聚的影响最大;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轴辐效应,辐射范围在15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通过激发国内市场潜能、提高市场可达性水平和强化国际市场引力来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集聚产生的双重集聚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从城市空间和价值链视角下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验证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中存在一个均衡的土地租金,使得双重效应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双重集聚效应的提高;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双重集聚效应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经济距离越短辐射作用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双重经济效应,文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有“倒U”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1999-2019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抑制经济增长的阶段;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的情况略有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正“U”型经济效应结果显著,东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对应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的右侧,有利于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对应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的左侧,正抑制经济增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U”型经济效应,但结果并不显著。(2)城镇化水平的直接经济效应尚未显现,但通过建立以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得出,当城镇化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会发生显著变化,即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左侧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负经济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右侧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正经济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