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进程,解析了集体林地使用权一级流转形式即家庭承包、招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以及农户林地使用权二级流转的主要形式即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抵押、托管等,并针对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四大机制体系构建设想:林地使用权流转评估机制以确保流转主体理性参与流转;林地使用权流转交易机制以确保流转主体顺畅参与流转;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机制以确保流转主体规范参与流转;林地使用权激励机制促进农户积极参与流转。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农户行为能力角度,从排他能力、交易能力和处置能力3个方面考察林地流转意愿及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10县(市)25镇(街道)50村506户农户调研样本数据,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林地流转意愿和流转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单方程Probit模型对林地流入和流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排他能力中承包合同的签订能显著激励流入、流出行为的发生;稳定的承包权能减少农户因害怕无法继续承包而大量流入林地,促进有序合理的流转;林业经营收入和林业补贴收入的强排他能力分别对农户流转行为产生显著的激励和抑制作用;交易能力对林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处置能力对流转行为产生显著负相效应;农户特征、家庭资源特征均对林地流转、林地流入和林地流出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和问题之分析,探讨流转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必须要有全国性的法律予以回应。研究结论:合法化、民主化和市场化是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践:中国集体林地流转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集体林地流转的概念、前提和动因、理论基础、意愿、行为及公平性和农户利益保护机制等6个方面对现有关于集体林地流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从农户、市场、政府3个视角对集体林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论述。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 3个方面评价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交易费用降低机制,为实现低成本土地流转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参考。研究方法:多案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能够利用社会资本降低不同阶段的土地流转交易费用。(2)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减少土地流转前期的组织动员与信息搜集费用、利用互惠交换可以降低土地流转中期的土地集中和合同签订费用、利用社会规范可以节约土地流转后期的合同履约及监督费用。研究结论: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经验模式,可以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的土地流转交易成本,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两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模式的治理效率,为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治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不确定性是影响统筹入市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村集体自组织的土地联营公司模式比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模式,更适于处理较高不确定性引致的交易成本,在促成集体行动、避免事后违反协议、促进收益分配公平等方面表现更好。研究结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交易属性与所采用的治理模式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统筹入市的治理效率。建议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鼓励各村集体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成立联合委员会或者土地股份公司,合作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统筹入市。  相似文献   

7.
产权安全感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50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和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权安全感知对林地是否流转和林地流转面积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权安全感知变量对农户林地转入可能性和林地转入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变量对林地是否转入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村到乡镇的距离变量对林地是否转入和林地转入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林地规范有序流转,应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所有权,稳定农户的承包经营关系,强化农户林地流转合同意识,保护农户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新型林地经营模式,林农作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探索林农林地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对深化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浙江、福建、江西3省(区)678户林农的调研数据,剖析林农林地经营模式的选择逻辑和行为特征,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林地规模对林农林地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地面积越大的林农更不会选择合作经营和流转经营,地块数量越多的林农更趋向于选择流转经营;林业社会化服务、林地规模对不同文化程度水平林农以及不同林地经营模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由此对林农林地经营模式的效率提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地流转不仅是我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对浙江省4个县(市、区)228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了DID模型实证分析了林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地流入对农户人均林业收入、林业收入占比和人均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林地流出对林业收入占比存在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权流转是实现林地规模化经营,提高林地经营效率的重要前提,林权流转政策研究是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的经济动因、流转模式、流转规模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就影响集体林权流转的政府、市场和农户三大因素的最新研究观点进行阐述和简要评述,提出未来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需要把握和关注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规范分析与演绎推导的方法从契约利益主体关系和集中契约内生属性两个层面厘清林地规模化转出的集中契约内生威胁,探究集中契约的稳定治理措施。研究表明:集中契约中的利益主体关系演变会打破铁三角的均衡关系,降低契约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利益主体在履约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变化、心理契约失衡和契约内容不够灵活与完备致使集中契约长期稳定存在一定威胁。为此,从契约利益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契约治理两个层面提出增强林地规模流转集中契约的稳定性对策,以巩固和深化林权改革,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户林地资源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流转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林地资源的利用和优化配置,但目前中国林地流转规模和速度都较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发展。本研究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影响林地资源流转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规范和促进林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In Washington State, small forest landowners (SFL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forest cover on the landscape as well as associated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paper examines landowner preferences for the attributes of working forest conservation contracts (WFCC) using a choice experiment. The attributes examined are contract duration (from 10 years to perpetuity), fores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the extent of forestland covered under the contract. We find that contract attributes are valued very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landowner objectives and harvesting behavior. Landowner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stl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distances to development and large public forestlands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likelihood of contract acceptance. Whil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remains unobserved, we identify several key sources of landowner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which allow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ich landowners are likely to enroll in voluntary forest conservation contracts and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improved targeting of contracts.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409户样本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收入分化在农户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讨论收入水平分化、收入结构分化、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林地流转综合意愿、流入意愿、流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收入水平分化对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结构分化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分化与结构分化交互项对农户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农户收入分化因素;做好收入分化因素的有效识别;充分认识收入分化因素对农户林地流入与流出意愿的差异影响;把握分化特征,有针对性提高林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辽宁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后影响农户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参加社会保险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劳动力数量、家庭月收入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林农林地转入意愿;农户在流转决策时,市场、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提出完善交易制度、公平落实采伐指标、发展交易市场、建立合作组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麻栗坡县集体林权改革和林地流转的现状和特点,分别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林农参与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林农的受教育程度、对林地流转的认识程度、家庭林地和农地面积、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林地流转的容易程度及对森林资产评估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影响林农参与林地流转的意愿,提出了实现林地流转必须要提高教育水平,建立并完善林地流转体系、林业服务体系及森林资产评估体系,并搭建林地流转平台,健全法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Economic theory considers physica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property rights as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n industry. Yet, we frequently observe coexisting governance modes within industries and firms, even when the transaction attributes of a commodity are homogenous. We test whether risk and time preferences, price expectations, and trust in supply chain types can explain variations and coexistence in governance. Specifically, we experimentally elicit economic preferences of forest managers in the Swiss wood sector. We find that all behavioral dimensions are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sales channel. Most importantly, trust and expectations are key determinants in transferring property rights, while risk aversion, patienc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explain the existence of plural forms at the firm level.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阐述选择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必须有利于林地资源保护、林地资源质量提高、林地集约利用、理顺林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制度效益最大化;指出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中承包期限与林权证有效期、林地利用与森林生态保护、林地流转价格、取消林业税费后的管理、限额采伐制度等五个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完善林地法律体系,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处理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等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应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