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服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目标,针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作者从模拟与优化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已有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由传统单一数量结构研究向数量、空间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论:基于GIS技术的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双重耦合空间协同决策模式,是未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建模的发展方向,而关于国土空间多尺度转换机理解释是中国构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ArcGIS与MapGIS在土地利用规划制图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ArcGIS与MapGIS软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中的制图功能特点,以期发挥各自优势,减少工作量,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图编制效率。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图件的制图实践,从数据管理、数据编辑、智能标注、制图表达、图框制作、符号库支持等方面比较、分析、总结上述两个软件在土地利用规划制图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果:(1)ArcGIS在高级智能标注、制图表达等功能模块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图框制作、符号库支持等方面需要改进;(2)MapGIS在图框制作、符号库支持方面能较好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制图规范,但应当增加高级智能标注、制图表达等功能以减少工作量。研究结论:合理运用ArcGIS和MapGIS软件的功能模块,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适当开发、结合使用,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图编制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对完善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尺度变化,村、镇两级规划的编制要求与侧重点均有差别。主要从规划图件成果和空间数据表达的角度,对比两级规划的差异。将湖南省宁远县天堂镇百步岭村作为案例进行实践论证,针对编制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各类图形界线不吻合、属性不一致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成果的可靠性和上下规划的协调性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研究成果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全面展开和统筹协调不同尺度的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规划成果数据库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成果之一,浙江省在国家规划数据库标准出台之前,根据该省规划业务需要和自身特点,开展了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从数据库建设方法、编制数据库标准、成果质量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形成了具有该省特色的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为该省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土地开发整理新的内涵,扩展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内容。项目设计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投资计划的依据,设计报告是设计工作的主要成果。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及时总结前几年设计报告编制的经验,参考相关部门报告编制规程编写的一般规则,制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规范项目设计工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化建设。相关行业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分析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可以直接相比较的其他行业的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主要有《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和《…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已通过并实施,大力推进县级土地整治和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为科学合理地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运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全国县级土地整治试点规划编制工作的归纳和总结,探讨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有关问题和做法,阐述了新时期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定位和新需求及一些注意事项。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应抓住本轮规划的本质目的和紧紧围绕规划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土地资源领域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查发现土地各方向技术领先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并且“基本农田质量提升模式与等级认定技术”受到最大关注;(2)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土地领域科技水平处于总体跟踪、局部领先阶段,专家评分集中在70分左右(百分制);(3)土地领域前沿技术包括土地整治、调查、规划等技术方向先进的工程装备、方法与理念,未来科技需求以服务于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深化土地改革事业的成套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为主。研究结论:(1)当前中国土地资源领域技术竞争力呈现:“特色鲜明、局部领先、整体跟踪、落后需求”特征;(2)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比,中国当前土地技术差距指数在55—67之间,落后于领先水平10—15年,导致差距的第一制约因素为政策环境,第二制约因素为科研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之间存在现实问题与冲突,探讨二者未来实践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协同目标,为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提供研究借鉴及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之间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规划传导失位、目标导向错位、规划编制与实施程序失序以及指标效益与乡土文化传承目标存在差异等现实问题及冲突;(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村庄规划应处理好逻辑内涵、规划边界、规划目标、规划时序以及规划效益等方面协同关系;(3)新时期应从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法定地位及其与村庄规划的承接路径、加强规划目标内容衔接与完善规划效益评估体系、统一数据库建设与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健全规划编制保障机制及强化规划实施适应性管理等方面促进两规划的协同优化。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落实乡村建设工程的专项规划,村庄规划是承接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详细规划,发挥好二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助推作用的关键在于明晰二者的逻辑关联和辩证关系,统筹处理好彼此协同目标,构建协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字制图的设计思想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字制图的设计思想与试验研究*曾嵘徐建新吴玉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信息所1前言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各省采用常规制图方法编制1∶50万标准分幅的土地利用现状薄膜图和分色图工作已基本完成。这些图件是省级土地详查汇总的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围绕编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的总体目标,分析《标准》研制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针对《标准》的服务定位、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划分、数据库结构定义等主要技术问题提出观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标准》中的规定是在上两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确定的,满足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和目的,具有技术上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论:通过本《标准》的试行和推广,规范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保障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标准》编制过程,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测算不同村庄类型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精准识别地块整治优先级,使得土地整治决策更加准确、科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黄梅县为研究区域,结合空间规划和自身资源禀赋对村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并利用单类支持向量机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重要性进行识别,最终实现潜力总量约束下的潜力图斑的整治优先级安排。