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国内外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类数据和部门分类数据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中外银行业操作风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操作风险集中在内部欺诈.中外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操作风险严重且集中的原因:信用体制和法律制度急需建立和完善;银行业内控制度和激励制度存在弊端;银行业仍然是分业经营模式,而且产品结构单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内外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类数据和部门分类数据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中外银行业操作风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银行操作风险集中在内部欺诈。中外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操作风险严重且集中的原因:信用体制和法律制度急需建立和完善;银行业内控制度和激励制度存在弊端;银行业仍然是分业经营模式,而且产品结构单一。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发展时期,央行制定并发布了首份国家反洗钱战略,为我国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构建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的反洗钱模式总体目标。作为反洗钱工作的重要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反洗钱"风险为本"的监管要求,实现反洗钱工作从被动防御向质量控制、从表面合规向实质有效的根本性转变,有效预防和控制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领域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银行业反洗钱作业模式现状及弊端入手,以国际先进银行最佳实践作为对比和借鉴,在总结北京市分行反洗钱集中处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洗钱作业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但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加入WTo后面临的开放要求。从银行内部经营环境看,各家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发展定位等亟待改革创新;从外部经营环境看,银行经营的法律法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配套、社会信用观念、监管机制效率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培育和优化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促进银行业抓住时机,提升自我,增强实力,迎接挑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研究》1991,(6):30-31
《美国银行信用短缺的原因和影响》——作者分析1990年5月以来美国银行对工商业贷款明显减少,是因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银行业处于困境所致;但这种“信用短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致过大,因为美国经济体系已具备较强的宏观调控机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信用短缺”既适应政府抑制经济发展过快过热的需求,又有利于银行正在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日趋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必须适应银行业监管的国际趋势,从制度改革入手,进行规范,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7.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金融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本文从金融全球化的一般认识入手,探讨了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存在的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全球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而信用衍生品的出现引起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信用风险由银行业向其他多种金融机构的转移与分散。但银行在应用信用衍生品转移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将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将为我国银行有效引入和应用信用衍生品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个人征信数据库采集工作存在“四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满足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要求。但数据收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逐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用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信用关系弱化的原因主要是:产权不明晰是社会信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序信用关系的形成是各经济主体无序竞争的结果;社会信用基础脆弱,信用观念淡薄;市场参与主体没能及时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造成了信用关系扭曲;法制不健全,法律约束存在缺陷.本文并对改善社会信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银行业已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但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加入WTO后面临的开放要求,不能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从银行内部经营环境看,各家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发展定位等亟须改革创新:从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看,银行经营的法律法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配套、社会信用观念、监管机制效率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加强贷款用途的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不下是困扰我国金融业的老大难问题.不良贷款的成因,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忽视对我国银行业自身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对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信贷管理水平是十分不利的.要降低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必须从加强贷款用途的管理入手,向管理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邓小刚 《新疆金融》2007,(12):38-39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是传统的融资中介,其健康发展尤其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这是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这个信用基础,银行信用就会出问题。如何更为有效地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对促进和实现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快报     
国务院: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银监会发布实施银行业新资本协议首批监管规章;农行将向北京大学提供11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  相似文献   

15.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银行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业的高风险性,外部面临着瞬息万变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面临着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我国银行业起步晚,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金融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风险高企,案件屡发,影响了资产质量.以至于国家不得不斥巨资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充实资本金,注资为农信社置换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6.
张鲁 《征信》2022,40(3):81-86
运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构建银行业信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宏观经济形势、地区信用意识以及客户信用状况三个层次。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信用环境与信贷规模增长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信用环境与信贷规模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银行业信用环境改善会促进信贷规模增长,而信贷规模增长又有利于银行业信用环境的改善,具有长期的相互促进效应,但短期的互相促进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耀 《银行家》2004,(8):56-59
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即信用。在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对于以往银行将信用审查集中在财务领域的作法,本文作者给我们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治理结构方法,即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客户信用并逐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这一思路的优点在于:操作性强,着眼于根本问题,并提倡银行与企业的互动。更为难能可贵是,这种代表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的方法,也非常适合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譬如家族企业信用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下简称 WTO)后,银行业将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融合,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才、客户、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及竞争手段等方面;人民银行的监管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金融风险的国际化,银行业监管应向国际惯例与标准靠拢。实现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必须从监管的立法、监管的体制、监管的内容、监管方式与手段、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从而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金融国际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新的监管体系,保障我国银行业稳健有序运行,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金融改革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将提高资产质量放在首位.文章对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政策和法律难点加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银行业内控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与我国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类似,信用体系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差异,由此导致的农村信用缺失又影响了金融资源在农村的配置,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应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加快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用支撑体系.本文从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建设现状及激励政策实施效应分析入手,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