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14,(25):83-84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朱宇 《人口与发展》2012,18(2):24-25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尤其是为农民工进入设区市安家落户作了较为宽松的具体规定,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在户口迁移政策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笔者认为,这一文件还有着同样值得关注的另一重要特点,即同时顾及具备和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需要,把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与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着力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一起作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把尊重农民意愿作为今后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3.
叶檀 《光彩》2014,(12):7-7
正不具备细则的改革难以推进,并且有可能剥夺农民一些应得的利益户籍制度改革又传来好消息。近日河南省下发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实行统一居民户口有明确的象征意义,预示着中国将在较短时间内取消城镇与农业户口的区分。此前上海、深圳、佛山等十几个省市已经实行统一居民户口,取消农业与城市户口限制。根据7月30日国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在中国由来已久,据考证,商王朝时期已存在人口登记制度,这就是户籍制度的雏形。历经朝代更迭,户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中国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正式建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当下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桎梏,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7月30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得以面世,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5.
户籍改革     
王芳宜 《光彩》2016,(3):14-15
日前,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会议指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不管无户口人员问题是哪个年代、什么原因产生的,都要及时办理落户,同时健全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无户口问题.  相似文献   

6.
《华商》2014,(15):6-9
总体要求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朱明 《光彩》2014,(9):10-11
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消除真正意义上的身份歧视,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让失去土地的农民不至于成为二等公民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今后建制镇和小城市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中等城市将有序放开落户限制,以推动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别,建立居住证制度,子女可有条件在当地参加高考,特大城市积分入户……这一系列变化将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个问题,本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农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明。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中国政府网2012年2月23日下午16时12分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这是近年来国务院专门发布的一个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意义十分重大,它将在很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发展》2012,(2):18-18
中国政府网2012年2月23日下午16时12分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这是近年来国务院专门发布的一个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意义十分重大,它将在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网2012年2月23日下午16时12分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这是近年来国务院专门发布的一个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意义十分重大,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指导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然而,尽管这一《通知》是刚刚公布,但是我们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的正式发文却是在2011年2月26日(国办发2011(9号)文件),发文时间与正式公布时间整整差了一年。这似乎预示着一种犹豫抑或是一种困境。  相似文献   

11.
孙小民 《商业时代》2012,(7):106-107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其户口的不可迁移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户籍制度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文章从分析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产生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则及路径选择,即通过采取积极推进、循序渐进的"点、片、面"的改革方案,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尤其是为农民工进入设区市安家落户作了较为宽松的具体规定,标志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在户口迁移政策上又迈出了  相似文献   

13.
<正>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破除劳动力要素流动障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改革。我国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期人口管理的工具,时至今日已经承载了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身份差异。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开始。然而时至今日,改革的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他的基本特点在于其户口的不可迁移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户籍制度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文章从分析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样通过采取积极推进、循序渐进的"点、片、面"的改革方案,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资源分配不均、利益驱动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户口迁移及相关行政争议案件逐渐增多。户口迁移类行政案件具有地域性、政策相关性、影响广泛性等诸多特点,在审判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户口迁移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低,户口的工具性价值和利益性特征明显,行政机关在户口迁移审批过程中执法程序不严格等。通过提升立法层次、完善执法程序以及注重协调化解在行政审判中的侧重适用是解决户口迁移行政争议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尽管一年之后才被公众所知晓(2012年2月23日新华社和政府网发布了消息),但仍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与以往在一些地区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相比,这个文件的意义更为重大,它标志着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这一步走得如此艰难和漫长,从1984年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27个年头.  相似文献   

17.
《都市快报》报道:日前,浙江省嘉兴市出台《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1日起,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称谓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称为“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18.
《财经界(学术)》2014,(19):66-67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胡静 《现代商业》2012,(6):162-164
重庆市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在户籍改革制度实施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效果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成效进行了相应评价,对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户籍制度的相关配套机制,进而帮助改善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以达到加快统筹城乡建设、构建和谐重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行户籍制度的发展由户口迁移的严格限制到户口迁移的逐步放开,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现行户籍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文章通过较深入地分析这些制度,针对户籍制度改革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