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我国现有公司治理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已取得成绩的同时,分析了尚存在的不足,并从加强立法系统性配套性、协调性建设,加快立法国际化进程,以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会计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虹 《当代财经》2003,(3):94-96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必然会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如何以公司治理为背景研究会计规范,使其对公司治理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国外公司治理与会计规范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在会计规范制定的主体和制度导向、谁来监督监督者、制定会计规范的基础原则、盈余管理与会计规范的关系等方面进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树文 《经济与管理》2003,(1):26-26,60
监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监事会的功能难以发挥,甚至被虚化。本文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公司实现真正的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单一且股东会与董事会权限的分配不明确。日本传统的公司立法与我国基本相同,采用股东会中心主义。后来受美国法的影响,采用董事会中心主义,但保留监事制度。2002年创设董事会下设委员会制度和重要财产委员会制度,这是传统董事会的一次质变。现行日本公司法在此基础上创设会计参与制度,董事会、监事不再是必设机关,公司治理结构灵活多样。这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结构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但是一旦落实到如何规范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则多是引进、借鉴西方理论,而忽视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往往实施的效果差。实践和历史的逻辑表明,离开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它的制度与习俗的历史,来选择哪种公司治理结构最适于一国的经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本的目的是阐述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逻辑,揭示他们的制度演进的路径与内在原因,以便于我国建立起适合本国经济、化、历史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受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革命运动影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步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纪元,日渐向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目标前进,但是国有企业的全资子公司在其发展长河中,如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一直是困扰子公司的难题,拟就全资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的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科学的组织形式,它有利于理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股份制并不能解决所有层次的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立法和执法以保障国有资产的权利,没有规范的产权制度以界定国有企业行为,国有企业改革不仅难以获得股份制的积极效应,而且还会损害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1993年12月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公司法》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做出了具体规定。《公司法》近十年来的实施对我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公司制度不断演化和发展。许多公司在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了公司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对现行《公司法》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在制度上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股东大会表面化、形式化、大股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公司法》的许多法律条款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因此,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外商投资企业立法与公司立法的并轨,完善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第二次反收购立法潮看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美国35个州不顾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再次纷纷颁布了反收购立法,对公司内以管理者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和股东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制度性地重新确认,标志着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内重大创新的发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变迁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使利益相关者承担了原有制度安排下的外部成本,而寻求对不能内化于制度的成本的补偿构成了此次创新的动因,提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超 《经济与管理》2013,(10):76-81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1236至21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占比越大、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越大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公司为国有控股、董事会持股董事会越多、监事会持股监事越多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因公司治理引起高管获得的超额薪酬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采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编制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其业绩的影响进行检验,其结果并不支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公司业绩。在回归方程中引入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后,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则能够提高财务业绩和成长性。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提升公司业绩的原因在于公司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治理结构,没有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公司的战略规划。因此,企业只有将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才能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兼顾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本对1996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366家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绩效下降之后董事会的活动通常会增加。我们还发现在具有董事会非正常活动频率较高的年度及其以后年度,企业的经营绩效会得到微弱的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董事会会议对于公司治理的涵义。但是,这一实证结果却未能有力地证明Nikos(1999)的结论,即董事会的活动(通常董事会的会议频率加以计量)是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间接地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情况非常严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显著负相关;隶属于企业集团增加了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董事会效率、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以监事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与以独立董事为中心的三种外部审计制度模式,可以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报酬结构和董事会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董事报酬内生性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董事报酬、独立性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长任期的CEO、CEO兼任董事长、较大比例的内部董事和较大的董事会规模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障碍.董事报酬是一种公司治理的强化机制,当董事会保持独立时,其报酬结构能更好的激励董事履行监管职能.但是,当董事会失去其独立性时,其报酬结构会加剧公司的代理冲突.授予董事会合理的激励报酬可以克服公司监管障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截面数据,对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乡镇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状态以及股权集中程度两个变量对公司融资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公司高层人员持股比例和公司董事会规模两个变量与公司融资结构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魏刚  肖泽忠  Nick Travlos  邹宏 《经济研究》2007,42(3):92-105,156
本文从独立董事背景的角度检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正面的影响,同时发现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研究的结果也支持限制个人担任过多独立董事的主张。本文的研究在丰富了公司治理文献的同时,对于正确理解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也提供了新的观点,并对我国公司治理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董事会规模、稳定性与公司绩效:理论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董事会作为代表公司行使其法人财产权的必要会议体机关 ,处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规范和经验分析共同表明 ,董事会的专有特征会对其职能的行使发挥作用 ,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我们的经验分析证实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和“公司以前年度的绩效水平越好 ,董事会的稳定性越强”这两个理论假设。与此同时 ,“治理改善”和“跳船效应”假设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都未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