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郭威  廉永辉  张琳 《财贸经济》2019,40(7):52-66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银行融资稳定性对信贷周期性的影响,发现提升融资稳定性可以降低信贷顺周期性。在此基础上,应用我国166家商业银行2004-2016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在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在2010年之前(后)呈现逆(顺)周期特征;(2)提升融资稳定性可以降低(增强)银行信贷的顺(逆)周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3)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具有逆周期性,提升融资稳定性可以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的逆周期性;(4)对于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稳定融资对其信贷顺周期性的削弱效应更明显。本研究支持将"存款立行"作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结合点,对于加强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协调与配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相似文献   

3.
张竞月 《商业科技》2014,(19):202-203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有效性受到学术界广泛争论,调控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是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我国2006至2012年的月度宏观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动荡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双支柱调控框架理论在资本流动领域存在进一步应用的空间。文章通过构建以商业银行跨境融资及向企业进行外币贷款为特征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CE)模型,论证了中国在面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时以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动态调整规则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论证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主要结论为:其一,商业银行跨境外币融资会增加国内企业外币贷款甚至本币贷款的风险且会在一定程度造成上本国产出和物价的波动。其二,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不同强度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应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但不利于宏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且存在向家庭部门外国债券投资传导不畅的弊端。其三,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存款准备金利率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协调效应集中体现在提升经济的产出水平和降低物价方面,且对于调节国内企业的本币贷款成本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因此,货币当局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动态调整功能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工具的多元组合协调效应,从而在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的同时满足企业合理正常的本币与外币贷款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5.
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与政策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信贷扩张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本文揭示了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贷扩张作用于资产价格的机理,其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必须与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审慎监管政策应该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的规模、速度以及信贷质量.  相似文献   

6.
产经     
《船舶经济贸易》2011,(1):42-42
未来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指出.未来要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周小川表示,未来几年,金融改革要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丰富和补充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以表外业务和证券化为核心,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和相对独立的信用创造功能,游离于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之外,存在较大的潜在金融风险。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派生存款机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市场价格等都存在较大影响。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一系列危机后介入和管理金融市场并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新范式,从宏观审慎的角度保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违约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技术冲击、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作为外部的风险因素,刻画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导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的调控效果。主要结论有:(1)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系统,但可能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变量的调控效果;(2)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变量,但具体的目标取决于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3)当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且这种政策组合在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存在“政策叠加”现象。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意识到,仅仅使用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足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于是纷纷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10—2020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影响。2.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但是现阶段并非所有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都能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3.宏观审慎对货币政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实施过程中需着重关注两种政策在方向和力度上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之一,对扩大信贷规模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仍作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问题的主要政策工具。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18年我国四次降准的原因与目标,得出存款准备金政策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实施逆经济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共识.通过对2001-2009年国内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本文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具有稳定的资本缓冲计提顺周期行为,但信贷活动并不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征,表明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政策总体上已经渐进有效.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进一步实施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协调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机制,抑制金融机构亲周期行为应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对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加大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通过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特点及其政策框架的文献综述,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综述了学者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巴塞尔协议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推广,以资本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风险选择等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认为原有的简单信贷理论模型不足以解释中国的信贷增长情况,因此,试图通过构建一个扩展的信贷理论模型,从银行信贷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两方面讨论资本约束对银行信贷扩张效应.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实证分析了银行业的资本增长对银行的贷款和存款都有促进的作用,而不良资产率对存贷款都有抑制作用,并且资本的增长对贷款具有一定的放大效果;同时,承认不同属性的银行在资本对信贷行为上的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资本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在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上作用更加明显,而在国有银行中则不显著.这要求监管部门在实施相应的监管政策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更为细致和审慎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非线性的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角度分析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准备金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宏观审慎工具的:(1)当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时,采用上调准备金率来减少超额准备金率进而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是有效果的;当超额准备金率较低时,效果比较差。(2)当净投放量降低或投放较少时,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信贷增长是有效果的;当净投放量较大时,调整准备金率对信贷没有影响。(3)在外汇占款增长率较低时,准备金率没有作用;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时,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政策抑制信贷增长和控制资本流动的冲击。本文认为,总的来看,2012年以来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在下降。  相似文献   

15.
张军峰 《商业时代》2011,(34):54-55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2011年1月以来,我国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央行持续保持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冻结了银行很多流动资金,银行面临着资金压力,流动性减少.本文在分析我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背景以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现金流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解决对策,为银行应对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现金流的冲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基于此,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借鉴国外监管改革经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前,境外主要经济体如美英欧和以FSB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出台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都把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作为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积聚和监管套利的需要和必然反映。借鉴境外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最新制度安排和变革经验,我国应在结合影子银行体系自身运营特征的基础上,从影子银行的区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微观审慎监管安排的细化与相关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完善等方面,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使之与传统银行共生互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9.
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著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期限错配、监管套利、高杠杆率等问题,为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系统性风险。自2016年开始,央行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一步规范影子银行的业务发展。文章基于此背景,从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分析风险传导路径,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强化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的监管措施。期望在上述监管之下,影子银行能够回归本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