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国宏 《云南金融》2012,(10):33-33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捡漏”是件梦寐以求的幸串。其实,“捡漏”捡的并不足运气,而是一种实力——收藏知识的掌握“厚度”!对于专业知识贫乏、浅尝辄止类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即使天上掉个大馅饼,也会从他(她)的头上滑落!  相似文献   

2.
捡漏是古玩界的行话,好比用白菜价买到了一堆人参,是用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在人们的印象中,捡漏的事情似乎只应该发生在偏僻的乡村,或者古玩市场的地摊上。而拍卖场却是精品云集、高手如林的所在,前有送拍者一心索耍的高价,中间有鉴定人员精准估价,最后还有拍卖师推波助澜的吆喝,在拍卖场上捡漏,该不是忽悠人吧?事实上,拍卖场上不仅有漏可捡。而且有大漏。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捡漏"是件梦寐以求的幸事。其实,"捡漏"捡的并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实力——收藏知识的掌握"厚度"!对于专业知识贫乏、浅尝辄止类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即使天上掉个大馅饼,也会从他(她)的头上滑落!老陈,是辽南民间收藏协会中"藏龄"最长的资深藏家。老陈看过很多书,算是会员中知识最丰富的一个。有一次,老陈带我们去逛庙会。进庙后,我们随着人流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捡漏是一件梦寐以求的幸事,很多收藏者都怀有捡漏的心理。但是这种理念却往往导致一些人因捡漏而饱受损失,漏没捡到,反遭其损,因此收藏爱好者要树立正确的捡漏观:"智勇双全"去捡漏!提起捡漏,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的理解是:别人没有发现或认识到的有价值的藏品,被自己给廉价淘到了。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这种理解还说得过去;现在看来,就有些狭隘了。时下国内外收藏市场体系日趋完  相似文献   

5.
佚名 《湖南地税》2006,(3):63-64
每个爱好收藏的人,不管你是初出茅庐,还是久经沙场,没有不想捡漏的,捡漏是收藏孜孜以求的价值和乐趣所在。有的行家提醒,在资讯渠道高度发达的今天,捡漏的机会很小,就好像中彩票一样。有的专家又认为,只要还存在收藏交易市场.对广大收藏来说,就一定存在着捡漏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林平 《理财》2006,(6):10-12
说陈天桥的财富纯粹是“玩”出来的,一点都不过分.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硬是“玩”出91亿元的身价,他在财富上的崛起速度,即使不是火箭般的,也是超音速的,在国际上都属罕见.盛大公司每天的收入上百万元、这个数字是他当年创业金额的好几倍.外国人认为是《传奇》游戏成就了他的人生,而他的人生绝对不仅仅来自一部《传奇》游戏.[编按]  相似文献   

7.
黑马 《金融博览》2014,(16):88-88
在收藏界,“捡漏”恐怕是藏家最高兴、最渴望的一件事,每个藏家都希望自己的收藏历程中有过几次“捡漏”的美好经历,“捡漏”也由此成为藏家津津乐道、梦寐以求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8.
收藏一直有"捡漏"之说,指的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不知情.对集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藏品,可谓是天大的乐事.  相似文献   

9.
表妹本科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一次人才交流会上,表妹看见一中年男子丢掉了一份文件,就捡了起来,紧走几步送了上去.没想到那是一位公司老总,询问情况后,就邀表妹到他们公司做文员.有了接二连三应聘失败的经历,表妹自然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10.
铁打的保险业,流水的代理人.李东还清楚地记得,1997年他入行时是平安第48期学员,他所在的营业单位有200多人,如今留下的还不到10人.身边的同事离开保险行业或者另谋高就,换了一拨又一拨,李东却留了下来,而且在平安一干就是10年  相似文献   

11.
当年,他雇佣了100多人为他打工,在全国打响了"傻子瓜子"名号,地方政府定他为新生"剥削阶级".这事报到了中央,邓小平说:不能动他.他才幸免于难.他的名字叫年广九.为了采访这位传奇性的人物,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安徽芜湖.  相似文献   

