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玉灵  郭庆 《旅游学刊》2002,17(5):35-39
《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的出台以及由此引起的客人能否在旅游饭店自带酒水消费的热烈争论,成为近一个时期媒体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法律角度对比问题作了仔细分析,阐述了《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中关于谢绝自带酒水规定的合理性,提出旅游者在饭店消费不仅应当明明白白,还应当做到理智、文明。并且指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旅游立法的重要性以及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2.
浅谈旅游饭店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饭店的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旅游酒店经营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减少和防范人才流失,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在认真分析人才流失原因的基础上,酒店决策层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失防范机制,把人才流失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注重突发性人才流失个案事件的处理,做到标本兼治,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处理旅游饭店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3.
刘潇囡 《当代旅游》2013,(10):34-34,36
本文着重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旅游业是当前的朝阳产业,但是如何实现朝阳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旅游业想要得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旅游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引入旅游环境评价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注重旅游环境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永文  李瑞 《旅游学刊》2002,17(3):26-30
本文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认真分析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矛盾,预测了中国旅游制度环境的发展趋势。在以上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旅游规划制度环境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6.
徐虹  李秋云 《旅游学刊》2014,29(11):11-12
正大量调查显示,我国饭店业员工流失率远远高出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5%~10%)和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8%)。尽管国内外学者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问题成因和对策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人才流失问题依然是我国饭店业发展的顽疾。员工与雇主的关系经历了工业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后工业时期的心理契约关系以及信息时代的战略伙伴关系等不同阶段,并朝着平等互动、价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健全我国旅游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政策,是国家或地方为促进旅游发展所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办法措施的总和,不仅是国家或地区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是国家或地区管理旅游行业的重要政策依据和准则.目前,加强对我国旅游政策的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健康发展的旅游政策体系,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我国旅游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一、从旅游纠纷解决难的现象说起 随着广大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类旅游纠纷也在不断增多,对旅游纠纷的解决大体上是通过3种途径:①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自行协商解决;②通过各级旅游局所设的纠纷受理机构调解或行政裁决;③通过法院的诉讼程序解决。其中,行政解决和司法解决长期以来始终面临两个突出困难:其一,受理机构在解决纠纷时经常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因此,只能采用一种变通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旅游主要基于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标志性物种进行。亚太地区的野生动物旅游已经很受欢迎,预计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还会继续发展。本文为野生动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建议,讨论了在野外观赏野生动物的准则以及植物和真菌观赏的可能性。野生动物旅游的优秀实践标准包括有效的保护区管理、健全的环境政策、控制旅游人数的增长、管理过度拥挤、导游培训、关注动物福利和监测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等,野生动物旅游的适当推广和营销也需要加以考虑。野生动物旅游的主要挑战包括对大环境的保护不到位,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误解,以及公园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对游客管理的不足。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为野生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反思以前的野生动物旅游业务并在未来维持并改进野生动物旅游。  相似文献   

10.
夏倩 《西部旅游》2023,(24):1-3
<正>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关键要素,然后基于环境承载力定义及指标体系总结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乡村旅游可持续评估指标,最后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乡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提升。  相似文献   

11.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2.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它是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在规划层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旅游行业管理走向法治化是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作为第一部综合性的旅游行业管理法,旅游法如何界定旅游服务和旅游经营者的概念,阐明旅游服务和旅游经营者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旅游伦理研究是国内外旅游学界较少关注的研究领域,而日益凸显的旅游伦理问题又决定了行业和学界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为此,文章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检验,从个体微观角度,初步分析了旅游道德感知的组成结构及个体旅游实践经历对旅游道德感知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道德注意力、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理想主义伦理立场所建构的旅游道德感知结构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及外部有效性;旅游行业实践经历与个体旅游道德感知的关系显著,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旅游道德感知.在理论方面,该研究适度拓展了旅游道德感知的研究内容,说明了旅游道德感知的架构具有较好的外部有效性.研究结果对指导旅游伦理教育、企业内部伦理建设及学生个体的道德感知提升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增长快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引发政府与学界关于出境旅游发展是否超前的争议。对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它将影响新时期旅游产业政策导向。文章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客源产出、空间流向、市场规模以及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处于与国情相适应的初步阶段,宜采取有序引导和相机抉择的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6.
马彦琳 《旅游学刊》2005,20(1):63-67
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这个主题,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发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类讨论,指出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贵州省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才有希望把贵州省建设顾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7.
旅游立法是老话题,其艰难征程中的问题亦由来已久。问题久而不决,原因何在,当然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运行特征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正在步入由国民旅游消费主导的大众旅游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以入境旅游接待为主体,团队观光、政府主导、创汇导向的发展阶段相比,旅游产业的市场基础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要求相应的政策设计和制度环境也随之做出调整.本文提出中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新阶段的重要判断以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政策可能的演化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与环境:旅游研究中一个不老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匡林 《旅游学刊》2000,15(4):75-76
在一个旅游目的地范围内,环境作为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生产因素,是旅游产品的主要成分,旅游者因此成为环境消费者。旅游业成为一把“双刃剑”,既是资源依赖型产业,又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破坏,并在这种既利用又破坏的过程中发展。关于主题的研究(简称“主题研究”)一直是国际旅游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马波 《旅游学刊》2016,(9):17-20
“全域旅游”本是少数人使用的规划用语,2016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召开,使之转变为国家旅游发展模式用语,并迅速成为行业热词,引发多方面的关注与讨论.本文的写作因之而起,但使用的核心概念是旅游场域,聚焦于旅游场域扩张的边界及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