研究结果:(1)黄梅县共划分出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集聚发展型、存续提升型、搬迁撤并型5类村庄类型,其中包含村庄数量最多的是存续提升型,共有272个行政村;(2)规划期内黄梅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规模6 624.66 hm2,现实潜力规模3 586.03 hm2;(3)整治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7.21%,整治较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15.02%,整治一般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51.14%,整治不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26.63%。研究结论:村庄分类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预测与地块整治优先级识别,可以为村庄布局优化和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规划指导、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单一、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未实现全程管理且不够规范等四方面。创新土地整治机制需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以规划为龙头,各类低产低效农村用地和低丘缓坡地整治并举的工作机制;建立以制度把控为手段,土地整治各个环节科学规范运作的项目管理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金融支持、市场运作和发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不同类型农用地差别化建设的整治标准机制;建立以受益者管护为主体,县市规范、整治机构指导、乡镇督促、村组实施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研究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者为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借鉴已经开展的有关工作的经验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方法.研究结论:将LUPEIA分为LUOPEIA、LUSPEIA、LUPPEIA三个层次,初步构建了中国LUPEIA体系;提出了基于PSR框架、FAO相关文件及项目EIA的LUPEIA方法论,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地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FAO相关文件在LUPEIA的作用,将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归结为LUP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LUPEIA的特色,美国国家环保局的BASINS工具对土地利用造成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县耕地整理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表层土壤质地、与城镇中心距离、耕地系数、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灌溉保证率;(2)在涞源县未整理耕地中,高适宜整理区与较适宜整理区占未整理耕地的20.79%,可作为涞源县下一步耕地整理的选择;(3)制约涞源县全域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整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寻找灌溉水源、结合地形条件采用蓄、引、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论]该文可为太行山区更科学合理地开展耕地整理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地整治是实现坚守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借助地图、统计和实地调研数据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条件、生态防护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系统,评价土地整治成效。[方法]评价系统借助专家打分赋权,各指标借助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整治成效借助熵权Topsis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评价指标差异较大,耕地连片度的变异系数高达61.92%,说明工程实施前后田块破碎度变化最大,其他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2)专家打分显示道路通达度工程实施后得分增加72%,增至86分,其余指标得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35%。(3)土地整治评价值最高区域(Ⅰ级)位于县城周边辐射的中部地区,北部明月山和南华山山脚所在浅丘平坝区,占比53.42%,呈"H"型分布格局。Ⅱ级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两山所夹槽谷区和中部的浅丘平坝区,占比28.04%,呈单核状分布格局。Ⅲ级区域主要分布南部鹤大台地区,占比仅为18.54%,呈面状集聚分布。[结论]通过垫江土地整治成效评价发现,熵权Topsis模型所得结果具有客观性、易操作性,对于后续土地整治评价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市域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能够反映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情况,适用于全国层面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的深入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县为研究对象,进行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单项潜力评价,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评定该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潜力级别.结果表明:土地整理一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4.93%,二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9.82%,三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5.25%.研究成果查明了新增耕地潜力大小并划分了潜力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与探寻有效参与机制。[方法]文章以安徽省寿县4个典型镇的147户农户与4个项目为调查对象,从农户的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参与农地整理规划意愿的驱动因素,运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功能检验农户参与对规划的影响。[结果]非农业收入比例、农地整理政策了解度、排灌沟渠布局、田间道路密度及公众参与机制等5类因素有显著推动作用;对规划的影响表现在较大程度优化了规划方案,提高了农地生产率等,但耕作田块扩大效应不显著、排灌沟渠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偏好生产路建设及轻视田间林网工程建设等弊端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忽视规划全局性与环境效应等。[结论]可通过强化农地整理政策宣传力度、完善引导农户式的公众参与机制及基于农户可行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整理规划效果的衡量尺度以提升农户参与的意愿与探寻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佛冈县城乡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农村居民点规划、整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影响居民点空间布局因素的限制程度,应用ArcGIS各功能,结合相关分析、统计分析等编制城乡居民点用地综合限制等级图;从土地规划需要和佛冈县实际情况出发,将佛冈县划分为5类可转为居民点用地的优先等级区;应用城乡居民点用地优先等级区,结合人口和人均用地状况,对居民点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确定了佛冈县2020年各镇城乡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结论:佛冈县2020年各镇用地扩展方式和途径不尽相同;各地区在编制和应用居民点综合限制等级图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限制因子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协同预测模拟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研究方法:首先对社会经济宏观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土地利用时空建模方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概率进行预测,实现潜力规模约束下的整治潜力空间格局模拟,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案例区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宜城市2021—2035年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理论和现实潜力规模分别为4912.46 hm2和2201.94 hm2;(2)模型对宜城市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潜力格局模拟准确率为81.58%,召回率为0.9879。研究结论: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与空间格局的协同预测与模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提供更加精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