12.
去过寺庙的人也许会注意到,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他后在则是一脸严肃的韦陀.相传他门以前并不在同一寺庙.弥勒佛笑口常开,去他的庙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但他粗心大意,疏于账务管理,一天经营下来,依然是入不敷出;而韦陀尽管是一位理财高手,却是那一张严肃的黑脸将众多香客拒之门外,门可罗雀的经营业绩让佛祖也不太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杨成长 《银行家》2003,(6):62-64
编者按:说起证券业的从业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多少沾了些铜臭味,与劳动模范很难沾边.但在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就有这个行业的先进代表者--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庄东辰博士.他是上海市仅有的三位以企业管理者身份当选全国劳模中的一位.历年来,此项殊荣也多授予大企业领导者,而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只是一个独立运作不到三年、百来号员工的小企业,庄东辰凭什么成为此项殊荣的折桂之人?<银行家>特发一组文章揭开这一谜底,并请大家分享他的快乐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丁丹 《金融博览》2004,(11):42-43
列奥·梅拉梅德1932年出生在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教师,梅拉梅德是他们惟一的孩子.1939年8月,7岁的梅拉梅德刚刚进入小学不到一个月,德国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9月1日,德军进入波兰.于是他们一家开始了逃亡之旅.历尽艰险,1941年4月18日,他们全家横跨浩瀚的太平洋抵达了美国西雅图港.后受芝加哥犹太学校的邀请,他的父亲去了那里任教,从此他们全家定居芝加哥.  相似文献   

15.
郭成 《理财》2010,(11)
意大利经济界第二把交椅,属于一位从农家出身的人--劳尔·卡尔迪尼.他旗下的费鲁齐集团,是世界名列第三的农业产品--讹学石油集团,年营业额超过1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有垃圾的地方就有人捡破烂。他们捡废铜烂铁、捡酒瓶、捡旧书报……有一种破烂几乎没人捡.那就是建筑工地上的破瓷片。可是,在广东佛山,却偏偏有一个人靠捡它发了财。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时我去一家杂志社应聘.虽说只是一本企业内刊,但由于那家企业名气很大,5个编辑岗位,报名者多达300多人,其中包括几十名硕士. 笔试过后只有50人进入面试.面试那天早上,不到6点我就起了床,穿戴好从同学那里借来的西服,早点都顾不上吃就赶到了面试地点.杂志社要求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面试次序.  相似文献   

18.
鲁娜 《金融博览》2001,(8):60-61
陈业曾以5块钱买到一枚珍贵的银锭,如今那银锭早已是5万元以上的身价了 在大家都不知道银锭是什么的时候,陈业已开始有目的地买银锭.一次他在古玩店发现一块锈结严重的金属块,很难判断那是不是他正在追寻的银锭.他问店主卖多少钱,店主反过来问他,这东西是什么?陈业说,可能是秤砣吧.店主说,想要,给30块.陈业讨价还价,店主说,得了,5块钱卖给你了.回家后,他仔细清洗,发现是块宋代银锭.那是皇帝的父亲过生日时地方官送给太上皇的,上面写得清清楚楚:50两重.  相似文献   

19.
李华 《理财》2009,(10)
技术狂人 2003年3月,黄章创立珠海魅族科技,专事MP3的生产和研发.最初的一年,他像大多数电子厂起家时一样,从代工入手.为品牌MP3厂家贴牌生产.但一年后.获得了第一桶金的他毅然砍掉了所有代工业务.转而专营自主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20.
1916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设立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随后也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交易所时代.到1921年,中国的交易所数量高达200多家,竟然位居世界第一. 当时,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混迹在上海股民之中,这个人就是蒋介石.蒋介石这时是上海市场上的一名经纪人,他进入股市淘金,是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有莫大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