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变迁进行分析评价。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从1950年诞生起至今,制度原则经历了从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再到公平与效率均衡三个阶段,安置模式也经历了从计划导向到完全市场导向再到部分市场导向的三个阶段。研究结论:制定土地征收法,明晰补偿与安置的制度差异;明晰权责利关系,重新调整征地安置的实施主体;多元并举,提高征地安置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评价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绩效.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从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政策社会影响效果三方面来反映,可分9个目标和13个评价指标;(2)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基本达到目标,征地补偿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良好,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较好,政策的社会影响效果一般.研究结论:建议改革征地补偿包干办法,逐步推行"征地区片综合价";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接轨;加强安置工作的监管,构建绩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留地安置制度的做法及存在问题,为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征地制度提供参考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政策分析、案例分析。研究结果:留地安置的实质是在法律规定的补偿费用之外增加了一部分实物补偿,其实质是农民分享了一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留用地的多种实现途径,经历了从实地到货币化的转变。虽然留地安置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方向正确,应从细节入手解决弊端。研究结论:对留地问题宜及早进行规范并明确规定留地安置的法律地位;从源头入手,在规划上预留农民征地后的留用地;虚化区位、固化权益,因地因时探索留用地的多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阎巍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1):25-30
研究目的:分析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对中国集体土地征收行政诉讼案件的影响,厘清相关案件的审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征地批准行为将随着公共利益的明确、征前程序的完善以及征地审批权限的下放逐渐具备可诉性;预征收公告行为不可诉,但是不公告行为如果对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则可诉;预征收过程中,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原则上应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但在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做法,对乡镇人民政府以相关单位进行授权和委托;预征收协议签订后,除补偿安置标准改变,一般不能因市场行情变化而申请变更协议内容;农民住宅的补偿应更多体现出财产属性。研究结论:此次修法使得集体土地征收从以行政权运作为主的模式演化为一种通过公共参与模式对集体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拓宽了公私权力(利)交汇的领域,为相关领域司法审查预设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改革征地制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研究结果: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与满意度成负相关关系,参与权能显著提高满意度;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实际中不能有效落实,其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者是否为村干部显著影响征地的满意度且影响方向为正。研究结论:征地制度改革中既要加强对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实体性权利保障,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民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应加强和完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谈判权利,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行政和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6.
《农村财务会计》2006,(4):28-29
国土资源部最近要求各省、区、市力争在年内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为农民群众解决征地纠纷提供新的途径。那么,如何申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7.
3月15日,国土资源部表示,在征地制度改革中,首先将明确征地范围,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衔接,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同时,拓宽补偿安置方式,改变单一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模式,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采取就业、培训、留地、入股等多种安置模式,为被征地农民留足发展机会和发展资源,土地增值收益向被征地农民倾斜。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传统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与失地农民长期的生存权保障的利益要求相冲突。辽宁省的征地补偿实践迫切需要留用地安置制度的回应。在借鉴各地留用地安置补偿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征地补偿的实践,构建辽宁省的留用地安置制度,弥补传统征地货币安置补偿标准低、补偿显失公平的缺陷,缓解征地过程中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间的利益冲突,保障农民的长久生存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征地补偿争议已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如何以合法的途径化解征地补偿矛盾,似乎是一道难解的方程。诉讼,成本太高,程序复杂;行政复议,不适于矛盾调解。难道农民除了信访、上访和诉讼外,就没有别的化解渠道了吗?本期特别策划就展示了化解征地补偿纠纷的另一条途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特别是一些地方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的实践效果,让人们看到,在诉讼和上访之外,还可以在充分协商调解的基础上,通过行政、社会和当事人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纠纷。一个多元化的征地补偿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问:国家对征地补偿安置有哪些新规定?江苏王晓山答:最近,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随后出台配套文件《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对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做出了许多新规定。征地补偿安置原则是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批准增加安置补助费,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订并公布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效力状态,厘清相关案件的裁判思路。研究方法:立法目的解释、实证研究和原理论证。研究结果:(1)在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未约定条件的情况下,承认协议效力不会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相抵触,且可以融入民事合同效力体系当中,有利于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2)在征地未获批准阶段,由于土地或房屋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定条件尚不具备,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虽然生效但在法律上无法得到完整的履行。研究结论:未约定生效条件的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效力状态为已生效,在确定合同无法履行的责任时,需要综合考虑协议的行政性和协议性。  相似文献   

12.
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的法制规范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反思和完善中国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机制。研究方法:社会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长期以来,虽然中国对水库移民征地补偿长效模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但囿于法理认知的浅薄以及法律制度的不足,长效补偿呈现出无序发展的态势。为了实现水库移民补偿安置"发展、共享"的人权价值,迫切需要从法律上明晰长效补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其运行架构和机制。研究结论:对水库移民实施长效补偿是回应开发性移民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库移民安置集体土地流转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抽象分析水库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的特征及由此产生的权益损失和平衡目标基础上,运用实地调查,分析说明了现实中存在的利益冲突;提出应从提高安置区资源人口承载力、合理补偿安置区原农户的土地权益损失、协调水库建设中受益方和受损方的利益等方面改善现行的水库移民土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用安置补助费计算的误区及其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准确体现土地法精神的征地安置补助费计算方法.研究方法:案例解剖法.研究结果:目前多数项目征地安置补助费的计算上存在三个主要偏差:以所谓的"综合价"包含全部土地赔偿费用;按照征用土地数量而非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安置补助费;夸大和缩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量.研究结论:提出了准确理解土地法关于安置补助费计算的方式,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16.
重构中国水电开发中的征地补偿技术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构建适合中国大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征地补偿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确立“公平补偿”的标准,从保证移民福利水平不降低出发,进行移民搬迁前后的现金流分析,构造新的补偿函数,并借助资产评估的方法测算征地补偿费。研究结果:(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沿用的“产值倍数法”不适应中国大西南水电开发中的实际情况;(2)收益法测算的征地补偿费不足以弥补农业安置方式中的耕地开发成本。研究结论:(1)补偿费用中应包含新耕地开发成本;(2)依据成本法和收益法结合重构的征地补偿函数,提高了征地补偿测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维护被征土地农民利益,规范土地管理秩序,对区域社会稳定的缓冲作用十分明显。通过新疆七个地州20多个县市调研,结果表明:新疆农民对土地依附性高、征收补偿标准普遍偏低、不统一、相对滞后,成为引发土地纠纷隐患的诱因;提出了新疆征收补偿安置最好采用土地置换方式、需要特别政策倾斜或扶植、建立农村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加强农村青年道德、修养教育等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 — 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 — 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补偿费、教育培训费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并从中划出一部分补贴新政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确保纵向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征地冲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征地冲突博弈模型,分析失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在冲突中的战略选择过程。研究方法:博弈论,比较静态分析。研究结果:新模型考虑了中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对征地冲突的影响,也能够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推导政策因素变动对征地冲突的影响。研究结论:中国征地冲突管理的关键在于改革当前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建议包括:(1)建立农村纠纷监控和甄别机制;(2)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改革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